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聚焦关停猪场
海口市美兰区大致坡镇昌福村委会眉山葩村口,一片空旷的养猪场内已经猪去栏空,但遗留下来裸露在蓄粪池内的猪粪,还散发着阵阵恶臭。在距离养猪场不到200米的地方,是眉山葩村的水源井,周围散落着村民房舍。
因污染环境且恶臭难闻,这个投产不足一年的小型养猪场,上个月成为海口20多家关停的养猪场之一。
“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养殖,这是我们的共识。但如果继续这样大规模地关停养猪场,而不采取其他措施,势必对"菜篮子"工程建设和当地百姓的收入等造成影响。如何扶持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养殖业良性循环,应多方面综合考虑。”海口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报记者 李佳飞 刘贡
市场之虑
20多家猪场因环保不达标被要求限期整改或关停。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到今年,海口已关停大大小小养猪场20余家,预计年减少生猪出栏量约20万头。而在全省范围内,仅一家大型养猪企业因关停养猪场而减少的年出栏量已近40万头。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那么,市场猪肉价格是否因此而上涨了呢?
情况倒不是这么简单。
连日来,记者多次采访海口各大超市及部分猪肉零售摊点了解到,市场猪肉平均零售价格始终维持在10元-12元一斤,未发现有异常波动。
“目前,养猪业是相对产能过剩的行业。2013年,全省出产生猪约926万头,其中近300万头销往岛外,肉联加工厂"消化"约450万头,真正市场零售的生猪量不到总量的三分之一。”省养猪协会秘书长万长华介绍,关停养猪场所减少的出栏量可能首先会让大型肉联加工厂“吃不饱”,但对猪肉零售市场暂时不会有太大影响。
不过,从长远看,猪肉市场供需失衡的风险仍然存在。业内人士说,一方面,养猪成本提高,盈利空间有限,另一方面,散养户防疫能力弱,没有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因此,越来越多的散养户和中小型企业选择退出这个行业。
近两年,由于污染严重,全国各地频频传出养猪场被关停的消息。“海南是最关心环境污染问题的省份之一,我们先后因环保不达标被责令限期整改或关停养猪场20多家,这让公司面临一个艰难抉择—是否撤离20年来坚守的生猪养殖业。”海南一大型养猪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整改和搬迁都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关停一家养猪场就意味着一笔不小的经济损失。
行业之忧
万头养猪场或50人失业,散养户和小型猪场情况严峻,养猪人怎么办?有的继续投资整改,有的迁址重新开业。
不仅如此,关停养猪场,这些养猪人和相关企业的员工该怎么办?
“养猪业扎根海南岛多年,已形成一条相对完整的猪肉生产、加工的产业链。上游整改,必定会影响下游的屠宰、加工、饲料生产等。”海口某养猪企业相关负责人说,一个万头养猪场就将有50名工人因此而失业。
事实上,与大型养猪企业的员工相比,散养户和中小型养猪厂老板的日子或许更难过,因为关停,意味着停产,损失巨大。
在眉山葩村,小杨的养猪场被关停了。猪虽然不养了,但他还舍不得离开自己的猪场,因为这里几乎耗尽了他全家所有的积蓄。看着到处蚊蝇飞舞的养猪场,这位来自湖南的30岁出头的小伙子动起了脑筋:如果有一片小树林将自己的猪场围起来,村民们闻不到臭味,是不是就没人管了?
