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颗粒饲料在加工过程中要经过机械的高温,挤压,研磨等工序,才会最终产生能够直接给畜禽投喂的饲料,不管是小型颗粒机还是大型饲料颗粒机械.饲料中存在的一些热敏性营养素如:维生素、酶制剂、活菌制剂及一些风味物质那么颗粒饲料在这一加工过程中,到底会产生多少营养的流失?
一、酶制剂在膨化过程中的损失通常膨化温度可达120~150℃,比制粒温度还高,在这样的条件下大多数酶制剂将完全丧失其活性,110℃条件下,植酸酶的活性存留率为零;110℃时β-葡聚糖酶和纤维素酶的活力已无法测得。
二、维生素在膨化过程中的损失温度、压力、摩擦和水分都会导致维生素损失。在120℃膨化的饲料中,维生素A、维生素D3、叶酸损失约11%。
三、活菌制剂在膨化过程中的损失 膨化过程中活菌制剂的损失比制粒条件下的损失要大得多。120℃以上的膨化温度将使目前应用比较多的乳酸杆菌、链球菌、芽孢杆菌和酵母的活性全部丧失。
如何操作才能尽量减少这一现象呢? 一、减少水分用量,最好能干进干出。二、控制加工温度,不能太高影响添加剂活性。三、同时饲料营养的损耗控制。要注意采购的营养的真实性,不要采购次品。储存时间不宜不长,同样会影响营养。夏季时间要短,冬季时间可以适时延长。四、粉碎粒度适中,过大影响熟化和消化,过细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