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一、丹麦养猪业概况
丹麦7800个农场每年出栏活猪2700万头左右,其中活猪出口400头左右,屠宰2300万头左右。屠宰的猪肉产品90%用于出口,年出口金额300亿丹麦克朗,出口额占整个丹麦国家出口总额的7%左右,占丹麦农产品出口金额的50%以上。丹麦虽然不是世界上养猪最多的国家,却是全世界出口猪肉最多的国家,全年出口约180万吨,丹麦出口的猪肉大约占全世界猪肉贸易量的23%。
二、我国养猪业概况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养猪业取得了很大成绩。生猪年末存栏量由1978年的3.01亿头增加到了2007年的4.40亿头,年均增长1.82%;出栏量由1.6亿头增加到了6.8亿头,年均增长6.16%;猪肉产量由1000万吨增加到了4457万吨以上,年均增长7.54%;2006年,我国养猪业的产值为 6336.7亿元,占畜牧业产值的46.46% ,养猪业已成为我国畜牧业经济的主体部分,也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虽然,我国猪的存栏数占世界总存栏数的51%左右,出栏商品猪占世界总出栏商品猪的49%左右,猪肉产量占世界猪肉总产量的48%左右,但我国猪肉的出口量仅为世界猪肉总产量的3.4%。因此,我国虽然是猪肉生产大国却不是一个强国。目前,我国养猪业正面临动物疫病、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众多问题的困扰。
三、丹麦养猪业给我们的启示
1.重视育种。丹麦主要有丹麦养猪生产者和屠宰厂联合会(简称屠宰协会 /DS,也称丹麦熏肉和肉食品委员会)负责育种。为了避免养殖户与加工厂的矛盾,完善整个供应链,屠宰协会把所有养猪的农场主和屠宰厂都发展成会员,农场主合作经营屠宰厂,参与屠宰厂的年终利润分配。这种体制有利于整个国家育种计划的执行,使丹麦猪肉产业利润最大化。此外,丹麦猪的整个育种计划是根据消费者对猪肉的喜欢程度进行的。例如,消费者喜欢瘦肉率高的猪,他们就育种含脂肪少的猪。为了加快育种进程,育种所需的资金来源于商品猪的生产/屠宰税,即每生产/屠宰一头商品猪,农场主缴纳4.9克朗的会员费和5.5克朗的屠宰税(丹麦政府不征收屠宰税,屠宰税归DS所有),屠宰协会每年大约有2.5亿克朗的预算用于育种、科研、健康控制、屠宰技术的研发、市场活动等。
相比之下,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养猪业最大的悲哀就是:虽然我们拥有像梅山猪、来英黑猪等传统的地方品种,但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现代化品系猪。我国有4400多个种猪场,但每个种猪场规模都很有限,没有明确的育种方向,所以选育只能是零星的,不可能形成自己的品系猪。而丹麦的养猪业是市场经济中的计划经济,是依靠协会的力量整合整个国家的猪肉生产链。对此,我们可以借鉴丹麦的一些有益做法,相关政府部门可以加大育种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并帮助我国养猪业尽快形成一种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框架内的发展体制、规程,尽早地培育出我们独有的现代化品系猪。
2.重视动物疫病控制。丹麦没有主要外来疾病的经验是:比较完善的兽医系统,包括控制系统、报告制度、兽医从业人员的数量及素质、应急计划、疑似病例、演习、监测方案等。
丹麦兽医当局的具体做法包括:第一,进口动物必须进行隔离检疫。如进口猪在隔离检疫期间,至少4周检测伪狂犬病、布氏杆菌病、猪瘟、口蹄疫,检测全部为阴性才能够放行。第二,为了防止感染动物传染病的卡车携带病菌进入丹麦,自1997年以来,所有通过Padborg and Roedby 边境的卡车都要被清洗和消毒。第三,为了防止通过受感染的人员传播疾病,自1983年以来,丹麦境外的访问者对农场的访问必须在到达丹麦48小时后进行,检疫通知和卫生措施针对所有的农场和游客。
从科学的角度讲,控制疫病必须要扑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动物免受传染,也就是切断传染锁链。我国主要通过免疫检测、预防性用药等技术控制动物疫病,但采用此方法并不能根除疫病。随着规模养猪的发展,我国猪病情况日益复杂,传统疫病非典型化、多病原混合感染及继发感染已经成为困扰养猪业发展的障碍。因此,除了现有的一些技术,我国还应加大力度完善兽医系统,包括制度建设、对内和对外的疾病监测及控制体系、人员能力和技术等,最大限度地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3.重视食品安全。丹麦制定了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严密的疾病预防体系,丹麦政府、科学界和工业界之间相互尊重和合作,因为丹麦的猪肉90%用于出口,所以根据出口市场固有程序进行操作也是丹麦注重食品安全的一个经验。此外,为了控制抗生素的使用,丹麦政府对兽医、药店、农场主及平常的采样监控等方面加以严格控制,规定了抗生素残留、无激素残留、重金属和杀虫剂残留等最小限量,对故意使用违禁药物的实行罚款,甚至判刑。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用猪肉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猪肉行业长期以来存在着“一精一素一水”(即瘦肉精、抗生素、注水肉)的问题,因此,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管理和监控显得尤为重要。除了制定严格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外,应继续加强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和监控体系建设,对药物残留问题加大检查力度,保证猪肉质量,这既有利于人民的生命安全,也有利于我国猪肉的出口贸易发展。
4.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丹麦政府对养猪业不追求数量而讲究质量和效益,追求的是可持续发展。丹麦政府规定农场主拥有猪的数量和土地的数量要成一定比例,农场主必须住在农场内,农场主去世后农场只能够拍卖,买家必须是农业大学的毕业生且具有经营农场的资格证书和经验,这样的规定把养猪业从业者水平控制在了较高的位置,而且农场分散有利于控制疾病传播。丹麦猪所用的饲料主要原料为丹麦本地的大麦、小麦,而不是北美养猪模式的玉米和大豆。猪产的粪便等污水全部进沼气池,为了防止沼气池对地下水的污染,制定了相关的控制措施。
养猪业是以种植业的第一性生产为基础的第二性生产。我国粮食总产量约为5亿吨,但我国生产的粮食首先要满足人的需要和必要的工业生产,剩下的粮食才能够用作猪的饲料,而且我国养猪与环境保护是一对矛盾。因此,我们不能只求数量而不求质量,只求规模而不求效益。要使我国的种猪繁育、商品猪饲养、活猪屠宰、猪肉营销等各个环节都能够赢利,必须要有符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我国养猪行业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道路,成功地满足了我国对猪肉的食用需求,其成绩是第一位的。但要使我国从养猪大国变为养猪强国,还有很多路要走。我们应将这些成功的经验与我国的具体国情进行有机融合,促进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