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近几年电商风生水起,尤其是去年微信火爆以来,我猜很多传统企业家多少会感到有点儿不太舒服,好像集体遇到了中年危机。
一边厢,媒体拼命鼓噪互联网的商业模式,煞有其事的宣告新时代就要来临,时不时冒出个跟网络沾点边的毛头小子融到资了,上了市了,一边厢,互联网盈利模式又实在有点看不清摸不着,明明是小朋友白相玩游戏的东西,怎么突然变成主旋律了?
这一切如梦似幻,让人将信将疑,听着不赖,老眼看去却又总觉得有点不踏实,但事实摆在眼前,又不得不服,是不是自己半辈子做事业的老套路不行啦?
一来二去的,大家似乎都有点找不到感觉了。
听讲座、看报纸后发现,互联网新宠和新虫嘴里都有一个叫做“互联网思维”的东西,好像他才是这一切的幕后大老板,看来很值得仔细研究一番。
今天我们就分解一下“互联网思维”这个东西的来龙去脉和实质内容。
在中国,有两个人较为系统的阐述了“互联网思维”,一位是360董事长周鸿祎,另一位是小米CEO雷军,不用说这两位都是中国互联网圈的有分量的名人。
周鸿祎专门撰文系统的谈了这个问题,一时之间,洛阳纸贵,传遍全网,本文就不再赘述,其核心观点有:一、用户至上——贴钱也要把客户抢过来,一定要有客户规模基础;二、体验为王——创造超过消费者期望的体验,客户才会对你有好感;三、免费模式——本体业务赚不赚钱没关系,衍生业务赚钱;四、颠覆式创新——这一条有点像以上三条的总结和综合,你把产品做的又好又便宜,超过客户的期待,就能赢得客户,赢得客户了,你才有机会通过其他方式赚钱,赢得成功,这一切都是靠“颠覆式创新”来实现的。
没过多久,雷军在其公开的演讲里也解读了“小米”的“互联网思维”,他的框架比较简单:“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口碑”,“口碑”的核心是超出用户预期,专注、极致、口碑、快是他总结的口诀。
两相比较,周氏版本比较直白易懂,系统感强,四条分别对应了“客户开发与维护”、“营销突破抓手”、“盈利模式”、“企业精神”四个重要版块;雷氏版本就有些过于聚焦、逻辑重复了:“专注”是实现“极致”的前提、“极致”是实现“口碑”的前提,“快”大概是一个他认为的重要因素挂在了最后。
综合两个版本,“口碑”、“免费”、“创新”是交集的核心词,那我们就逐一探个究竟。
口碑
这二位都把“口碑-让客户超满意”放在重点,但,这不是叫了几十年的东西吗?我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满大街的国营商店都挂着“顾客是上帝”的红布幔子,换了个名字,就变成时髦商业理论了吗?
“满意”这个东西是基于人类幸福感产生原理的:获得的好处超过期待值越多就产生越多的幸福感;反之亦然,期待值越大,幸福感越难实现。
古今中外,通过控制别人的期待值来控制别人的情绪,一直就是一个很基本的手段。我猜啊,第一位直立行走的公猿就是通过一把比其他竞争者多的果子追到他的女朋友的。
当然,叫了几十年“顾客是上帝”,但是从来没实现,所以在今天,提供给用户超过其期待的体验,的确还是可以很有效的获得用户的好感,但,这是与日月同辉的恒古不变之理,说是互联网的思维难免有些牵强了。
提供超过别人期待的好处使别人产生好感(以客户为中心的完美体验),好处多的让人兴奋的到处传说(口碑传播),这个真不能算是新东西。真正的问题是欲壑难填,这么大的好处,你给得出吗?