很快,小杨就在猪舍边的空地上,种了几株花草。每天,他会给这些花草浇水施肥。花草成长的势头很好,可是,小杨依然担心。因为,去年养猪场刚建成,第一批养了近300头商品猪,结果不仅没挣到一分钱,反而亏损了5万元。“去年到今年,生猪出栏价格行情一直不好,平均在5.7-5.8元一斤,很难盈利”。将来,即使能再继续养猪,能否盈利还未知。
王能友也是一名外地养猪人,20多年前从湖北来海南创业,在海口养猪已整整20年。此前,他在海口市演丰镇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附近建起了一家养猪场,可实现母猪、种猪同时饲养和育苗、育肥一条龙生产线,存栏量2000余头。
去年底,他的养猪场因污染环境等问题已被要求关停。但几十年与养猪业打交道的他不想就此放弃,于是,王能友迁址澄迈老城,又新建了一家养猪场,至今存栏量已达2000头。
“都是硬撑着,其实并不盈利。”王能友说,由于现代人饮食习惯转变,逐渐偏好素食,吃猪肉越来越少,2011年之后,生猪出栏价格就一直不景气,光靠卖猪就能真正赚钱的养猪企业不多。
可是,养猪人真的很辛苦。王能友说,他的养猪场雇了10多个养猪工人,大家每天干最脏最累的活,成天与猪舍、猪粪为伍,几乎没有一天可以休息,“保障城市的猪肉供给,自己却永远与现代化的城市格格不入”。
今年初,已明显感觉到养猪人正在流失的万长华公开发表一篇题为《不要等到没人养猪时才想起那些外地养猪人》的文章,文中对这些外地养猪人寄予深深的同情,并对养猪行业的前景表示担忧。
选址之惑
选址甲子镇
然而,不管怎样,海口仍然是全国人民冬季“菜篮子”的重要供应基地,为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养殖基地建设,海口市委、市政府下了很大的决心。
据介绍,海口加快落实畜牧项目,进一步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去年至今年,海口市政府在要求关停污染养猪场的同时,已决定支持有关企业将演丰东河流域关停的6家猪场实施异地技改,计划另选址建一座10万头现代化生猪生产基地。
海口市农业局副局长顾贫介绍,海口总共有大小规模的养猪场40多家,其中,演丰东河流域自1990年代以来成为畜禽养殖场集中区域,此前的9家大型养猪场是重要的“菜篮子”猪肉供应基地,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该区域已陷入没有环境容量的困境。因此,政府不得不启动综合整治行动,全面取缔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畜牧养殖等。
在整治行动中,被强制关停的宝宝仔猪场、罗幸猪场、天工猪场、王能友猪场等7家养猪场预计将减少生猪年出栏量约10万头。
但与此同时,10万头现代化生猪养殖基地异地技改项目已经启动。据介绍,该项目将采取科学的饲养方式和先进的废弃物处理工艺,建立畜禽养殖示范模式,促进畜禽养殖从散养向规模化养殖发展,规模化养殖向养殖小区集中的产业升级,推动海口畜禽养殖业转型发展。
目前,10万头现代化生猪养殖基地异地技改项目基本确定选址海口市甲子镇,正在办理环评相关手续。
发展之思
建议:做好产业规划,实现产业与环境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养猪也要申请牌照养猪行业可设置
“准入门槛”
“事实上,养猪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从技术层面看,并不是不可以解决。”业内人士建议,做好产业规划和引导,可实现产业与环境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发放牌照控制规模
万长华认为,一般情况下,养猪场应选在居民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或侧风方向,居饮水水源的下方;地势高燥、利于排水、通风良好、土质坚实、渗水性强、背风向阳。地势低洼、排水困难的地方,易造成环境潮湿,地势过高不利于防寒防暑。
顾贫认为,建设现代化环保型的养猪场是一个方向,但与此同时,妥善处理历史养猪场的遗留问题,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应“引导养猪人树立环保的意识,并帮助他们提高环保治污的能力等”。
与此同时,万长华提出,政府相关部门可对养猪行业设置“准入门槛”。
“政府可通过发放牌照等措施,设置行业"准入门槛",一方面考察养猪企业、经营者的专业水平和实力,另一方面,可根据土地载畜量,适当调控养猪场的数量、规模和布局,以实现良性循环机制。”万长华提出,对于规划批准建设的猪场,最好不要随便动迁,要尊重历史存在的猪场,对因社会变化确需搬迁或关闭的养猪场,应建立养猪场搬迁赔偿机制,帮助协调新猪场建设用地,维护和稳定养猪业健康稳定发展。
