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在近日回盛公司举办的《猪呼吸道疾病防治大讲堂》系列活动的河南站,中国农业大学杨汉春教授做了《主要猪病的流行现状、问题和控制对策》的报告。报告对蓝耳病、仔猪病毒性腹泻、伪狂犬病和细菌性疾病的发生态势做了分析,指出了防制中存在的误区和可行的对策。
近年来伪狂犬病卷土重来,杨汉春教授感到“出乎意料”。因为他的实验室长期对我国猪群的伪狂犬感染状况进行监测。2000年以后,很少检到规模化猪场的伪狂犬野毒抗体(即gE阳性抗体,因猪场普遍使用gE基因缺失疫苗,如果猪不感染野毒,则不会测出相应的gE抗体-编者注)。很多猪场已经可持续保持伪狂犬阴性状态。
但是从大约2011年开始,伪狂犬从北到南,卷土重来。伪狂犬的重新发生地图比较清楚,首先是2011年在华北,然后2012年在华中地区发生,随后2013-14年在华东、华南出现,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有伪狂犬重新发生的病例。
1.伪狂犬病为何重新发生?
目前的研究认为,现在流行的伪狂犬毒株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抗原变异和致病性增强,导致现有疫苗不能完全保护,即所谓伪狂犬病毒的“超强毒株”出现。这种情况在国外是没有发生过的。伪狂犬病毒属于疱疹病毒,与其同一科的另一个疱疹病毒鸡马立克病毒(MDV)也在早年出现过“超强毒株”,伪狂犬病毒在1960年代也曾出现对猪致病性增强的现象。目前对病毒的变异机制和特性的研究还在进行之中。估计针对这种毒株的新型疫苗的研制还需要等待数年时间。
目前认为,伪狂犬的新毒株来自于华北,但具体来自于哪个猪场尚无法追溯。
2.对于伪狂犬病,我们应当反思什么?
为什么在中国会出现伪狂犬病毒的新毒株?这需要养猪人和兽医共同反思。长时间以来,猪场一方面大量、长期使用伪狂犬疫苗,另一方面,猪场种猪群带毒,并且不实施净化,这样必然导致阳性猪场(带毒种猪)长期免疫,因免疫压力而造成病毒的变异。
杨教授强调:我们现在对猪病的认识还很肤浅,控制方法太随意、不科学,这样必然会付出代价。
3.目前应当如何控制伪狂犬病?
杨汉春教授指出伪狂犬病的控制思路,即研制新毒株的基因缺失疫苗是方向,净化是控制猪伪狂犬病的唯一出路。
(1)加强生物安全,猪场做好灭鼠工作;
(2)种猪群做好检测,阳性种猪坚决淘汰,不能再做疫苗免疫;
(3)补充阴性后备母猪;
(4)防止伪狂犬对生长育肥猪的呼吸道疾病,可以通过多点式饲养、药物保健预防等方法加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