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本病是由住白细胞属的多种住白细胞虫寄生于鸡的白细胞和红细胞引起的一种急性血孢子原虫病。病鸡因红细胞被破坏及广泛性出血,鸡冠呈苍白色,故又名“白冠病”。近年来本病在我国许多地区暴发流行,对养鸡业的危害日趋严重。
流行特点:
本病的发病季节与蠓 、蚋等吸血昆虫活动的季节相一致。华东地区6—10月为发病季节,7—9月为发病高峰期。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发病,幼雏和青年鸡易感性最高。病情最为严重。
临床特征:
1-3月龄的雏鸡发病时,全身症状明显,下痢粪便呈黄绿色,贫血,运动失调,最后衰竭死亡。
病变特征:
白冠,口流血,血液稀薄不凝固,似泡高梁水样。全身性点状出血,以胸肌、腿肌、肺、肾、肝最为常见。裂殖体结节,在胸肌、腿肌、心肌以及肝、脾等组织器官有针尖至粟粒大白色小结节。
防治方法:
1.预防:在本病流行季节,铲除鸡舍周围杂草、垃圾,搞好环境卫生。鸡舍内外喷洒O.1%敌杀死、0.01%速灭杀了,0.1%敌敌畏或溴氰菊酯等杀虫剂。饲科中添加0.0125%氯羟吡啶。
2.治疗:可选用下列药物对发病鸡群进行治疗:泰灭净0.0043%混料、还喂7天.复方磺胺类药物0.05%混料。连用5—7天。痢特灵0.02%—0.04%混科、连喂5天.氯羟吡啶0.025%混料,连喂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