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行业发展趋势
①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饲料生产企业兼并整合的步伐进一步加快,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行业内大量技术落后、管理粗放且不具有品牌优势的小规模企业逐渐丧失竞争力并退出市场,为行业领先企业腾出广阔的发展空间。2012年,我国排前30位的饲料企业(集团),总产量为8,858万吨,占全国饲料总产量45.54%,比2011年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年产百万吨的饲料企业(集团)从2011年的18家提高到20家。根据《饲料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5年我国年产50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将达到50家,饲料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将达到50%以上。
②服务营销成为饲料企业新的盈利模式
我国养殖业正处于规模化养殖快速发展与大量散养户并存的特殊时期。对于倾向于稳定饲料供应商的养殖场,抑或工业饲料普及率较低的散养户,饲料企业为其提供喂养方式培训、疫病咨询等配套服务,采取服务营销的商业模式,有利于提升客户品牌忠诚度,推广高端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饲料企业专业技术和营销人员从只接触经销商到深入养殖户,与养殖户建立稳定的互惠合作关系,成为饲料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不断探索产业链延伸新模式
国际实践经验证明:饲料企业实行产业链一体化经营模式能够增强抵御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的能力,摆脱承受上下游挤压的困境,进而巩固自身行业地位。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饲料生产国,其65%左右的饲料产量由兼营饲料和畜牧的企业生产。国内饲料领先生产企业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采取“种苗—饲料—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模式,获得了良好成效。具备综合实力的饲料企业在做强做大主营业务的前提下,进行产业链延伸的一体化经营,已成为饲料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之一。
行业技术特点及经营模式
①行业技术特点
饲料工业是以动物营养需求及动物本身的营养价值为基础,以养殖业为服务对象的生产加工行业。饲料行业的技术水平主要体现为企业对动物营养需求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以及围绕动物营养学所建立的整个生产运营及品质管理体系上,包括原料的品质控制、饲料配方设计、饲料加工工艺等方面。
②行业经营模式
从产业链布局来看,饲料行业经营模式可分为上下游产业链一体化经营模式和专门的商业饲料经营模式。
具备综合实力的饲料企业在做强做大饲料业务的前提下进行上下游延伸的产业链一体化经营,是在饲料行业激烈竞争背景下控制风险和追逐综合利润的有效途径。一体化经营模式的劣势在于,产业链过长导致动物疫病等市场不利因素对企业的冲击更大;专门的商业饲料经营模式目前仍是饲料行业的主流经营模式,相对于一体化经营模式,专门的商业饲料经营模式对企业自身实力要求较低,管理跨度小,生产经营更加灵活。
饲料的采购模式
生产饲料所需原料主要包括玉米、豆粕等,根据每月销售计划制定原料采购计划,提交采购部执行。采购部根据供应商评估控制程序确定合格供应商,通过向合格供应商询价方式确定采购价格等。为规范采购事宜,与主要供应商签订了采购合同,对采购产品质量标准、货款结算方式等作出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