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在英国Pigtales所记录的生产群中,死胎和哺乳期死亡率高达12%。但其中包括产活仔数高达12头、死亡率控制在5%以内的猪群,也包括产活仔数只有10.2头、死亡率高达20%的猪群,产仔时的精心护理可将死亡率控制在10%以下,从而提高断奶头数/配种母猪/年。
表1.1 |
生产目标
|
1.1 产仔前的饲养管理
准确的配种记录对于良好的产仔管理是很重要的,有助于饲养员在适当的时候采取正确的措施。
日常管理中,应按时间顺序考虑以下措施:
— 产仔前20-30天应接种大肠杆菌,棱状芽胞杆菌疫苗,以便提高初乳的抗体水平。接种任何一种疫苗前,都应向兽医咨询。
— 怀孕第90-110天,妊娠母猪的采食量应增加到3.0-3.5公斤,以避免胎儿的快速生长会分解母体的钙储存。
— 怀孕第110天至产仔,应逐渐减少日粮至1.8公斤,以缩短产仔时间,避免子宫炎、乳房炎、无乳综合症的发生,减少死胎头数。
— 母猪可能会感染蚧螨或肠道寄生虫,所以在产仔前7-10天,应对母猪进行体表用药、注射用药或饲料投药。室内饲养的母猪在转群至产房前应彻底清洗消毒,以便除去身上的粪便及虫卵。
— 接收产仔母猪前,产房应彻底清洁消毒、保持干燥,并空置一段时间。断奶后应对产房采用高压冲洗并消毒。强烈推荐采用全进全出制,并采用正确的清扫及干燥措施。
— 怀孕第108-110天时应将妊娠母猪轻柔地转至产房。尤其是首次经历产仔的初产母猪需一定的时间去适应新的环境。此外需强调的是:产房饲养员要非常准确地把握好产仔前母猪的低水平饲喂量。
— 若母猪在妊娠期间群养在有垫草的圈栏内,为防止便秘,建议产仔前后在产仔区使用高质量的大麦垫草。一般来说,粗饲料可预防便秘,从而减少难产、乳房炎、无乳症的发生。同时应随时保证饮水供应。
— 产仔前5-7天的理想室温为18-20摄氏度,临产母猪还应避免热应激、贪食和嗜睡。
— 饲养员及母猪间应进行一些轻柔的接触交流,以便母猪在产仔及哺乳期间适应有关的操作。
1.2 提高活产仔数
对于仔猪而言,分娩过程是一个极具损伤性的阶段,不仅须经历环境的改变,而且也极易受到损伤。在分娩过程中一些仔猪可能死亡,存活下来的也可能受到严重的损伤。高效的养猪生产者应提高其饲养管理水平,尽可能降低死胎数并使存活下来的仔猪迅速而顺利地分娩出来。
产仔速度及顺利与否会影响仔猪的活力,分娩过程缺氧是造成死胎、仔猪活力降低的主要原因。采取措施缩短产仔时间才可有效地解决该问题。
1.2.1 降低死胎数
据记录,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窝平死胎数为0.8头,约占总产仔数的7%-8%。
表1.2 |
窝产活仔数、死胎、木乃伊
除非生产群中有特殊疾病,死胎中的85%为分娩所致。有许多潜在的因素会造成这种死亡。了解引起死胎的因素,才能采取正确的措施以减少这类问题的发生。 |
||||||||||||||||||||
(I) 生产群的年龄/胎次结构 随着母猪年龄的老化,所产的死胎会增加,3-5胎时,产活仔数达到顶峰,同时断奶头数也将达到高峰。 |
母猪5胎后死胎数会明显增加,9胎以后母猪的窝平育成数已低于初产母猪。大多数生产者在6胎断奶后就将母猪淘汰。然而许多母猪在没到达这阶段前就被淘汰。
不同生产群的死胎数有极大的差别,据来自362个生产群的美国PIGTALES记录,最差的10%的猪群,死胎率平均为10.7%以上;最好的10%的生产群,其死胎率平均为5%以下。因此,许多猪场都有潜力将窝平死胎数减少0.2-0.5头。
正确判断死胎是采取措施来减少死胎的起点
— 死胎仔猪的完整的蹄部有靴子状的凝胶。
对正在产仔的母猪进行监护很重要,以便在母猪发生问题时给以适当的帮助。在此关键时期的助产,可明显降低死胎数及哺乳期死亡率。
— 检查记作死胎的仔猪是否确实是死胎。
— 参照每头母猪的记录来确认出处于危险状况的母猪。
— 检查胎次,看造成死胎的主要原因是否为母猪群的年龄结构所致。
— 确保产仔间的适宜环境---正确的温度,舒适的分娩栏,无外界干扰。
— 诱产将确保多数母猪分娩。
— 安静地监督产仔、定期检查产仔过程。产仔时第一头与第二头之间有较长的间隔是很正常的(可长达2小时),但以后的产仔间隔若超过20分钟,则要进行仔细地检查。但在检查时要特别注意卫生---使用橡胶手套、产科润滑剂、并根据兽医意见使用抗生素。
— 移走母猪可触及范围内的所有仔猪。
— 经仔细检查,产道已开张但收缩无力时可使用催产素。小剂量(0.5CC)的重复使用比一次性的大剂量更好。
1.2.1.1 诱导分娩