免费
大概的意思就是,该收钱我也不收,等你离不开我了,我再变着法儿的收别的钱。看到这儿,你笑了,这不就是打印机嘛!打印机成本三千卖500,机器亏钱卖,把墨盒卖贵,赚你墨盒钱。这可是满大街的MBA课程里的旧案例了。
利用人类爱沾小便宜的心理让人上钩,也是几百万年的老勾当了吧?钓鱼就是这样发明的,但是钓过鱼的人都知道,给饵很容易,后面鱼上不上钩才是难点,聪明的鱼把铒吃了就跑。
你看传统企业的大促销、免费试(吃)用就是陷入了这个怪圈。免费不难,你收费的时候,人家不跑才是重点。
物质是守恒的,你不停的投入,创造那么好的体验,都是靠预算砸出来的,你如何实现免费、收费、从而实现盈利,这个才是大家真正关心的“互联网思维”的重点,逻辑空档如此明显,但两位大佬却不约而同的避之不谈。
创新
对企业家来说,创新就更不应该陌生了,哪个企业不是靠创新发展的?企业就是不停地优化内外部资源,反复提升生产效率来面对竞争挑战和实现企业生存发展的。
人的进化就是创新的产物,社会发展也是创新的产物,我们其实无时无刻都在创新,所以“颠覆式创新”这个词就有些玩文字游戏的味道了,问题是“颠覆式创新”跟互联网的关系在哪里?没说清楚。
分析下来,好像这个“互联网思维”也不是外太空来客,顶多也就是相亲节目里剩女带的那个面罩吧?
听其言、观其行,说的好听没用,让我们对应一下他们的实际执行。
关于免费:
周鸿祎2011年8月推出的免费即时通讯软件“360口信”早已放弃,而成功的“微信”和“whatsapp”,一个免费,一个收费,从逻辑上也看不出免费模式可以决定一个产品的命运。
周鸿祎多次以苹果为例来解读“互联网思维”,但是众所周知的是苹果的价格很贵,并且高端的5s的销量远远高于低端的5c。
苹果的衍生业务很长,做了很多尝试和创新,但在苹果的财报里,广告、电商、增值服务的盈利都可以忽略,苹果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在全球拥有相当可观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如果苹果都做不到衍生业务赚钱,其他公司如何做到?
关于口碑:
雷军推出的小米电视,47寸售价2999,这样的配置和价格不能不说是个极致的体验,应该会产生很多口碑吧,但是2013年,小米电视的销量是2万,同期中国电视销售总量是5000万台,说是失败,也不为过。
小米手机看似风光,水分有吗?有多大?据中国质量万里行发布的消息,2013年小米手机的投诉居中国消费者手机投诉总量的15.2%,苹果搞饥饿营销,小米也搞饥饿营销,搞得还更大,消费者都很精明,没有高品质、低返修的保障,获得口碑简直就是虚妄。
低价的免费模式和极高售后成本的叠加,小米仅靠互联网概念炒作能走多远?
关于创新:
真的没有看到实质创新。
坦白的讲,一个没有自己核心技术、没有上下游核心资源的厂商,想搞创新应该是非常困难的,
我们今天看到了很多中国互联网明星企业的所谓创新,其实还都是一些较为表面的“营销手法”,“黄太吉”和“雕爷牛腩”到底是琢磨透了餐饮行业的精髓结合了互联网工具和手段的新生产力的代表?还是只不过是千千万万个刚冒出来火半年的新铺子中的一员?
说到餐饮样板,我个人觉得与其研究“黄太吉”还不如研究香港崇光百货对面那家“鱼丸店”的兴衰来得实际点。
“免费”、“口碑”、“创新”统统失灵,“互联网思维”做不出好的互联网产品,这估计是中国互联网最大的尴尬吧!
但是一众所谓“互联网人士”借此东风,跳将出来,呼风唤雨,搞得真的好像“猪会飞”似的。弄得人心惶惶,有些浮躁,做为中国互联网的一大现象,一群没赚到过钱的人开始大张旗鼓的教生意人怎么赚钱。
明眼人难免不服气,做为传统精益经营的代表,性格火爆的格力董明珠看到了这一点,借势打了一个不小的赌。
在本文最后,我想传达这么一个观点:做企业,做品牌,不要离开商业的本质,不要离开人性的本质,做好企业管理的基础、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关于互联网经济的浪潮,我们当然相信她是浩浩荡荡的历史趋势,但是也不必感到陌生和惊慌,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了解她的特性好好地利用就可以了,就像用蒸汽机、用电一样。
关于“互联网思维”,我今天跟大家分享了我的看法,我们可以注意到,国内企业界、互联网界的真正大佬对“互联网思维”并未发音。
不发声音,就是一种态度,大佬的确是大佬,自然心里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