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客人 [请登录] [免费注册 首页-招商-代理-品牌-企业-展会-资讯-专题-招聘
微畜牧
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招商
  • 代理
  • 品牌
  • 公司
  • 展会
  • 专题
  • 招聘
  • 报价
  •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内蒙古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首页
  • 资讯
  • 新闻中心
  • 行业视点
  • 养猪绝不再是一个传统的养殖产业
    来源:  发布日期:2014-05-13  发布者:佚名  共阅857次

      在中国,生猪产业恐怕是工业化程度最高和资本关注度最高的农业产业了。治国有猪粮安天下之说,粮食国家控制较严,比较效益较低;但猪肉就不一样了,充满了想象空间,因为随着大量农村人口转向城市,消费升级,人均猪肉消费不断上升,2012年中国人均猪肉消费量约39公斤,比1990年的20公斤增长近一倍,市场空间实在诱人。于是,在一片资本下乡的热潮中,各方资本不约而同将目光对准了生猪产业。国外资本中,高盛以收购的方式跑马圈地;工业资本中,武钢养猪竟然利润好于炼钢;连互联网这个“阳春白雪”也看上了生猪产业这样的“下里巴人”,网易的“丁家猪”雄心勃勃地上路了;更不要说大农业领域的中粮集团在各地兴建大型养猪场,双汇收购美国养猪企业。一时间,资本养猪风迷一时。然而,美好的投资前景被无情的现实打破了,自2011年生猪价格登上新的高峰之后,一路下跌,到2014年春天,猪粮比已经跌破5:1的重度亏损线,国家被迫启动新一轮冷冻猪肉收储计划,市场哀鸿遍野,养猪一头平均亏损300左右。今天的生猪产业又该如何面对?

      超过预期的下跌——失灵的“猪周期”

      凡生猪产业的行内人士都知道“一年赚、一年平、一年亏”的“猪周期”,但这个“猪周期”却在2013年失灵了。2013年不仅期望中的年底回升新周期没有开始,连正常的春节上涨行情也被打破,春节前后生猪价格不涨反跌,让人大跌眼镜。是什么导致了“猪周期”的失灵,各方说辞很多,但归结起来是三条理由,一是产能过剩了,2013年中国生猪出栏达到历史纪录的71557万头,比价格低迷的2012年又增长了2.5%;二是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和光盘行动等民间食品节约行动开展,餐饮业肉食消费下降;三是进口冻猪肉的冲击;四是成本居高不下,猪肉价格下跌,而养殖成本并不下降,人工成本还在涨。在上述四大因素中,实质上产能过剩最为根本,出栏的增加说明在2013年确实有大量资本瞄准了新一轮的“猪周期”而逆市投资,结果导致“猪周期”不幸失灵,无法从底谷抬起;至于餐饮业消费因公款消费下降也有些牵强,公款消费更多的恐怕不是普通的猪肉,而且猪肉价格下跌了,可能普通居民消费还增加了;进口猪肉则总量实在有限,价格暂时还缺乏竞争力,冲击能力有限;而成本的问题只是在去年的肉价下跌中相对突出了,特别是人工成本的上升是所有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

      但不管怎么说,“猪周期”确实失灵了,生猪产业的新时代来临了,是进一步在“资本+规模”的传统方式下继续搏杀,催生若干大型寡头企业,最终在垄断中实现市场的相对平衡;还是加快转变单一的工业化思维,发展模式多样的生猪产业形态,各方也在争论之中。但基本可以肯定,“猪周期”的失灵依然挡不住前仆后继的脚步,投资生猪产业依然一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壮观场景,因为生猪产业最适合资本投资,而且越大似乎越好。也就是在普遍亏损的不利局面下,广东温氏集团宣布2013年生猪出栏规模突破1000万头大关,继续领衔规模养殖企业,占全国出栏总量的1.4%。中粮集团也于2013年9月宣布斥资36亿元,建设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生猪基地,200万头生猪只是起步的规模,将来要扩大至500万头。

