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猪圆环病毒病(PCVD)是由圆环病毒病2型(PCV2)感染引起的免疫抑制性疾病,是一系列多种不同临床疾病的总称,其含义是指群体病或与PCV2相关的疾病,包括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猪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新生仔猪先天性震颤(CT)、猪增生性坏死性肺炎(PNP)、中枢神经系统疾病(CNS)以及肉芽肿性肠炎等。同时PCV2感染后产生的免疫抑制极易引发其它病原的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使患病猪病情严重,死亡率升高。
猪PCV2除引起猪发生原发感染甚至死亡外,更重要的是使猪的免疫功能受到损害,结果导致机体免疫力或应答能力下降,使其疫苗效果降低或丧失,从而易遭受其它病原菌的并发或继发感染,使病情加重,造成更大损失。
研究还表明,PCV2能增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繁殖,加重猪群PED临床症状。这种可导致免疫抑制的病毒,由于该病发病不像蓝耳病那么严重,又常以亚临床感染的形式出现,症状不那么明显,因此往往被我们所忽视。等到PCV2已经在猪场大面积感染时,再想办法控制往往已经无计可施。
目前,本病已遍及世界各养猪国家,在我国猪群中也普遍存在,给养猪业造成重大损失,应引起高度重视。PCVD除PCV2感染这一原因外,不利的环境条件、其他感染因子的参与或不适当的免疫刺激等也是导致本病发生的不可缺少的因素,故应采取综合防制措施,防患于未然,并将损失降至最低。
1 病原特性
猪PCV2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为单股、环状DNA病毒,呈20面体对称,直径约为17纳米,无囊膜。PCV2对环境的抵抗力较强,耐酸,在PH=3的环境下仍可存活,耐氯仿。在70°C环境中仍可存活15分钟,并且一般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对其无效,只有含戍二醛的消毒剂效果较好。
PMWS是由PCV2和其它病原体感染和非感染因子等多种原因而引发的最重要的综合征,PCV2是PMWS的原发性和主要病原,但并非唯一因素,还有其它因素在PCV2和PMWS之间起作用。试验发现,单纯接种PCV2只能引起轻微的病理损伤,但不能导致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同时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V)或猪细小病毒(PPV)时便会出现典型的PMWS症状和病变。PCV2经常与这些病毒混合感染。在很多猪场,PMWS的发生还常常有其它病原如猪副嗜血杆菌(HP)、衣原体、肺炎支原体(MH)、胸 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多杀性巴氏杆菌(PM)以及链球菌(SS)、沙门氏菌(SC)等继发感染或其它致病因素共同发挥作用。
2流行病学特点
2.1易感动物
猪是PCV2的自然宿主,各种年龄、不同性别的猪都可感染,但并不都能表现出临床症状。
2.2传染源
病猪和带毒猪(隐性感染)是主要的传染源。PCV2对猪有较强的感染性,病毒可随口鼻分泌物、粪便、尿液排出体外,可经消化道、呼吸道感染。
2.3传播途径
口鼻接触是PVC2主要自然传播途径。易感猪与发病猪接触后引发PMWS,证实PCV2可在猪群中水平传播。目前已有PCV2通过胎盘感染胚胎、胎儿垂直传播的报道,PCV2能在胎儿体内繁殖并引起初产母猪后期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或弱仔及繁殖障碍。少数怀孕母猪感染PCV2后,也可经胎盘垂直感染胎儿,造成仔猪先天性震颤。自然感染PCV2的成年公猪,在其精液内可检测到病毒的存在,人工受精或自然交配是PVC2在种猪群中散布的潜在途径。
2.4流行特点
本病以散发为主,有时可呈暴发流行(新疫区),发展较缓慢,有时可持续12~18个月。急性病例多与出现症状后2~8天死亡。饲养管理不当、环境恶劣、密度过大、不同日龄猪混群,以及各种应激因素均可诱发本病,并加重病情,增加死亡。
新生仔猪先天性震颤(CT)主要发生在头胎母猪所产的新生仔猪,病毒通过胎盘屏障感染仔猪所致。
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主要发生在5~12周龄保育期的仔猪,尤其是8~10周龄的仔猪最易感;断奶前发育良好,一般于断奶后2~3周开始发病,低于4周龄的仔猪由于受母源抗体的保护很少发生PMWS。育肥猪多表现为隐形感染,不表现临床症状。急性发病猪群中,病死率可达20%,在PMWS发病猪群,常常由于并发或继发其它细菌(如副猪嗜血杆菌)或病毒感染而使死亡率大大增加,有时可高达40%以上。在疾病流行感染过的猪群中,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所降低。
猪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通常只发生在8~18周龄的猪,多发生于9~14周龄的保育后期和生长育成猪,一般呈散发,死亡率较低。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主要发生于8~10周龄保育后期及13~16周龄生长育成猪。
