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客人 [请登录] [免费注册 首页-招商-代理-品牌-企业-展会-资讯-专题-招聘
微畜牧
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招商
  • 代理
  • 品牌
  • 公司
  • 展会
  • 专题
  • 招聘
  • 报价
  •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内蒙古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首页
  • 资讯
  • 疾病防控
  • 禽病诊治
  • 鸡住白细胞虫病
    来源:  发布日期:2015-02-26  发布者:佚名  共阅545次

          住白细胞虫病(Leucocytozoonosis)是由住白细胞虫侵害血液和内脏器官的组织细胞而引起的一种原虫病。本病在我国南方比较严重,常呈地方性流行;近年来北方地区也陆续发生。本病对雏鸡危害严重,发病率高,症状明显,常引起大批死亡。

      (一)病原
      住白细胞虫属于原生动物门,复顶亚门,孢子虫纲,血孢子虫亚目,疟原虫科,住白细胞虫属。
      我国已发现鸡有2种住白细胞虫:卡氏住白细胞虫和沙氏住白细胞虫。
      1.卡氏住白细胞虫(Leucocytozooncaulleryi)本虫在鸡体内的配子生殖阶段可分为五个时期。
      第一期:在血液涂片或组织印片上,虫体游离于血液中,呈紫红色圆点状或似巴氏杆菌两极着色状,也有3~7个或更多成堆排列者,大小为0.89~1.45μm。
      第二期:其大小、形状与第一期虫体相似,不同之处在于虫体已侵入宿主细胞内,多位于宿主细胞一端的胞浆内,每个红细胞有1~2个虫体。
      第三期:常见于组织印片中,虫体明显增大,其大小为10.87μm×9.43μm。呈深蓝色,近似圆形,充满于宿主细胞的整个胞浆,将细胞核挤在一边,虫体核的大小为7.97μm×6.53μm,中间有一深红色的核仁,偶见有2~4个核仁。
      第四期:已可区分出大配子体和小配子体。大配子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为13.05μm×11.6μm;细胞质呈深蓝色,核居中呈肾形、菱形、梨形、椭圆形,大小为5.8μm×2.9μm,核仁为圆点状。小配子体呈不规则圆形,大小为10.9μm×9.42μm;细胞质少呈浅蓝色,核几乎占去虫体的全部体积,大小为8.9μm×9.35μm,较透明,呈哑铃状、梨状;核仁呈紫红色,呈杆状或圆点状。被寄生的细胞也随之增大,其大小为17.1μm×20.9μm,呈圆形,细胞核被挤压成扁平状。
      第五期:其大小及染色情况与第四期虫体基本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宿主细胞核与胞浆均消失。本期虫体容易在末梢血液涂片中观察到。
      2.沙氏住白细胞虫(L.sabrazesi)成熟的配子体为长形,宿主细胞呈纺锤形,细胞核呈深色狭长的带状,围绕着虫体的一侧。大配子体的大小为22μm×6.5μm,呈深蓝色,色素颗粒密集,褐红色的核仁明显。小配子体的大小为20μm×6μm,呈淡蓝色,色素颗粒稀疏,核仁不明显。
      (二)生活史
      住白细胞虫的生活史由3个阶段组成:孢子生殖在昆虫体内;裂殖生殖在宿主的组织细胞中;配子生殖在宿主的红细胞或白细胞中。本虫的发育需要有昆虫媒介,卡氏住白细胞虫的发育在库蠓体内完成,沙氏住白细胞虫的发育在蚋体内完成。
      孢子生殖发生在昆虫体内,可在3~4天内完成。进入昆虫胃中的大、小配子迅速长大,大配子和小配子结合成合子,逐渐增长为21.1μm×6.87μm的动合子,这种动合子可在昆虫一次吸血后12h的胃内发现。在鸡的胃中,动合子发育为卵囊,并产生子孢子,子孢子从卵囊逸出后进入唾液腺。有活力的子孢子曾在末次吸血后18天的昆虫媒介体内发现。
