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这篇文章的开头应该说:“美国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鸡蛋生产国”。在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的历程中,中国鸡蛋产业的庞大,就像中国人口的庞大一样,世界上没有其他任何国家能过撼动这世界第一的位置。
尽管在产量上没有可比性,但美国蛋鸡产业有很多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蛋鸡饲养技术、育种技术、鸡蛋分级等,都是值得中国参考、对比的。
一、产量对比:540 VS 2380
根据FAO统计,2010~2012年美国鸡蛋平均产量为542万吨,约占世界鸡蛋产量的8.3%。FAO统计中国同期的禽蛋产量是2811万吨(2011年),估算鸡蛋产量应该为2380万吨左右,大约占全球产量的36%。
现在美国养殖规模具有很大优势,拥有60家存栏在100万只以上的蛋鸡企,生产了全美鸡蛋的87%。超过500万只蛋鸡存栏的公司由17家。
再看看中国,号称超过100万只蛋鸡的都屈指可数。国内较大品牌的鸡蛋生产企业北京德青源、四川圣迪乐村、湖北神丹、大连韩伟、正大都是声名显赫,应该存栏超过100万只,但建明小J没有找到第三方统计数据。
至于超过500万只的蛋鸡企业,更缺乏第三方统计数。
二、发展史对比:1980,一个关键的年代。
鸡蛋是一个神奇的东西,是最容易商业化的产品(建明小J将在另一篇微信文章中表达观点),因此在中美蛋鸡产业发展历程中,鸡蛋走过的历程都是:
散养户-笼养-大规模养殖-品牌蛋品
1776年的美国以来,蛋鸡养殖就成为养鸡生蛋换柴米油盐的重要行业,众多殖民者在美洲大陆上通过鸡蛋来进行商品交换。
到了1900年,就出现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化的养殖户,这些养殖户养殖100-300只的蛋鸡,成为一支显赫的农业生产队伍。逐渐开始形成家庭养殖转向蛋鸡笼养模式的进程。
在中国,1950年代开始蛋鸡养殖,出现国营养鸡场。但养殖户的概念还未出现,仅仅是偷偷的养鸡下蛋的模式。到了1980年代,中国的蛋鸡养殖开始起步,现今很多的规模化鸡场——尤其是现在的种鸡场,如河北华裕,都是这个年代开始进入蛋鸡养殖,并高速发展。
到了美国的1980年代,蛋鸡养殖基本成为定势,行业技术、规模都告别了高速发展时代,成为稳定产业。这个时候,美国蛋鸡存栏就达到了2.8-3.0亿只,并保持至今。
三、规模化的关键——设备使用的对比
今天的中国蛋鸡养殖,企业老板们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我现在要做的是人养设备、设备养鸡”。
一旦进入规模化时代,设备的使用就不可避免。设备的使用,也让规模化进入高速发展进程。很明显的相辅相成关系。
1920年的美国养鸡,25%的农业人口存在,也是养鸡是分散组织的根源。到了1980年代,1%-5%的农业人口,要完成众多的养殖类,势必要使用机器、设备。
众多的大批量笼养,也是众多农业人口需要转型的时候进行的。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蛋鸡笼养成为了养殖基本门槛;而在鸡蛋加工业上,2000年左右中国甚至出现了价格上千万的MOBA设备。
尽管如此,当前中国鸡蛋分级清洗率所占的比例仍然要远远低于美国,中国为0.3%左右,而美国则是98%。这与中国人喜好吃壳蛋有很大关系——但吃壳蛋并不代表壳蛋不需要清洗、分级。
2014年VIV展会上,众多国内外蛋品设备企业成功抢戏,蓝贝儿、阿克提尼、莫巴、赛诺沃、振野、闽台……一众企业纷纷展台。
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中美蛋鸡产业差距最大的地方,也是潜力最大的地方。
四、养殖技术的对比
美国蛋鸡死淘率从1900年的40%下降到现代的5%-7.4%,平均每只蛋鸡的年产蛋量从1900年的100多个提高到现代的265个。高密度笼养成为美国蛋鸡生产的最主要方式,也是他们提高生产性能的最主要方式,自动喂料、自动集蛋、机械清粪、环境调控技术配套采用……
中国的蛋鸡设备固然使用也逐渐出现很多大手笔,但是真正蛋鸡养殖的专业人士,知道这里面的差距所在(建明罗正博士,您怎么看?)
