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在人们的印象中,猪肉加工厂一定充斥着屠夫宰杀生猪时的血腥和惨叫画面。然而,在浙江青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一头生猪从屠宰、分割、检验到鲜肉出厂,全部“一体化”作业,生产车间内,大大小小的机器代替工人成为“流水线”上的主力。
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增加、加工制造业高端化的转变,对企业生产效率和机械化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采用高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逐渐成为企业的共识和积极实践。去年6月,浙江青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主动投入资金、更新设备,走上了一条“机器换人”的转型发展之路。
“一个好的企业必定需要高瞻远瞩的战略目标。”青莲食品质量中心总监董丙翠介绍,“公司投资1700多万元,购进了丹麦整套全自动屠宰设备,今年初正式投产以来,让工人从传统屠宰工艺中解放了出来,为企业赢得了高效发展的新天地。”
这套全新的屠宰设备有何神奇之处?笔者在现场看到,被电晕放血后的猪一一吊在传送带上,依次进入“流水线”作业台。首先,猪被送入全自动蒸汽烫毛隧道内蒸“桑拿”,然后通过双级螺旋脱毛机,以及水送分离系统,废弃的猪毛会随着水流被归置到统一地点。
此时,猪身上98%的毛都被清洗干净了。董丙翠告诉笔者:“褪毛是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会直接影响顾客的购买欲望和猪肉口感,在新设备启用后,单单褪毛这一个环节就为企业减少了10名工人,长远计算,能节省很大一笔人工费用。” 紧接着,褪毛后的猪体通过传送带进入鞭打机,机器内高速旋转的几百根皮带对猪体横向、纵向拍打“按摩”,充分保证肉质口感鲜嫩。享受过“桑拿”和“按摩”后,接下来就是劈半、分割、去脏、称重、喷码盖章等环节,而这些环节也大多靠机器完成,工人变成了管理机器的“操盘手”。
张红伟是青莲食品的一名老职工,在生猪劈半的岗位上干了6年。“以前劈半是手工操作,光劈刀就有好几斤,劈砍时,猪的一半重量压在身上,力气小的人根本干不了。”张红伟说。自从公司引进自动劈半斧后,他再也不用自己花力气了,工作轻松了很多。
除此之外,无论白条猪、猪内脏还是猪血,电脑系统会自动跟踪。在屠宰过程中,猪体在生产车间要经过严格的检疫关卡,检验员在劈猪、割头、剪蹄、去骨髓等工序中同步进行检疫检验。当某处发现问题后,可以立即“追踪”到这头猪的其他部分,将“问题部件”同时撤下“流水线”,在源头上确保猪肉的安全。
相比去年,浙江青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一条生产线就节约工人20名,总体减少生产岗位40多个。“这样的技术改革,虽然一开始投入大,但是得到的回报也大。”企业负责人表示,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要进一步加快机械化步伐,把青莲食品打造成一个为社会提供优质食品的透明工厂。”
“机器换人”后,该省海盐县民企逐步由劳动密集型走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由低成本价格竞争走向高附加值竞争,推动产业结构由低端走向高端,科技创新、提高生产效率的一系列举措为他们赢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也促进了海盐县经济结构的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