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10月24日,由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兽用药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普莱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参考实验室(中国)共同承办的“2014国际猪蓝耳病防控高层论坛”在洛阳召开。来自中外的近百名专家学者以及国内100多个规模猪场的技术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动,大家就当前国际上猪蓝耳病的流行近况、蓝耳病免疫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实验室检测及新疫苗研发等领域进行了分享和交流。
普莱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许科主持24日上午的论坛。
河南农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改平作为大会主席致辞,并为与会嘉宾带来《中国猪蓝耳病的防控策略与研究方向》的专题报告。张改平在报告中提到,中国每年数亿活猪及其产品的无序调运对猪病防控是非常不利的。他认为建立健全的生物安全体系是所有动物疫病防控的根本。蓝耳病疫苗的使用应遵循能不用就不用的原则,因为全世界范围目前还没有一个真正令人完全满意的蓝耳病疫苗。第二个原则是选择相对稳定的,和流行毒株相匹配的疫苗。
张改平认为在现在的科学条件下,适度的使用弱毒活疫苗,弱毒苗应逐渐退出舞台。他建议应建立在监测和检测基础上的免疫程序。他还介绍了未来蓝耳病疫苗的研究方向,IgG Fc受体和病毒受体介导PRRSV-抗体入侵机制等研究进展。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兽医生物科学系研究生院院长Michael Murtaugh教授介绍了蓝耳病防控中值得重视几个要点。他介绍说,蓝耳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猪群接触、精子带毒、运输、工人污染、注射用品污染及空气传播。针对这些传播途径,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控措施。建立和监测阴性种群,监测种猪精液带毒情况,清洁运输车,建立健全生物安全措施,封群,空气净化以及注射疫苗都是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
他指出,美国猪场使用空气过滤系统的经验显示,除了在防治蓝耳病方面非常有效,同时对预防气喘病和猪流感的传播也有明显效果。相对于蓝耳病爆发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安装空气过滤系统和人员培训的资金投入是值得的。
他建议在需要的情况下选择减毒弱毒苗,虽然没有100%的保护力,但是在减少临床症状方面有一定效果。
堪萨斯州立大学兽医学院诊断医学与病理学专家Raymond(Bob) Rowland教授指出PRRSV造成的大量病死猪、僵猪和料肉比升高,造成巨大的食物资源浪费,已经对环境和社会因素产生影响。他认为防控蓝耳病的第一步是消除疾病所造成的损失,据研究数据显示,蓝耳病可造成病猪10%的体重损失,因此利用现有的工具和知识降低死亡率,提高增重,提高饲料利用率是首要任务。
同时,他还分析了免疫PRRS弱毒疫苗对PCV2相关疾病的影响。研究表明,PRRSV在免疫猪体血清中的含量降低,但是PCV2毒血症有所升高。免疫猪PRRS临床症状有所减轻,但PCVAD和死亡率上升。他指出,PRRS免疫可能造成后期PCVAD和其他疾病的恶化,有效防控所有病原,对PRRSV防控极为重要。
波兰国家兽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Katarzyna PodgOrska为大家分享了欧洲猪蓝耳病病毒的流行毒株情况以及防控蓝耳病的经验。她介绍说,欧洲蓝耳病野毒和疫苗毒也同时存在,非典型蓝耳病临床症状还包括流感症状(Flanders-13)及匈牙利地区基因1型相关的急性感染、出血等。
她指出当前的蓝耳病防控适当的诊断是关键步骤,但是经常被忽略。根据她的研究,目前的血清学诊断和RT-PCR方法还都存在一定的假阴性现象。最后她分别介绍了匈牙利、新西兰等地猪蓝耳病清除计划和措施。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尚佩恩分校兽医学院病理生物学Dongwan Yoo教授介绍了他的研究进展,如何利用突变病毒去除对干扰素的拮抗作用并用于动物疫苗免疫。