这方面的差距当然是在缩减的。
五、蛋鸡品种现状对比
目前美国使用的蛋鸡品种多为海兰蛋鸡——高达90%的比例。这一优秀的美国品种,是海兰公司几十年如一日的选育结果,覆盖率高也是值得认可的。
在中国2009年之前,北京华都峪口与美国海兰分手之前,中国蛋鸡市场也经历了一段与此相同的历程——海兰品种占据到国内品种的80%以上。而之后,北京华都峪口推出了国产品种——京红1号、京粉1号,也成功抢戏,目前来看占据了中国市场的40%-50%的比例。当然这永远是一个猜测数据。(如果您有兴趣,建明小J将在建明微信号:Keminchina上再写一些这些数据的猜测。)
除此之外,北农大公司的农大3号蛋鸡、大午集团的京白939,都是国内优秀的蛋鸡品种,与国内的一些罗曼、伊莎等祖代场,分得一定的市场份额。
六、组织化的区别
你登录美国禽蛋协会的网站,会发现有很多详实的数据,以及协会的系列活动。
当然,你登录中国畜牧业协会家禽业分会网站,也能发现很多详实的数据。
但再看看美国蛋鸡生产者联合会(United egg producers,UEP),这个美国蛋鸡养殖户的代表,代表95%蛋鸡的生产者。1995年UEP在推进了“美国五星鸡蛋全面质量保障计划”,保证蛋鸡场对肠道沙门菌进行检测和控制,生产安全鸡蛋,并获得FDA的认可。除此之外,美国密集笼养模式并未在全球动物福利舆论下被取缔,这也是因为UEP的努力,“力争在15-18年完成”。
中国68%的鸡蛋生产来自于5000只以下的养殖户,建明小J曾在河北馆陶了解到,所有的养殖户只负责把鸡蛋生产出来,之后所有的任务都交给了鸡蛋贩子。
这也是中国组织化最难得统一的原因。
近些年来,中国出台了农业专业合作社法律条文,很大程度上刺激的蛋鸡专业合作社的成立,但如果合作社成立不仅仅是为了吸引国家项目扶持外,会好得多。
当然,也有成功的案例。比如河北修远牧业,负责人李入行一开始就通过合作社的方式,打造了有优势的蛋品企业。感兴趣的你,可以去网站上搜索下。
思路
1)未来聚焦点
对比很多,对比的目的也不仅仅是对比。是希望我们能够看到一些差距,看到一些自信。比如美国蛋鸡业成熟于1980年代,过去30多年的发展都是平稳过渡,重点放在了食品安全、蛋品安全上。
这一点是我们未来所向。中国曾经推进过“蛋鸡产业体系”,推进过“蛋鸡改良计划”,未来的方向一定是提供安全的蛋品。
现在聚焦在“品种改良”等领域,也并没有错,只是这一定有尽头的;而食品安全永无止境。
2)产业成熟期
美国是一个一开始就具备竞争意识的国家,众多移民者用自己在欧洲国家的宝贵经验,建立了新的制度。包括蛋鸡养殖,因此蛋鸡生产之路走得也很快。
中国的蛋鸡养殖,经过30多年的商品化洗礼,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的尾声。因此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的年代过去了。
前日圣迪乐村的OMG鸡蛋,获得创业家杂志“中国好产品”的亚军,也是凭借产品的质量、安全、美味,获得的青睐。
我们到了产业的成熟期了,是不是也要做一些改变。
如果你不认为的话,你就看看2012-2014年中国饲料产量、中国蛋鸡存栏量、中国肉鸡存栏量,包括猪肉产量也出现拐点……
3)可借鉴的差距
上文已表示,鸡蛋加工设备的运用,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这有可能是行业差距,也有可能是中国人的消费习惯。我们既要看到机会,也要看到潜在原因。
除此外,规模化也仍在继续,我们没有美国那样超过170家规模在7.5万只的蛋鸡企业,也没有那么多100万、500万蛋鸡的鸡场,但我们未来一定会有。
这就是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