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常言道“猪粮安天下”,生猪养殖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为了扶持生猪养殖产业的稳定发展,防范生猪市场异常波动,2007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惠民养猪补贴政策。原本是猪养得多、养得好就会得到国家的支持和奖励,然而,事实却事与愿违,政策实施过程乱象丛生,养殖户抱怨拿不到补贴,大量资金被层层截流、中饱私囊,惠农政策的落实步履维艰,养猪补贴越来越不靠谱。那么,国家每年大量的补贴款究竟补到了哪,又贴给了谁?如何才能使补贴政策在公平正义的阳光下进行?
有些畜牧主管部门“生财有道”、有权就任性。一方面对于符合补贴标准的养殖“严加审核”,设置各种关卡,直到申请人主动上交检疫费等各种名目的“合理费用”;另一方面又做起了中介代办,帮助达不到标准的养猪户申请补贴,违规为其编造申请材料,出具虚假审核意见,使其获得奖励和补贴资金,而他们赚取所谓的“辛苦费”。
2013年5月,检察机关调查发现,哈尔滨多家屠宰厂给病害猪“化妆”骗取千万元补贴。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屠宰厂发现病害猪后要逐级向上汇报,并由进驻在屠宰厂的动物检疫站工作人员检验确认,然后将病害猪进行火化处置。每头病害猪的补贴款为800元,加上80元的无害处理费,企业发现并无害处置1头猪可得到补贴款880元。
在一系列关于扶持生猪养殖的补贴政策中,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扩建项目最引人注目。该项目是国家对地方生猪养殖业科学化、规范化的扶持项目,由中央预算内安排资金,对符合政府制定规范化养殖场条件,需要进行改扩建的养猪场进行资金扶持。
补贴本无罪,不仅体现了国家的产业政策导向,也使得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获得了动力,同时广大养殖户也得到实惠。然而,当各种奇葩的骗补手段轮番登场并屡屡得逞时,我们不禁产生疑问,现行补贴政策机制真的科学合理吗?究竟存在哪些漏洞为硕鼠大开方便之门?
③有些地区畜牧部门深入一线的工作人员少,有的部门没有财政拨款,依靠收取检疫费发放工资。促使个别工作人员动起了补贴抽成的“歪脑筋”,巧立名目、吃拿卡要,以“管理费”、“检疫费”等各种形式违规收受费用,变为单位福利。
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明确检查制度,严格公示补贴名单、补贴金额,把公开透明贯穿于补贴申请、核准、发放、反馈的全过程。还群众以知情权,接受来自社会和舆论的监管。强化对补贴资金的监控,及时了解资金运行情况,必须专款专用,用于指定项目,严禁挪作他用,对使用不符合要求的或未按要求进行使用的,一律严厉处理。
加强外部监管,完善内部控制。由纪检监察机关或检察机关等第三方部门参与补贴项目的监督管理,并且建立项目备案制度,由纪检监察部门作为备案监督部门,通过加强外部监督管理力度,更好地规范项目资金的审批使用。在内部控制上,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严格审批权限,规范审批程序,确保权力在监督中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