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夏季是蓝耳病的高发期,不少猪场会在这期间普免蓝耳疫苗以防控蓝耳病。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杨汉春指出,蓝耳苗不能普免,并且一年不能免疫2次以上。免疫频率过高容易造成人为散毒,加剧蓝耳病的不稳定性。
“一年免疫3次或4次,不稳定时甚至5次。”这是南方农村报记者在一线跑猪场问道养猪人士蓝耳苗的免疫频率时,收到的答案。“这是用防控猪瘟的思维在防蓝耳病,是错误的。”杨汉春一针见血地指出,蓝耳疫苗的免疫频率不能过高,因为机体会持续性地向外界排毒,高强度的免疫只能会加剧病毒在场内的不稳定,造成循环传播。
据杨汉春介绍,在我国蓝耳病的防控有不少误区:盲目、过度、长时间使用弱毒活疫苗。“强制免疫、普遍免疫、高频度免疫这都是不科学的防控方法。”杨汉春认为,我国蓝耳疾病的复杂与养猪人士的错误防控思维有一定的关系,目前临床发病中发现不少蓝耳疾病是由于疫苗毒株所引起。
根据杨汉春实验室2014年的检测数据,来自25个地区273个猪场的22482份血清中,结果仅有1.1%的猪场呈现阴性,高达98.9%的猪场呈现阳性,其中抗体阳性率介于18%-100%之间,猪场平均抗体阳性率为79%。
对此,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张桂红也呼吁猪场尽量减少场内蓝耳疫苗的种类,最好使用一种毒株疫苗。“猪一年免疫超过2次,不符合免疫学原理。”杨汉春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不单只是蓝耳苗,其他疫苗也是一样,推荐免疫方案是超过2次/年的,可以考虑不要使用,因为疫苗的免疫保护周期有半年的保护期,免疫频率过高,产品是不成熟的。
“并且母猪是不能持续性免疫蓝耳活疫苗的,持续免疫会造成病毒扩散,人为引发蓝耳病。稳定后应该停止使用疫苗,有些猪场就在停止使用蓝耳活疫苗后,由不稳定场变成了稳定场。”针对蓝耳病的防控,杨汉春建议猪场需强化生物安全,防止蓝耳病病毒新毒株的传入。同时减少或停用高致病性弱毒活疫苗,积极探索闭群饲养、猪群驯化、多点饲养等方式,建立适合自身猪场的综合防控体系。“蓝耳阴性场禁止使用蓝耳活疫苗。”杨汉春强调,阴性场免疫活苗后,只会人为地将猪场转阳,增加疾病不稳定性。
而如何判断猪场停止使用蓝耳苗的时期呢?杨汉春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仔猪存活率超过92%以上就可以考虑停用,当然最好结合一些病原与抗体的检测手段进行判断。在杨汉春看来,蓝耳病防控没有那么复杂,也没有想象中可怕,只需要正确使用疫苗,减少活疫苗的使用,重视生物安全,疾病自然能够稳定。
摘自:南方农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