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近些年,一些畜牧企业盲目从国外大量引进种猪,未经风土驯化直接推向市场,导致生猪养殖效率低下、粮食浪费惊人,且给我国生猪产业带来重重隐患。许多业内人士和专家疾呼,相关部门应制定育种战略,完善选育体系,整合市场资源,促进适合国内生态环境和饲养模式的种猪品种选育,保障生猪产业健康发展。
本土猪种越来越少
最近,湖北省一些生猪养殖户发现,市场上本土猪种越来越少,绝大部分都是国外引进品种。这些引进品种产仔率虽高,但死亡率也明显更高,生猪变得越来越难养了。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遇到的这一问题正是困扰我国养猪业的大难题。
在武汉市汉阳区养猪20多年的刘树来说,近年来,他饲养的杜洛克三元杂交猪长到100来斤时,稍有疫病就可能成批死亡,一批300多头猪中一次会死二三十头,“以往本土猪种患病打些青霉素就能好,现在这些洋猪用再好的药也不见效,这些猪死得太令人心痛了”。
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理事长王振华说,相对于本土猪,外国生猪品种具有日增重快、瘦肉率高等优点,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批量引入国外瘦肉型猪种。相对于高成本、高技术的长时间驯化改良种猪,直接引进种猪繁殖品种增重快、产仔多、相对经济效益高,因此,大部分种猪场情愿直接引种推向市场立即获益,而非进行改良选育。但这些种猪的后代很容易退化,并易出现成活率低等问题。
国外种猪杂交品种超七成
据介绍,急功近利地大规模盲目引种,使我国种猪年平均进口量从2000年至2007年间的约2100多头,到2008年达到近1.2万头,2012年高达1.8万多头。目前国内饲养的生猪中,基本被杜洛克、大约克夏、长白三种国外种猪杂交品种垄断,所占比例超过70%.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喻传洲说,由于近10年来大规模引进国外种猪,生猪死亡率上升,导致国内母猪养殖效率低下,国内母猪年提供的出栏商品猪数量整体明显下降。要维持我国当前年生猪出栏量,必须养殖5000多万头成年母猪,而美国、丹麦等养猪强国,每头母猪年提供出栏猪数量在20头以上,“要是能达到这样的养殖效率,我国仅养3500万头母猪就行了”。
猪死亡率高、养殖效率低,更是带来惊人的粮食浪费。王振华说,一头生猪长到100斤时,包括母猪繁殖用料在内共需消耗饲料400斤。目前,1头母猪年提供出栏猪数量从2005年的16头下降到14头,每年减少的两头生猪出栏量绝大多数在100斤左右死亡,相当于一头母猪每年浪费粮食 800斤。以当前全国5000万头母猪计算,我国因生猪养殖效率低下造成的粮食损失高达400亿斤,相当于1亿人一年的口粮消费。
“洋猪”带来三大隐患
据业内人士分析,我国种猪长期依赖进口,以及“重引种、轻选育”造成的“洋猪遍地”现象,严重制约我国走向养猪强国,且对我国生猪产业带来三大隐患:
一是推高养殖成本。 “洋猪”死亡率高,成为我国生猪养殖成本上升的一大推手。刘树来说,一年死30头就得净亏上万块饲料钱,这些都得摊入养猪成本。武汉天种畜牧公司副总经理刘师利告诉记者,一些养猪强国养猪成本在人民币5元/斤左右,而我国由于生猪存活率低,每斤养殖成本高达7元,“这直接推高了老百姓餐桌上的猪肉价格”。
二是带入疫病。面对引进国外种猪带来的丰厚短期利益,国内不少种猪场争相引进,一些猪场正规途径难以实现便通过走私等方式引种。喻传洲说,种猪引进渠道杂乱,不少种猪活体或冻精引进未经过国家检疫,加剧了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生猪疫病的传播。
如蓝耳病 1987年在美国爆发后,1995年传入我国;圆环病毒病1991年在加拿大首次发现,随后很快在我国出现。由于大量引种,这些国外生猪疫病逐渐替代传统的猪瘟、肺疫、丹毒三大病,成为我国养猪业主要威胁。
三是容易与人争粮。长期以来,我国猪与人争粮的矛盾始终存在。国内传统的农副产品和分散式饲养模式,由于饲料的营养价值和转化率不及玉米、豆粕和鱼粉,国外猪种难以适应。而适宜玉米-豆粕型饲养的国外猪种,在国内规模化养殖后,带来的是玉米等粮食需求的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