产仔护理是减少死胎的有效途径。多数母猪会在安静的夜晚产仔,对于员工来讲,这是不符合社会习惯的,而且劳动力成本也高。
可在兽医指导下使用前列腺素类似物来催产和同步产仔,以便实施有效的成本监督和寄养,使用前列腺素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 查清母猪群的平均怀孕天数
— 在预产期的两天前不要催产。
— 注射前,检查母猪的耳牌号及预产期。
— 肌肉注射需要使用37-50毫米的针头,以防前列腺素类似物滞留在皮下脂肪层。
— 诱产母猪一般在注射药剂后24-36小时分娩。因此建议对怀孕113-114天的母猪在早晨7:00进行注射,使母猪在白天工作时间内产仔,以便于护理。
诱产会导致非足龄仔猪的早产,而生产出能量储备低的仔猪。需强调的是诱产只是一种简单的管理措施,只有在对分娩母猪精心管理时,才可作为降低仔猪死亡率的一种辅助手段。
1.2.2 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新生仔猪自身体温调节能力及保温能力较差,体脂仅占体重和体能储备的1%,体能储备的80%为储存在肝脏及肌肉中的糖原,且只有在怀孕的最后20天才能储备。
仔猪的存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 分娩过程中,仔猪损失多少能量。出生晚的仔猪可能因缺氧而具有较低的能量储备。
— 仔猪耗费了多少能量来寻找乳头。
— 吸食初乳的速度有多快,初乳可为仔猪提供抵抗农场现有病原微生物的抗体,也可为仔猪提供能量。
1.2.2.1 仔猪初生重
初生重小的仔猪缺陷较多,因此管理措施要特别关照这些仔猪,同时照顾好所有仔猪。
表1.3 |
仔猪死亡率与初生重的关系
新生仔猪体重与断奶前死亡率之间的关系主要与仔猪储能过低、体温过低有关。尽管50%的死亡发生在产后2-3天以内,但出生后最初几小时内的状况会关联到以后的死亡。 初生重小的仔猪有以下缺点: — 能量储备(糖原)过低。 — 较大的体表面积与体重和体热损失有关(表5-4)。 — 活动能力差意味着在争抢奶头时缺乏竞争力,从而导致吮吸初乳少,免疫力差,易生病,储能较低. — 储能较低会增加被母猪压死的可能性。 |
||||||||||||||||||||||||
表1-4 |
出生体重与直肠温度的关系
若要通过改进管理来避免过低的体温就必须在出生后30分钟内采取措施,可以改善分娩栏的环境条件:保温灯、保温板、舒适的垫草。 |
1.2.2.2 适宜的气候条件
出生环境越冷,仔猪体温降低越多(表5.5),过低体温所形成的风险越大。
表1.5 |
产房室温为24-17摄氏度时仔猪的直肠温度
要满足新生仔猪对较高环境温度的要求,即最低临界温度为34摄氏度,同时也应考虑产仔母猪的临界温度,即15-20摄氏度。 由此而产生的几个要点为: — 在靠近仔猪出生的位置使用加热灯,可以改善新生仔猪的环境条件。 — 产后24-48小时,仔猪会本能地靠近母猪乳房,因此在母猪的一侧给以加热灯和垫草会很有用。 — 通过为仔猪提供垫草及保温灯,可使保温箱达到较高的温度---34摄氏度。 — 在实心地面,采用高质量的木屑及柔和的垫草是最合适的,而在漏缝地板则推荐使用碎纸屑。足够的垫草厚度对于防止仔猪与地面的热传导是必要的。 — 母猪在18摄氏度的室温产仔所遭遇的热应激较小,产仔较快,死胎较少。 |
||||||||||||||||||||||||||||||||||||||||||||||||||||||||||||||||||||||||||||||||||||||||||||||||
表1. |
建议温度
保温区:为达到保温区所需的温度、防止漏风、储存能量,要求使用由隔热板组装的保温箱。在出生后的最初24小时仔猪更趋向于躺卧在靠近母猪乳房的位置,而不愿靠近保温箱。在母猪采食时将仔猪带进保温箱可培养其使用保温箱的习性。 |
||||||||||||||||||||||||||||||||||||||||||||||||||||||||||||||||||||||||||||||||||||||||||||||||
![]() ![]()
|
仔猪保温安排
![]() ![]() 参考:PR English 1993 |
||||||||||||||||||||||||||||||||||||||||||||||||||||||||||||||||||||||||||||||||||||||||||||||||
通风要求:哺乳母猪所要求的最低通风率为40m²/hr, 最大通风率为220m²/hr。 |
圈内地板:母猪和仔猪之间巨大的体形差异对产栏地板的选择有很大影响.
