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本病分布广,感染率高,病猪和隐性猪最易感染,病猪带菌随咳嗽和喘气传给其他健康猪群。当猪存栏过多、栏舍潮湿、通风不畅时最容易发生本病。猪场引入此病后就很难消除。本病一年以冬春季节较为多见。新疾病暴发区呈性传播发病和死亡较高,老病区病死率较低。当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不良尤其是猪舍潮湿拥挤、通风不良是促使该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因素。保持猪栏舍清洁干燥,通风透气,控制好猪栏舍的温度等措施可预防猪气喘病。
1 流行病学
1.1 本病的病例猪较为多见。不同年龄、品种和大小的猪均能感染。其中哺乳仔猪及断奶仔猪易感,成年猪多呈慢性感染。本地猪比引进品种猪的易感性强。
1.2 一年四季都可感染,但在气候突变、栏舍潮湿时较为多见。在养殖密度过大养殖场,如果突发本病,无有效控制手段,还可并发性其它疾病,如猪肺疫、流行性感冒等。
1.3 此猪通过呼吸道引起感染。病菌随病猪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体外传播,健康猪通过呼吸道被感染。
2 临床症状
猪气喘病潜伏期10d~15d,猪气喘病一般可分为3种(急性、慢性、隐性型)。
2.1 急性型
多为病初精神萎缩,站立一隅或趴伏在地等,多见于新发病的猪群,以仔猪、怀孕母猪和幼猪易感。病猪发病急,呼吸紧迫,重症的张口喘气,咳嗽减少、体温无变化,如有并发性感染时患病猪体温急速上升。病猪呼吸困难时,少采食,病程约1周~2周。
2.2 慢性型
主要症状是咳嗽,常发生在老病区,病猪往往在早上、晚上、运动后和进食后发生有明或缓和显的咳嗽。
2.3 隐性型
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偶尔有个别猪咳嗽。猪场老病区较为多见,临床症状不够明显,在X线检查或解剖时,可见肺部有病灶。
3 病理变化
主要表现在肺、肺门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其它内脏器官变化不大。肺部病变初期呈灰红色。病变部位明显,切面湿润,支气管有微浊灰白色带泡沫的浆性黏性液体流出;随病程的延长,病变部位颜色变深,俗称“胰样变”。肺门和纵隔淋巴结都有肿大,边缘有时充血。
4 诊断
4.1 根据流行病学及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结果(肺的心叶、尖叶、中间叶及隔叶前缘有“肉变”或“胰变”)一般可作出初步诊断。
4.2 血清学诊断:可用血凝、微凝集试验、微量补体结合试验、免疫荧光试验等方法进行检查。
4.3 X线检查:在用X线检查时,猪以直立背胸位为主要,侧位或斜位为辅助。如有患猪肺区及心区有不规则渗出病变即可考虑本病。
5 综合预防
5.1 无病辖区或猪场
要实行“自繁自养”原则。引进种猪时应严格留置隔离观察2个月,在观察过程中确认无喘气病后,方可移入猪场。并对猪场实行定期疫病监测,淘汰检测发现的阳性猪。
5.2 有病的辖区或猪场
5.2.1 用X线检查,及早发现淘汰病猪,或严格隔离进行治疗,并加强猪场消毒工作。
5.2.2 技术员和饲养员平时要注意观察,发现有咳嗽,特别是在晚上、早上清扫猪舍、喂猪时,观察猪有无咳嗽、打喷嚏现象;确发现有病猪,要尽早集中隔离饲养、治疗,并加强消毒,及早消除传染源。
5.2.3 接种猪喘气病疫苗,提高猪的免疫力,可加强二次免疫,15日龄首免,60日龄二免。如有仔猪感染的要及时隔离,并进行对症治疗。同时对猪场进行严格观察,定期对猪群和场地进行消毒。
5.2.4 猪场的猪舍做到冬暖夏凉,空气流通。栏舍保持清洁干燥,投料要足够,这是防止发病的重要环节。一个星期1次~2次对猪场全面消毒,驱除四害,保证营养充分饲喂全价猪饲料。
6 治疗
6.1 硫酸卡那霉素:10mg/kg~20mg/kg体重次,肌注,2次/d,连用4d;也可胸腔注射,2天1次,连用3次。
6.2 恩诺沙星:按2.5mg/kg体重,2次/d,肌注。
6.3 卡那霉素:一是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50单位/2mL。二是“猪喘平”,是由硫酸卡那霉素母液提取的棕色注射液。药效都很高,按每20kg体重用50万单位/支作肌注,此药见效快,一般康复率在50%左右。猪喘平,每公斤体重4万单位作肌注,1次/d,5d为一个疗程,分患病轻重1个~3个疗程。
作者 韦华永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新桥镇水产畜牧兽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