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泗洪县瑶沟乡组织养殖户抱团闯市场,并探索在产业上建立党支部,壮大了产业规模,带领农民共同致富——
■许哲何天琨
“两年前,我在村干部的帮助下,申请了5万元贷款入股合作社养殖蛋鸡,现在每年分红近2万元,终于能摘掉贫困户的‘帽子’了!”提及蛋鸡养殖,泗洪县瑶沟乡崔庄村蛋鸡养殖合作社社员刘浩勇高兴得合不拢嘴。
刘浩勇的经历只是瑶沟乡带领农民养殖蛋鸡致富的一个缩影。
上世纪90年代初,崔庄村有几个村民搞起了蛋鸡养殖。虽然是“单打独斗”,但经济效益相当可观。养千只蛋鸡,每年至少可以获取纯利润3000元。如何做大蛋鸡养殖产业,让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全体村民共同致富,成为摆在村干部眼前一道难解的“思考题”。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事情出现了转机。2007年春天,乡、村干部在一次调研中发现了惊人的“秘密”:养殖户在家门口出售给商贩的鸡蛋价格只有2.6元/斤,而商贩把在崔庄村收购来的鸡蛋送进超市,销售价格则高达3.5元/斤。这让多年来一直“埋头拉车”的养殖户明白,要想获取更大利润,还要“抬头看路”研究市场。乡、村干部也逐渐意识到:要想获得更大的利润,就要培植大产业,向市场要效益。
当年冬季,崔庄村成立了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原来的几个养殖户抱团闯市场。统一提供鸡苗、统一提供饲料、统一开展疫情防治、统一销售鸡蛋……养殖户们觉察到,加入合作社,很多事情都由合作社包办了,烦心的事少了很多。到了2008年底,加盟社员每户领到5000至1万元不等的分红,获取的利润远远高于原来的“单打独斗”。看着养殖户把真金白银装进腰包,又有20余户村民申请加入蛋鸡养殖合作社。
进入2010年,瑶沟乡的蛋鸡养殖合作社发展到5个,吸纳社员150多户。可是,喜悦夹杂着烦恼:社员的口袋渐渐鼓起来了,可村里的贫困户还是那么穷。如何让贫困户搭上产业“班车”尽快脱贫致富?该乡党委牵头组织了几次调研讨论后,决定把党支部建在产业上,探索“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
去年初,该乡党委在崔庄村成立了蛋鸡养殖合作社党总支,同时在周边村成立了4个蛋鸡养殖合作社党支部。党总支明确规定,只要贫困户提出申请,即可就近加入合作社,合作社无条件接收。很快,就有225户贫困户加盟。
“我家目前养殖蛋鸡5000多只,党支部经常派技术人员上门指导,我自己就是干干体力活而已。去年,光靠养殖这一项,收入就有2万多元呢!”当年就摘掉贫困户“帽子”的张德亮感慨不已。
瑶沟乡党委书记许可介绍说,目前该乡养殖蛋鸡100多万只,去年养殖户人均收入超过1.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