      向前还是向后——生猪产业的方向性抉择

      怎样才能避免生猪价格剧烈波动?可从市场、生产、政策等角度入手,但最根本的是要从生产环节入手,避免供应量的剧烈波动。因为生猪的年繁殖速率是15倍,出栏周期是6个月,数十倍于牛羊的生产速度,很容易造成市场短期的供过于求,于是价格调整周期形成。目前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是加快淘汰散户养殖,让规模化、标准化的大中型养殖场唱主角,再以若干龙头企业为纽带,使产业链紧密起来,均衡市场供给。另一种意见恰恰相反,认为规模养殖是价格波动的罪魁祸首,应该推广家庭适度规模养殖,严控大企业、大资本进入养殖领域,以实现生猪产业的平稳发展。还有一种更为极端的意见,认为整个生猪产业陷入了发达国家衰退中的生猪产业旧模式,即工业化的陷阱,在发达国家开始追求生态理念、讲求动物福利的时候,中国的生猪产业不应继续拾人牙慧,重蹈覆辙。

      到底会走向哪个方向?估计短期内还得在规模化的道路上继续前进,散户继续退出,养猪巨头加速崛起;但也不排除各类特色养猪的崛起,迎合多元化的消费时代。

      双汇的救赎——生猪进入产业链时代

      2011年央视“3.15”晚会的“健美猪”真相曝光绝对是双汇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的事件,因为下属企业收购了使用了含“瘦肉精”的猪肉而被曝光,双汇瞬间遭受了类似三鹿奶粉事件一样的巨大冲击。事件随即迅速发酵,半个月内双汇能够计算的损失就超过121亿元,而对于品牌形象伤害带来的经济损失还无法估算。事件爆发后,双汇发布致歉声明和产品召回声明,将每年的3月15日定为“双汇食品安全日”并公布整顿举措。此后双汇痛定思痛,开始摆脱单一的收购加工模式,向产业上游延伸。到2013年中期斥巨资收购美国最大的肉类生产商史密斯菲尔德公司,从育种、饲料、养殖到屠宰、深加工、品牌肉食的全产业链基本架构初步显现。不仅如此,收购也实现了技术优势的整合,让产业技术水平得到提升。

      在双汇加速向全产业链跨越的同时,中粮、新希望等大型企业集团也宣布要打造全产业链模式,深度介入生猪养殖基地、饲料厂、屠宰厂及肉食品加工厂等产业链项目。上市公司中的雏鹰农牧等企业也是因为全产业链的小而美模式被人津津乐道。而网易的“丁氏猪”更是宣称要从育种、养殖、营销等多个层面,来全面应用互联网的创新营销模式,对整个产业链进行改造。

      理想丰满而现实骨感——“丁家猪”的夭折

      从2009年2月广东“两会”丁磊高调宣布网易要养猪并且在网易公司架构中成立专业部门开始,到2013年2月的广东“两会”,足足四年丁家猪在千呼万唤中始终没有问世。到2014年初的媒体报道,已经基本倾向于判断网易养猪事业的夭折。从种种报道看,网易的养猪事业压根就没有落地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土地问题导致迟迟不能开工,但各方的说法并不一致,有的说网易是为了圈地,意不在猪;而丁磊的解释是找一个能够养猪的地方非常困难,会涉及到农民利益的补偿,要挨家挨户地跟他们谈,过程非常非常漫长;二是新概念也很难实施,有行内人士评价其猪舍搞得比人的住所还“金贵”,“不吃药”的猪根本不现实,更不要说市场波动根本控制不了,盈利也无法保证,当然这个说法因为没有批量的“丁家猪”上市也无法论证。总之,网易的养猪实践表明,外行介入生猪产业,相当不易。

      红海与蓝海之争——生猪产业的新趋势

      不管怎样争论,但中国生猪产业的混沌局面依然还得持续,并在混沌中呈现若干新的趋势。

      一个平均利润的时代。过度竞争必然导致行业利润向平均利润率过度,生猪恰恰如此。目前生猪产业的利润率已经趋于透明化。基本上的投资概算是按每头生猪盈利100元来测算的,在50—150元之间是合理利润区间,超过300元则是暴利了。尽管这个平均利润几乎很难在现实中实现,不是高了就是低了,但按过去的三年猪周期平均下来,倒也准确。既然利润率如此,则只能在规模上竞争了,所以猪场越建越大,过去听说一个万头猪场还挺新鲜,如今要投资生猪万头也就个起步了。单体猪场规模纪录不断刷新,5万头、10万头、30万头,随着资本的积聚迅速膨胀,有人戏称是“恐龙时代”。

