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一、药物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为了防止由于免疫应激和注射免疫本身导致机体的继发性细菌感染,在免疫前后预防性地使用一些抗菌药物已经成为许多养殖业从业者和兽医临床工作人员普遍采用的一种措施。但人们往往忽视的是这些抗菌药物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其实各种抗菌药物对免疫都会有一定的影响,使用不当很可能导致疫苗免疫的失败。
(一)青霉素类抗生素与免疫
青霉素G可提高单核细胞的细胞内杀菌功能。在兽医领域中,早期的研究认为青霉素和禽霍乱疫苗同时应用,可使其免疫效率系数提高30%提示青霉素类药物对于免疫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免疫
有些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淋巴细胞转化表现为抑制作用。头孢噻吩、头孢氨苄、头孢噻啶等50微克/毫升可以抑制植物血凝素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和多形核白细胞的趋化反应。口服1.2毫克/天的头孢他啶的动物的淋巴细胞转化、抗体产生均受到明显的抑制。
(三)氨基苷类抗生素与免疫
链霉素能干扰大鼠肺巨噬细胞的正常功能。在兽医上,给雏鸡链霉素气雾剂同时做新城疫免疫接种,发现链霉素对雏鸡体内抗体的形成有抑制作用。若于接种前2天或接种后3天应用链霉素气雾剂,则链霉素对雏鸡抗体形成没有不良影响。可见链霉素的应用时间影响着雏鸡的免疫状态。
多数氨基苷类抗生索对趋化有抑制作用。
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和卡那霉素对T、B淋巴细胞的转化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用新霉素气雾剂同新城疫疫苗同时进行气雾免疫,发现新霉素可以抑制雏鸡体内抗体的形成;但当免疫接种j天、3天时吸入新霉素,雏鸡的抗体滴度没有下降。
而新霉素气雾剂对家禽传染性喉气管炎的接种免疫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免疫接种前1小时和免疫接种3小时,一次应用新霉素能使机体的免疫性降低。
安普霉素的治疗量不会影响胸腺和法氏囊的发育,而大剂量应用则会对脏器指数——免疫器官指数一一造成影响,从而造成对雏鸡免疫机能的损伤。
(四)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与免疫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宿丰防御反应主要目标是巨噬细胞和白细胞,可促进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凋亡,同时大环内酯类药物还能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减少炎症分子的释放而达到抗炎目的。
一定浓度的红霉素可减少气道上皮细胞分泌黏蛋白,阻断氯离子通道,从而减少痰液的分泌;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和气道上皮的黏膜,阻断气道上皮细胞、肺泡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分泌IL一10、IL一6、IL一8等炎性因子,抑制中性粒细胞向气道内聚集,减少过氧化物以及弹性蛋白酶等气道上皮损害因子的产生。
(五)四环素类抗生素与免疫
研究表明,在治疗浓度时,四环素和强力霉素能减低多形核细胞杀菌作用,也能抑制粒细胞溶酶体的释放。
雏鸡应用土霉素气雾剂,同时免疫新城疫疫苗.发现对雏鸡体内抗体的形成呈现抑制作用;而接种前2天或接种后3天应用士霉素则对雏鸡抗体的形成无不良影响。
金霉素可直接降低T、B淋巴细胞的有丝分裂活性,从而使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降低。
(六)氯霉素类抗生素与免疫
金久善研究发现,在饲料中添加氯霉素可引起肉鸡法氏囊中滤泡淋巴组织发生萎缩,并随着抗生素剂量的增加和服药时间延长,萎缩越来越提前,同时胸腺皮质结构疏松.脾脏内淋巴细胞减少,盲肠扁桃体淋巴组织减少,呈生育抑制状态,而且随着氯霉素用量的增加上_述病变日趋严重。
(七)皮质激素类药物对免疫主要是抑制作用
综上所述,抗菌药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按其临床意义可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起促进作用多为β一内酞胺类,如头孢氨噻肟、头孢克罗、头孢氰唑。
第二类,起协同作用有喹诺酮类、火环内酯类等。
第三类,起降低作用为一些大环内酯类、利福霉素、甲砜类、磺胺类、氯霉素、氨基糖苷类类、异烟肼等。
第四类,无相关作用多数为β一内酞胺类、多粘菌素、糖肽类等。
故在临床上选用抗菌药时,注意其对免疫力的影响极为重要,适当的抗菌药物不但可以淌灭病原体,且能增强免疫力,控制感染,加速康复,还可避免严重毒副作用的发生;不适当地选用或滥用时则反使感染加重,发生抗药性,甚至菌群失调,削弱机体免疫力,从而使机体受到双重打击,造成不良后果。
微量元素营养与免疫
锌:锌是体内300余种酶的活性所必需的辅助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细胞内锌的浓度对于巨噬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的杀菌能力起决定性作用,并可以诱导B淋巴细胞分泌抗体。缺乏将导致肉用仔鸡胸腺、法氏囊、脾脏、哈德氏腺的重量减轻
铜:铜缺乏和铜中毒可以导致淋巴器官的萎缩,淋巴器官中淋巴细胞的数量减少和细胞结构受损。铜参与细胞色素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与线粒体内能量代谢,通过ATP合成对细胞功能起着重要作用。铜的不足或过量均能提高试验动物对疾病的易感性。
铁:铁是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和防卫功能的最重要微量元素之一。缺铁时,啮齿类动物的胸腺发育受阻,淋巴细胞转化受到抑制;肉鸡表现为法氏囊、胸腺和脾脏重量显著减轻,抗体合成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