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蛋鸡育种技术的进展使蛋鸡品种的生产性能明显提高,具体表现在性成熟提前,产蛋高峰期长,鸡只单产高,饲料转化率高等。在实际生产中,要使优良蛋鸡品种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必须抓住体形发育这一关键环节,通过加强饲养管理,使其具备良好的体形,为高产打下坚实基础。
根据体形的发育特点,在饲养管理中应着重抓好8周龄前的胫长生长和8~12周龄胫长和体重的生长,力争使鸡群的胫长均匀度达90%以上,体重均匀度达80%以上。
高营养育雏雏鸡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但胃容积小,消化率低,而且经常遭受温度变化、免疫、用药、断喙等应激因素的影响,影响采食量和体形发育。因此,在育雏前期(0~4周龄),应精心配制日粮,使日粮实际营养水平达代谢能12.5~12.9兆焦/公斤,粗蛋白20%~22%,蛋氨酸0.45%,含硫氨基酸0.8%,赖氨酸1.15%,并保证钙、磷等矿物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的供给。这不仅有利于雏鸡形成一个良好的骨骼系统,而且有利于形成有效的免疫系统,并促进羽毛的生长,使雏鸡的胫长和体重提前达到标准。笔者在青岛国营五四农场饲养海兰父母代种鸡的结果是:4周龄胫长达58毫米,6周龄达72毫米(标准63毫米),体重达389克(标准390克),14周龄胫长达98毫米。到18周龄胫长均匀度为98%,体重均匀度83%。同时,据笔者观察,采用高营养育雏5周龄时雏鸡绒毛基本上全部脱换为羽毛,较习惯饲养法提前近1周时间。
光照对性成熟是非常重要的。延长光照的结果是性成熟提前,缩短则推性成熟。光照方案不同,对性成熟的影响非常显著。
对采用自然光照的开放式鸡舍,为避免12周龄后自然光照延长,常采用0~20周龄内最长的日照时间作为恒定光照时间,也可结合12周龄后渐减的自然光照,以便控制鸡的性成熟。但是,如果育成后期(14~20周龄)光照时间不少于13小时,都有可能发生早产现象。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进行光刺激。一是体重达适宜开产体重;二是自然产蛋率达5%;三是轻型蛋鸡达20周龄仍未见蛋。在开始光照刺激时,要将育成料及时转换为开产前期料(含2%钙)或高产蛋鸡料,以适应产蛋的营养需要。
控制性成熟性成熟的调控是通过育成后期限饲并结合适当的光照方案来实现的。在体重达标的情况下,对14~16周龄的鸡只给以最低水平的代谢能和粗蛋白,对防止母鸡早产和增加初产蛋重具有重要作用。“产前停喂”(或称“性成熟期绝食限饲”)也是延迟性成熟和增加早期蛋重的新方法,即当鸡群达10%产蛋率时,断料不断水5天。美国海兰公司对海兰w~36蛋鸡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前半个试验期(18~25周龄)内平均蛋重提高0.7~1.5克,而按饲养日计算每只鸡少两个蛋。笔者对海赛克斯进行此项试验(18~68周龄),结果开产日龄推迟15天,每只多产蛋13枚,平均蛋重提高1.1克,初产蛋重提高5.8克,因此,产前停喂技术受到饲养者普遍欢迎。
总之,就现代优良蛋鸡品种而言,已不再单纯地以周龄或体重作为育雏、育成阶段划分和营养调整的标准,而是以体形发育的程度为准则,前期以骨骼为主,后期则以体重为主。因此,在饲养过程中,要经常抽测体重和胫长(至少每2周一次,每次每群抽测体重比例不少于5%的鸡数),监测体形发育情况,及时调整,切不可掉以轻心,以免优良性能难以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