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主要危害初产的后备母猪和新建的种猪群。
3致病机理
PCV2在猪群中长期性存在,与PRRSV、PPV、CSFV(猪瘟病毒)、PRV(猪伪狂犬病病毒)等混合感染,促进了本病的发生流行。
PCV2感染可使胸腺萎缩退化、干扰素分泌下降,引起猪的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严重受损,形成免疫抑制,使机体的免疫力下降,造成病毒和细菌的继发感染,从而引起更严重的临床症状,死亡率升高。通过接种PCV2及与其他感染和非感染因子共同作用,复制出了PMWS疾病感染的可重复性模型。一些病毒或其他非感染因子刺激或激活PCV2感染猪体内免疫系统后,PCV2的复制水平提高,同时血清和组织中病毒滴度升高,这些结果说明PMWS疾病进程中,PCV2感染及免疫刺激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急性PMWS发病猪的T细胞和B细胞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从而缺乏有效的免疫应答;一些病原体如猪细小病毒、猪蓝耳病病毒、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猪肺炎支原体等在PCV2的致病作用中起着协同作用。免疫刺激(如佐剂和疫苗)、环境因素(如氨气、内毒素),以及其它应激因素(如运输和猪的混群)也是促进PCV2感染发生PMWS的因素。
PRRSV或PPV的存在可使单核/巨噬细胞活化,从而增强了PCV2的复制功能。佐剂或疫苗的刺激作用同样活化了猪的单核/巨噬细胞。引发PMWS的直接原因虽然是PCV2,但是疾病的发生还需要其它致病因子的协同作用,这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PCV2血清抗体检测阳性的猪群不一定发生PMWS。
免疫系统的刺激对激发PMWS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在严重感染猪,淋巴组织病变如淋巴细胞缺失和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是该病的主要特征,因此,认为PMWS感染猪不能产生对其他免疫原的有效免疫应答,这是此病的致病机理之一。
PCV2感染引起的PDMS认为是由免疫反应介导的损害皮肤和肾脏的血管疾病。此外,一些病原体如多杀性巴氏杆菌和PRRSV的混合感染可以诱导PDNS。
4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4.1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PMWS是最常见的PCVD,主要的临床症状是断奶后经常会有些猪只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渐进性消瘦、脊骨突出、生长缓慢、体重减轻、被毛粗乱。一些猪只慢慢停止生产,变成僵猪。此外,还可见持续呼吸困难、皮肤苍白(贫血)、有时腹泻,个别的疾病后期可见黄疸。在一头猪可能见不到上述所有基本临床症状,但在发病猪群可以见到所有的症状。其他比较少见的临床症状有咳嗽、发热、胃溃疡、中枢神经系统障碍和突然死亡。一些临床症状可能与继发感染有关,或者完全是由继发感染所引起的。发病过程缓慢,病程较长,发病率和死亡率取决于猪场的猪舍饲养管理、卫生防疫条件和发生的日龄。急性发病猪群,病死率可达10~30%,但常常由于并发或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而使死亡率大大增加,使临床表现更加复杂化、多样化。各种环境因素如拥挤、空气污浊、各种年龄的猪混养及其他各种应激因素也可能加重病情。
剖检可见患病猪只全身淋巴结肿大,肺部肿胀,间质增宽,表面有大小不等的褐色实变区,呈弥漫的间质性肺炎,坚硬有弹性,橡皮样;肝脏肿大或萎缩,偶见浅黄到桔黄外观;肾脏有时可见白色散在斑点;脾肿大。
4.2猪皮炎肾病综合征
PDNS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皮肤出血及坏死病变。猪皮肤上形成园形或形状不规则的红紫斑及丘疹,病变中央呈黑色,随着病程延长,病变常融合成大的深褐色的坏死斑块,有的会被黑色结痂覆盖。病变通常出现在病猪的后肢及会阴部、腹部,也可扩散至喉、体侧或耳。感染轻的猪体温正常,行为无异常,经7~10天可自行康复,感染严重的猪可表现出跛行、喜卧、发热、厌食、体重下降。严重感染的猪在临床症状出现后几天内死亡。
剖检可见肾脏肿胀、苍白及肾皮质有大面积出血点。淋巴结肿大、充血。
4.3 猪呼吸道综合征
本病为多病原协同作用所致,包括PCV2、猪蓝耳病病毒、猪肺炎支原体、巴氏杆菌、APP等,加上不良的饲养管理、气候环境及应激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主要症状:精神沉郁、嗜睡、食欲下降、不同程度的发热(40.5~41℃)、长时间的咳嗽、呼吸困难呈急促的腹式呼吸,有的犬坐姿势,有时部分猪只表现全身潮红的败血症症状和因微循环导致耳尖、尾端、股、前肢腋下皮肤充血、出血和淤血斑点,严重者出现急性死亡;大部分猪由急性变为慢性,生长缓慢、消瘦、饲料报酬降低,死亡率和僵猪比例升高。
