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宿豫传统农业项目较多,蚕桑、食用菌等产业曾有过辉煌。2008年以前,该区畜禽业发展虽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但是并未形成产业链,没有达到相应的规模,特别是肉鸡产业尚处于小规模生产阶段,2005年前后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爆发,更使得宿豫区的肉鸡产业发展陷入低谷。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宿豫区的肉鸡业在短短的五年时间内取得了裂变式的增长,并且成为全省现代特色肉鸡业的典范?
一是先进的理念。对于确定肉鸡产业作为农业发展的突破口,2009年初时任区委书记曹秀明曾亲自对全区农村发展进行了深入调研,就发展养鸡产业专门召开研讨会听取畜牧专家们的意见,并广泛征求了农民的意见和建议。由此他认为,如按照常规思维发展传统种养业,不仅增收空间很小,比较效益下降,而且市场风险大;而肉鸡养殖迎合了今后鸡肉消费增长的需求,还可以转化种植业产品,获得更高的收益。同时,发展养鸡就要选择更为先进的养鸡模式,建现代化的鸡舍,实行规模养殖,工厂化养鸡,赢得规模效益。正是这种先进的理念和科学的决策,为宿豫养鸡业的兴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样,区委区政府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肉鸡产业,筑巢引凤,通过招商引资延伸产业链条,成功探索实践了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的新模式,促进了全区畜牧业实现突破性发展;更是因为区委区政府有着超前的思维,在一手抓肉鸡业发展的同时,一手抓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规划建设了以2个以鸡粪为原料的有机肥厂和年处理8000吨病死动物尸体的无害化处理中心,为实现全区肉鸡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是加工型龙头。发展养鸡业,农户十分担心市场风险和疫病风险,影响他们的利益。2008年以来,实力雄厚的江苏益客食品有限公司和中粮肉食(宿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先后落户宿豫,从源头上根本解决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益客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方式,实行统一提供禽苗、统一提供饲料、统一提供兽药、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回收加工的“五统一”运作模式,指导农户科学养鸡,解决他们的销售难题。
更为重要的是,在2011年的速生鸡、2013年H7N9流感等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时,益客和中粮公司仍以合同价收购肉鸡,并且,凭借其庞大的屠宰加工能力,和稳定的肉鸡分割产品和熟食制品的销售渠道,规避了极大的养殖风险,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凸显了肉禽加工企业的龙头作用,让龙头和农户相伴成长、合作发展,推动了全区肉鸡业的蓬勃发展。
三是政策激励。宿豫区每年都出台《宿豫区高效农业项目申报指南》,对规模肉鸡养殖进行大力扶持。指南规定,凡按区统一标准建设的规模肉鸡养殖场,区财政至少给予75元/平方米的奖励。同时,积极向上争取扶持,将脱贫攻坚财政奖补资金整合重点向肉鸡养殖项目投入。2009年以来,区财政共支付肉鸡产业奖补资金过亿元。另外,2009年底,区政府出资建立了禽类防疫监控中心,在全区所有规模养殖场都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随时关注各规模养殖场的肉鸡生长情况,科学防控重大疫病。可以说,多种激励措施点燃了农户的养殖热情,撬动了肉鸡养殖业的“蛋糕”滚动。......
不可否认的是,宿豫区肉鸡产业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与先进的肉鸡饲养水平相比,商品肉鸡舍建筑设备简陋,肉鸡的生产性能较低,需要研究出适应本地区肉鸡生长性能的饲养综合技术;肉鸡深加工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行业内部还没有建立完善的肉鸡食品安全保证体系,禽病防治水平较低;肉鸡产业链各环节衔接机制不完善,产业协调不利,部分企业盲目发展;等等。目前,针对之,宿豫区委区政府正在规划、科研院所和企业相结合,发力攻克相关问题的解决。
在宿豫参观和采访的过程中,记者真切地感受到,宿豫区各级政府为民致富先进的理念,益客等龙头的引领效应以及各部门各企业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宿豫区有能力打造具备完整产业链和地方特色现代化的超百亿级肉鸡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