发展立体生态农业
中国畜牧业协会曾表示,虽然整个畜牧业发展趋势是规模化经营,但布局时应避免规模过大和过于集中,这样可以避免有限区域环境容量的养分过剩所导致的污染;与此同时,在技术与成本许可的前提下,可尝试选用合适的环保型饲料添加剂等。
万长华建议,养猪业最好能与当地的立体农业相互促进,例如将猪粪便、污水等经处理后可用来灌溉农田,变废为宝,达到生态农业综合、持续、稳定地增长。
养猪的过程中,还可从饲养管理的角度减少环境污染。例如,根据每日营养需要提供定量的饲料,尽量做到不浪费,以减少猪对饲料的摄入量。这样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猪场粪污的排放量,减少蛆、蝇、蚊、螨等害虫的繁殖,又可以降低猪尤其是仔猪的发病率。
环保之路
建议:布局应避免规模过大和过于集中而导致污染选址优先考虑环保建场用地应符合
城镇发展建设规划
中国畜牧业协会曾经提出,要科学合理地对养猪场选址和布局进行规划和管理,避免乱搭乱建现象。
规划排污配套设施
“猪场是猪肉的生产基地,场址的选择非常重要,建场用地应符合城镇发展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以及相关的法规。”与养猪行业打交道已20余年的万长华说。
万长华说,过去许多集约化猪场过多考虑运输、销售等生产成本而忽视其对环境的潜在威胁,往往将场址选择在大中城市的城郊或靠近公路、河流水库等环境敏感的区域,以致产生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现在不得不面临关停或搬迁,因此建场时一定要把猪场的环境污染问题作为优先考虑问题,将排污及配套设施规划在内,充分考虑周围环境对粪污的容纳能力。
建环保成本分担制
关于猪粪尿及污水的处理,目前一些养猪场的做法是:在政府扶持补贴下建沼气池,将猪粪尿、污水等收集起来,经处理、发酵,变废为宝,生产出可替代燃料能源的沼气。事实上,政府层面也在积极推动这项举措。
万长华认为,“由于沼气发酵的强腐蚀性导致沼气池的建造和维护成本远远超出其实际产值”,因此,他建议,应建立一套合理的环保成本分担机制,“给整个畜牧业的发展给予客观、公正的对待和管理,同时平衡各相关利益方的合法权益和收益”。
他山之石
建议: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猪场可被“一票否决”
看看别人
怎么养猪
部分城市明确划出
猪的“禁养区”
国内方面,深圳、东莞等城市明确划出猪的“禁养区”、“限养区”及“适养区”,并提出“养猪场必须位于非禁养区内”,且与市区规划协调发展,“远离水源地、敏感区和中心区”等。与此同时,对于新建养猪场设“准入门槛”,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猪场可被“一票否决”。
国际方面,首先看美国。美国养猪业高度发达,是资金和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美国养猪场绝大多数采用集约化管理,专业化程度高,饲喂系统全自动控制,专业技术人员定时将饲料由舍外贮斜塔输送至料槽,自动饮水系统不仅保证猪在24小时内都能喝到清洁饮水,而且在必要时可向饮水内添加药物防治疾病。全漏缝地板不仅减少清理粪便的劳动强度,而且可将粪便等集中无害化处理,无污染排放。美国养猪业的管理法规也比较健全,从饲料、种畜禽、兽药(疫苗)的生产,到饲养、加工、运输环节等都有法规可循。而且,为了有效执法,联邦政府有数千名监督员,负责监督检查等工作。
其次,看韩国。早在10年前就已达到先进国家养殖水平的韩国,其经验亦值得借鉴。韩国养猪善于对猪的粪尿进行综合利用或处理,一般情况下,猪粪供给附近种植大户作为有机肥,使猪场的粪便就近还田;尿处理则分开进行,通过加入微生物循环发酵直至净化再利用,不污染环境。
最后,看日本。1940年代后,日本畜禽产业曾飞速发展,畜禽产业中小规模企业排出的污染物废水,曾使湖泊、海域水质出现富营养化等问题。为此,日本出台了《水质污染防治法》等规定,并着手牲畜粪便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目前,日本对于畜产排泄物及废水的处理及循环利用技术在全球仍处于领先地位。一方面,日本研发了畜产排泄物氮磷污染物的高效去除技术;另一方面,日本将污染物作为新的能源物质加以利用,建立起各种废水与废弃物处置的自立型循环共生系统,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来源: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