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嗜皮菌病在巴林左旗已有多年的流行史,羊、牛、猪、马、驴、骡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染,人因接触病畜易感染本病,由于本病的发生给畜牧业生产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2006年我们对部分乡镇的易感动物进行了调查。
发病情况:在调查的76546只羊中查出病羊17605只,1132头牛中查出病牛98头,1243匹马中查出病马23匹,19 837头驴中查出病驴813头,972头骡中查出病骡81头,34669头猪中查出病猪16241头,并且有2人因和羊接触而感染本病。
临床症状:各种动物感染本病共同的特殊症状是在皮肤的表面上出现小面积的充血,有的形成丘疹,有的形成豆粒大小的硬痂,病畜表现奇痒症状。不同的是成年羊可在全身摸到栗粒样的痂块,颈部及背部明显,羔羊在口鼻出现疣样痂块,病情较为严重,死亡率高。牛的病变主要表现在乳房、阴囊及腿的内侧。马的病变主要发生于背部、臀部及尾部,驴和骡以耳部和鬃尾部明显,个别的出现于蹄系部。猪在全身都可见到病变。人主要见于臂部及腿的皮肤出现渗出性皮炎和痂块。
诊断:根据患病动物在皮肤上出现渗出性皮炎和痂块,并且有奇痒症状,体温又无明显变化,即可初步诊断为本病。为了确诊本病,取病变的痂皮涂片,用革兰氏染色法染色后镜检,出现阳性分枝的丝菌,并有成行排列的球菌状孢子即可做出诊断。
治疗:用双季铵盐消毒液500倍稀释后清洗病变部位,每日1次,连洗3日。同时用硫酸链霉素10~15 mg/kg体重,青霉素1~2万IU/kg体重,用地塞米松稀释,连用3 d,或用复方肿节风注射液,马、牛0.1 mL/kg体重,羊、猪0.05 mL/kg体重,肌肉或静脉注射,每日1次,连用3d。
讨论:嗜皮菌是病畜皮肤的专性寄生菌,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经损伤的皮肤而感染,或经吸血蝇类及蜱的叮咬传播,污染的厩舍、饲槽、用具而间接接触传播。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畜体潮湿或长期淋雨,塑料棚养畜通风不良,圈舍湿度过大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调查幼畜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成年畜。本病应与螨病加以鉴别,螨病镜检能发现幼螨和虫卵。本病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圈舍保持干湿度适宜、防止淋雨,就能减少该病的发生,对病畜采取隔离治疗,用药及时合理就能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