剖检可见肺脏间质性水肿,出现不同程度的弥漫性间质性肺炎。
4.4先天性震颤
主要发生于头胎母猪所产仔猪,其特征是新生仔猪头和四肢震颤,震颤为双侧性,当卧下或睡觉时震颤消失,外界刺激可引发或加重震颤,发生本病的每窝仔猪其发病头数不等,从1~2头到一窝中大部分均发病。发病严重的仔猪因为震颤,嘴唇含不住奶头,吃不到母乳而被饿死或受挤压而死。只要能吃奶,在精心护理1周以后,一般在3周后逐渐恢复。近年来证实先天性震颤的初生仔猪的大脑和脊髓中含有PCV2核酸和抗原。
4.5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
主要发生于头胎母猪,多表现为后期流产或产死胎、木乃伊、弱仔,病后母猪受胎率低或不孕。剖检可见死胎或中途死亡的新生仔猪心肌变性,有时心肌肥大,以大面积非化脓性、坏死性心肌炎为特征(实验证实,PCV2可在实验感染猪胎儿的心肌细胞内复制)。心肌损伤部位和其他死胎组织中可检测到大量的PCV2。
4.6肉芽肿性肠炎
PCV2相关性肠炎临床上与胞内劳森菌引起的以保育猪或生长育肥猪顽固性或间竭性下痢为特征的增生性肠炎非常相似,病猪出现腹泻、消瘦,粪便最初为黄色后为灰色,抗生素治疗无效,造成感染猪的生长速度减慢,猪群生长均匀度变差。两者也会发生混合感染。
剖检可见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有时可见结肠肠系膜水肿,回肠变粗,管壁增厚。
5诊断
依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依靠实验室相关技术,对病猪血清进行抗体、病原检测及相关组织器官病原检测,如原位杂交技术用于检测PCV2及免疫荧光抗体检测、荧光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等诊断技术。
6预防和控制
PCVD是与PCV2感染相关的症侯群,也是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制定防控策略要考虑到诱导PCV2复制的一切因素以及其他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病原,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及改善饲养管理各环节和细节,并做好疫苗免疫预防。
6.1做好免疫接种
猪圆环病毒疫苗可应用于PCV2急性感染的猪场——仔猪群呼吸困难、消瘦、皮炎等,母猪群流产、产弱仔等(临床型PCVD),可减少母猪流产、产死胎、弱仔的数量,可明显降低保育猪及生长育成猪发病率、死淘率;应用于亚临床感染的猪场——猪群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亚临床型或温和型PCVD),可明显提高日增重、猪群整齐度,降低料肉比,减少皮炎发生率,缩短出生至出栏时间,还有助于各种疫苗免疫效果的正常发挥。
目前已有多家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投入市场,进口疫苗可用于2周龄及2周龄以上猪,只免疫一次,免疫后2周可产生抗体,有效保护猪群至出栏;后备母猪于配种前2周或更早进行免疫,可防止PCV2引起的繁殖障碍和垂直传播,并提高母源抗体保护力度。国产疫苗一般须免疫2次,中间间隔3周,可按各厂家推荐的程序进行免疫。
6.2改善饲养环境,减少各种诱发因素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饲料质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把好饲料原料关,适当选用霉菌毒素分解剂或吸附剂,减少或除去饲料中的霉菌毒素。用小型栏位分批饲养,栏位间采用实墙隔断;不同批次之间不混养,每栏全进全出;降低饲养密度,保持良好通风和适宜温度条件,降低氨气和其他有害气体浓度;吃好初乳,帮助仔猪过好断奶关,减少仔猪断奶时的心理应激、环境应激和营养应激;饲料中添加中草药(如回盛“并可清”)、亚油酸、维生素E和硒、抗氧化剂等免疫增强剂,提高免疫力。
6.3建立猪场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
做好已知共同感染原如猪蓝耳病和猪细小病毒的免疫接种,其他免疫抑制性疾病,如猪瘟、伪狂犬病、肺炎支原体等疫苗也要做好。应将消毒和兽医卫生工作贯穿于养猪生产的各个环节,防止病原传入场内,最大限度地降低场内污染的病原微生物;对已发病猪只进行隔离饲养或淘汰;在消毒药物的选择上,应考虑使用含戊二醛的广谱消毒药,如回盛“统牌消毒剂”等。
6.4提前控制断奶仔猪细菌继发感染,降低PMWS发病率
6.5避免免疫激活与使用地塞米松等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尽量减少或不用含用矿物油佐剂的疫苗,因矿物油佐剂可激发PCV2的复制。治疗猪病时,应避免使用地塞米松,因该药物有增强PCV2复制和排毒的作用。
6.6血清疗法预防PMWS
分离本场健康的淘汰母猪血清,给断奶后1周或5周龄的仔猪皮下注射10~20毫升,有预防PMWS的作用。也可对发病猪进行治疗,每头注射血清20毫升,隔3天再注射1次,可大幅度降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