来自国内外高校、研究单位和国内猪场技术代表200多人参加会议。
24日下午,国家兽用药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OIE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参考实验室首席专家田克恭研究员介绍到高致病性蓝耳病在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国家普遍流行。其发病确诊标准为至少3日体温在41℃以上;出现精神食欲下降,眼结膜炎,咳嗽,喘等呼吸道症状;大体剖检,肺部出现片状实变;1月龄仔猪死亡率80%以上,育肥猪死亡率40%以上。
田克恭继续介绍06年以来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在中国的流行变化。他指出06年-10年间分离的蓝耳病毒株均具有高致病性,但08年之前的分离株遗传进化分析无规律性,与分离地域和年代关系不密切,但09年-10年间的分离株亲缘关系最近,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最近两年,11年-13年间分离株仍具有高致病性,但有的致病力有所下降,遗传进化分析无规律,但表现出不断变异的遗传特性。与前几年相比,阳性检出率显著下降。
他认为虽然蓝耳病疫苗免疫不能彻底解决持续感染和隐性带毒的问题,但可以降低猪群发病率,提高成活率和出栏率。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高致病性蓝耳病疫情形势,疫苗免疫势在必行。
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诊断医学与病理学副教授方英分享了猪蓝耳病从实验室到现场诊断与检测的新进展。她在报告中介绍了美国实验室检测的网络体系和最新的猪蓝耳病检测方法,为参会者带来很多思考和启发。
堪萨斯州立大学美-中动物卫生中心主任Jishu Shi教授介绍了动物疫苗新型佐剂的研究进展。
他介绍Gel 01是水性佐剂,能够提高水溶性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一种在水中分散成高分子量聚丙烯酸聚合物。在应用Gel 01佐剂的蓝耳病疫苗试验中,仔猪免疫MLV Gel01佐剂疫苗后感染PRRSV能够减少猪呼吸与繁殖综合征病毒特异性IFN-γ和IL-10因子的产生,并能够减少调节T细胞的数量。改造后添加Gel01佐剂的PRRSV活疫苗可能通过提高中和抗体效价和降低IL-10因子的产生来增强对同源PRRSV保护,但是不能保护异源PRRSV。
他介绍的另一种新型佐剂H9e水凝胶含有19个氨基酸。首部氨基端来自人的L型钙离子通道;其余氨基酸来自蜘蛛鞭毛样丝蛋白。H9e水凝胶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功能,能够触发一个半固体凝胶创建一个纳米网络,而且不影响病毒活性。添加H9e水凝胶佐剂的蓝耳病疫苗试验中,H9e佐剂能够增强MLV保护同源和异源PRRSV。猪免疫MLV+H9e能够增强疫苗毒持久循环并产生早期的PRRSV特异性抗体,同时增强IFN-γ、IL-4、IL-8的分泌,降低IL-10的分泌,能够减少调节T细胞,增加Th/记忆淋巴细胞亚种群。
台湾屏东科技大学兽医学系钟文彬教授主要介绍了猪蓝耳病与二型圆环病毒相互作用的机制。他认为PRRSV与PCV2相互作用大幅增强了PCV2的繁殖,防控蓝耳病首先要解决圆环病毒病的问题。3-4周龄母源抗体下降期,免疫PCV2疫苗可以清除或降低病原浓度,进而有助于防控蓝耳病。他认为PCV2疫苗一定要打。
他也同时指出,目前台湾只有经典蓝耳病病毒,高致病性蓝耳病的防控还有待思考。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姜平教授介绍了一种新型蓝耳病疫苗毒株的筛选进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院长周恩民教授介绍了蓝耳病免疫机制研究的新思路。PRRSV感染诱导两种不同的抗GP5和抗M蛋白的自身抗独特性抗体(auto-Ab2)。通过研究,Mab2-5G2 or aAb2s影响了弱毒疫苗的使用效果,导致感染仔猪胸腺萎缩,胸腺细胞大量凋亡;Mab2-5G2的存在,降低弱毒疫苗对HP-PRRSV感染的保护效果,诱导机体在病毒感染之前产生IL-2和IL-4。
他建议当PRRSV自身抗独特性抗体存在时,不推荐使用弱毒疫苗进行免疫。
目前供职于勃林格殷格翰亚洲动物保健研发中心的李向东博士介绍了他在堪萨斯州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做的一些蓝耳病疫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