      裂殖生殖发生在鸡的内脏器官(如肾、肝、肺、脑和脾)。当昆虫吸血时随其唾液将住白细胞虫的子孢子注入鸡体内。首先在血管内皮细胞繁殖,形成10多个裂殖体,于感染后第9~10天,宿主细胞破裂,裂殖体随血流转移至其他寄生部位,如肾、肝和肺等。裂殖体在这些组织内继续发育,至第10~15天裂殖体破裂,释放出成熟的球形裂殖子。这些裂殖子进入肝实质细胞形成肝裂殖体,成熟后可达45μm;某些裂殖子可被巨噬细胞吞食而后发育为巨型裂殖体或大裂殖体,大小可达400μm。而另一些裂殖子则进入红细胞或白细胞进行配子生殖。肝裂殖体和巨型裂殖体可重复繁殖2~3代。
      配子生殖是在鸡的末梢血液或组织中完成的,宿主细胞是红细胞、成红细胞、淋巴细胞和白细胞。配子生殖的后期,即大配子体和小配子体成熟后,释出大、小配子是在库蠓体内完成的。
      流行病学
      已报道的卡氏住白细胞虫的传播媒介有荒川库蠓(Culicoidesarakawae)、环斑库蠓(C.circumscriptus)、尖喙库蠓(C.schultzei)、恶敌库蠓(C.odibilis)等。前3种库蠓,在我国各地广泛存在。
      卡氏住白细胞虫的流行季节与库蠓的活动密切相关。一般在气温20℃以上时,库蠓繁殖快,活动力强,该病的流行也严重。广州地区多在4~10月份,严重发病见于4~6月份,发育的高峰季节在5月份。河南地区多发生于6~8月份。沙氏住白细胞虫的流行季节与蚋的活动密切相关,本病常发生在福建地区的5~7月及9月下旬至10月。
      鸡的年龄与住白细胞虫病的感染率成正比例,而和发病率却成反比例。一般童鸡(2~4月龄)和中鸡(5~7月龄)的感染率和发病率均较高,而8~12月龄的成年鸡或1年以上的种鸡,虽感染率高,但发病率不高,血液里的虫体也较少,大多数为带虫者。土种鸡对住白细胞虫病的抵抗力较强。
      临床症状
      自然感染时的潜伏期为6~10天。雏鸡和童鸡的症状明显,死亡率高。病初发烧,食欲不振,精神沉郁,流口涎,下痢,粪便呈绿色,贫血,鸡冠和肉垂苍白,生长发育迟缓,两肢轻瘫,活动困难。感染12~14天,病鸡突然因咯血、呼吸困难而发生死亡。中鸡和成年鸡感染后病情较轻,死亡率也较低,病鸡鸡冠苍白,消瘦,拉水样的白色或绿色稀粪,中鸡发育受阻,成年鸡产蛋率下降,甚至停止产蛋。
      病理变化
      死后剖检的主要特征是:白冠,全身性皮下出血,肌肉(尤其是胸肌、腿肌、心肌)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各内脏器官上有灰白色或稍带黄色的、针尖至粟粒大的、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界限的白色小结节,将这些小结节挑出并制成压片,染色后可见到有许多裂殖子散出。
      诊断鉴别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诊症状和病原学检查即可确诊。病原学诊断是使用血片检查法,以消毒的注射针头,从鸡的翅下小静脉或鸡冠采血1滴,涂成薄片,或是制作脏器的触片,再用瑞氏或姬氏染色法染色,在显微镜下发现虫体便可作出诊断。
    打印本文   返回顶部   关闭该页
    上一篇文章:鸡异刺线虫病
    下一篇文章:概述鸡疟原虫病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答案
    热门资讯
    最新资讯
    公司简介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豫ICP备10211513号
    兽药直销网|兽药行业网络直销的首选网站-兽药直销网版权所有 © 2008-2017  
    兽药直销网|兽药行业网络直销的首选网站-兽药直销网只提供交易平台,对具体交易过程不参与也不承担任何责任。望供求双方谨慎交易。 在线客服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