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一、提供适宜的温、湿度
鹧鸪生性喜暖怕湿,对过冷过热比较敏感。由于鹧鸪出壳时体重仅有13-14克,虽全身被毛,但其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因此,温度是否适宜则是育雏成败的关键。经生产实践证明,雏鸪第1周温度要求为36-37摄氏度,以后每周降1-2摄氏度至12周龄,具体温度应当根据雏鸪表现情况而灵活掌握。
二、提供良好的室内生活环境
雏鸪生长快、代谢旺盛,再加上人工饲养密度增大,所以室内需要具有充分的新鲜空气,才能满足雏鸪快速生长、健康发育的需要。为此,要在保证室内温度的前提下,搞好通风换气,3周内可打开天窗换气,此后可选择温暖、无风天气打开前窗换气,绝对禁止冷风直接吹到雏鸪身上。
室内环境消毒和器具卫生对雏鸪成活率的提高影响很大,为此,每天要清洗水槽2-3次,每次上料前必须将料槽中的余料清理干净,水槽、料槽每2-3天用高锰酸钾水溶液洗涤1次;室内的粪便要及时进行清除,每周应消毒2次。
三、提供适宜的光照强度
适宜的光照时间和强度对鹧鸪的-生都起着很大作用,因此,要配备科学的光照管理。对种鸪来讲,0-1周24小时光照,强度为15-20 勒,1周后采用16小时光照,强度5勒,此时光照太强,很容易导致鹧鸪啄癖的发生,所以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此后则应逐渐减少光照时间至自然光照止。肉鹧鸪从第2周可采用每日20小时光照,强度5勒,一般能看见采食即可。
四、适时调整舍内饲养密度
鹧鸪在育雏期内,其舍内饲养密度应当根据生长阶段、环境温度、育雏方式等来确定。密度过大会限制其活动范围,易于发生啄斗或挤压,从而会影响生长发育及鹧鸪成活率,若过小则会降低房舍、器具及人工利用率,从而降低经济效益。其参考密度为:1-10日龄80只/平方米;11-30日龄50只/平方米;31-90日龄5只/平方米。
五、适时开食与饮水
鹧鸪出壳24小时内必须给予清洁的温水,-般在接雏后1-2小时给水,大部分雏鸪饮水后即可开食,开食时将开食料撒于饵料板或报纸上诱食,-周后改用食槽。开食料要求柔软,易于消化且富有营养,可用玉米面加鸡蛋,也可用配合饲料。舍内要设置足够的槽位,食槽、水槽交错放置,以便吃料后就能喝到饮水。应根据-定标准供料,余料及时清理干净。建议标准每只投料量为:1周龄8克/天,2周龄13克/天,3周龄8克/天,4周龄21克/天,5周龄23 克/天,6周龄25克/天。
六、搞好驯养,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鹧鸪野性较强,还不能完全适应人工驯养环境,出壳后第1天就应给予-定程度的环境刺激,诸如光照实行明暗交替,饲喂次序及操作程序改变,声音刺激等,使之尽快适应人工驯养环境,使其获得多种不同印象,以尽量减少今后饲养管理中的应激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