      一个工业化的时代。一栋猪舍就是一个生猪车间,有规范的标准化养殖流程,与工业上的自动化生产线基本类似。完全适合资本投资,只要有资本,随时随地能投产,不仅猪舍有标准化模式,有专业工程队实施;仔猪、饲料有人配套供应,技术有人服务;屠宰加工有人定点收购;就是养猪过程中的全程机械化和智能化设备早已齐全,连日常管理的技术软件也出现了。干净整洁的圈舍配套了粪便自动清理系统,冬天有取暖设备夏天有降温设备与嬉水池,全自动饲喂系统让生猪自由取食饮水,精确到天到不同生长阶段的饲料搭配管理,等等,有人戏称,生猪生活条件超过了人,营养配比水平甚至好于孕妇。

      一个精细化的时代。同样的市场,不一样的结局,有人欢喜有人忧。在2013年的一片亏损声中,还是有养猪场盈了利。仔细分析起来,核心是经营管理出了问题,根本是缺乏人才。比如,通过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仔猪的自然死亡率下降、育肥猪的疾病减少等,实际就是利润。既然利润已经平均化,只能在节本增效上想办法,管理就是基本路径。实现管理提升的根本又是人才,没有好的专业技术人才,再好的硬件设施也养不出好猪挣不了钱。如果还有人在想着雇佣农村的留守老人当饲养员,那绝对是对现代养猪业的无情嘲弄。

      一个差异化的时代。生活虽然好了,但过去的味道却不见了。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升,一股食物的“返古潮”也相应起来了,一些地方的特色生猪品种重新出山。目前的普通猪肉吃烦了,小香猪于是登场了;洋人的白猪肉吃烦了,中国传统的黑猪肉又走俏了;家猪肉吃烦了,人工饲养的野猪肉以及家猪野猪杂交猪肉也发展起来了;更不要说食品安全恐慌下的各类有机猪、生态猪等也纷至沓来。虽说目前的规模化养猪是主流,但也绝不妨碍这些土特生猪产品的市场空间,也算是差异化营销了。

      一个科技竞争的时代。不要以为农业就很传统,农业现代起来一点也不输工业,生猪产业恰恰如此。目前信息化的信息集成、远程控制、数据快速处理分析等技术优势在生猪产业中得到体现,3G、云计算、物联网等最新技术也日益广泛运用,集感知、传输、控制、作业为一体的智能养殖系统不断涌现和完善,自动化、标准化、智能化和集约化的现代生猪生产管理体系深度发展。在现代化的生猪基地中,早已告别传统的人力过去场景,养殖场管理人员只要打开电脑就能控制牲畜的饲喂、粪便收集处理等工作,科技让生猪的传统产业面孔彻底改变。

      一个全新营销的时代。如何把好的产品卖个好价钱是生产者一直面临的市场困境,而如何保证花了大价钱买的好产品是放心的则是消费者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特别是像猪肉这样占据居民膳食比重极高的肉食品种,质量安全,价格合理,渠道放心是生产与消费追求的双赢局面。必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从生产到从销售的新型产业体系,并加强产销互动,逐渐从由产到销向从销到产的新型产销关系转变。一号土猪 “公司+基地+专业户+直营店”的联合经营模式实践表明,差异化的战略,准确的客户定位,全产业链的控制,可以走出传统产销关系的泥潭。

      总之,养猪绝不再是一个传统的养殖产业,而一个现代的、高科技的、时尚的产业,必须把握这一发展趋势,把握规律,在产业深度调整之际把握机遇,力求做得更好,做得更大。

     

    打印本文   返回顶部   关闭该页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答案
    热门资讯
    最新资讯
    公司简介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豫ICP备10211513号
    兽药直销网|兽药行业网络直销的首选网站-兽药直销网版权所有 © 2008-2017  
    兽药直销网|兽药行业网络直销的首选网站-兽药直销网只提供交易平台,对具体交易过程不参与也不承担任何责任。望供求双方谨慎交易。 在线客服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