产房地板应该是
— 仔猪和母猪应感舒适,没有摩檫,能提供好的支脚点。
— 对仔猪肢脚和母猪乳房无损伤。
— 易于保持圈内清洁卫生。
— 产床地板可以是实心的,也可为部分或全部漏缝地板,以便减少清理粪尿便所需劳力并便于母猪尿液的排放。就部分或全部漏缝地板而言,非常重要的是要避免漏缝地板所产生的贼风,有必要增加垫子来防止仔猪受凉。在全漏缝地板中,在保温区要求有一个永久的、舒适的地板或热垫。
— 无论采用全部或部分漏缝地板系统,聚丙烯塑料地板都要求持久耐用,并最大限度地满足母猪、仔猪的要求。三棱杆也常用于全漏缝系统;而铸铁、 焊接丝网、编织金属线和钻孔金属板常用于部分漏缝地板系统。所有这些地板都至少应有10mm的间隙,以最大限度的保持清洁并对仔猪肢脚造成最小的伤害。表面平坦的材料有利于猪只的正常行走。
— 部分漏缝地板系统中可以用纸、锯木屑、刨花做垫料,母猪和小猪对这种系统的感觉最为舒适。而全漏缝地板系统也会获得优异的效果。
— 部分漏缝地板系统的保温地板为在水泥地面(3:1的沙和水泥比例)下加一层30mm的聚苯乙烯泡沫或为150mm没有细矿粉的混凝土。这就要高质量的木制模具,混凝土必须非常干燥并达到所需的强度要求:
— 圈舍地板应有1:72的落差,以便于排水。
饲喂设备:母猪料槽应合理占用产床面积,并成为圈栏的组成部分。能容纳5升水的深口料槽是最理想的。一个易于固定在产栏长度约5/8处、小巧的仔猪料槽是必要的,它要用易于清洁的材料制成。
饮水器:必须随时供应清洁、新鲜饮水。一个流量至少是1升/分钟的鼻式饮水器应安置在母猪饲槽内。另外安装一个能迅速分送5升水到饲槽的开关阀门。小猪的咬式饮水器会促进饮水,还可使仔猪学会使用断奶时会遇到的类似的饮水器。
照明:对于动物福利所推荐的标准是:在白天的室内照明强度,无论自然光或人造光都应保证能清楚地看到猪只。若使用保温灯,能提供猪只进行正常生理活动的光线。此外,还应提供至少要50Lux的光照,以便进行近距离的牲畜检查和断奶时的清洁程序。应尽可能使用日光,在需要时才补充使用人工光源。
产仔间的环境管理对母猪和仔猪的生产性能都有重要影响。在舍温高时,母猪采食量减少,背膘下降,且体重下降,从而导致仔猪死亡率升高、断奶体重减小。
表1.7 |
温度对母猪、子猪生产成绩的影响
|
1.2.2.3 确保充足的初乳
饲养员的任务就是确保新生仔猪迅速从胎衣中脱出、擦干并放到乳房旁边吸食初乳。较大的仔猪和先出生的仔猪通常需要帮助才能寻找到奶头,并吃到至少50ml的初乳。出生后1小时仔猪可平均采食100毫升的初乳,这就意味着首先出生的仔猪在吸吮初乳后可以被拿走,放在已被加热的仔猪保温箱内。留下的初乳可供应给较晚出生或出生重较小的仔猪。饲养员要帮助将奶头塞入到弱小仔猪嘴中并叼住。
看起来太弱以致不能吮乳的小猪应用一个胃管喂20ml初乳,在出生的头几天内每天应进行2—3次胃管饲喂,以提高这些弱小但有潜在价值的小猪的存活率。
分批吮乳技术在仔猪出生后2-3天内也值得使用。
分批吮乳技术包括:让5-7头仔猪每天2次、每次间隔约2小时接近母猪乳房,其余仔猪待在安全温暖的保温箱等待吮吸。
出生后12小时或吮吸初乳后,补饲油类也会很有价值,若母猪母乳不够,可在开口浅盘中提供额外的代乳品。
1.2.2.4 寄养仔猪
营养不良和饥饿是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在分析仔猪的死亡原因时,往往将其归结为母猪压死所致。将仔猪寄养给合适的母猪,对于减少营养不良和饥饿问题是非常有效的技术。
需要寄养的主要原因:
— 仔猪数量多于母猪的有效乳头数。
— 同窝仔猪个体参差不齐。
— 母猪终止泌乳。
成功寄养的原则:
— 确保所有被寄养的仔猪已吸吮足够的初乳。这对将仔猪寄养给产后1-3天的母猪尤为重要。
— 及时寄养,不要让仔猪在寄养前的状况恶化。
— 寄养要有利于窝中最弱小的仔猪。
—假如弱小仔猪能在自己母亲那里生长得更好,那么强壮的仔猪应被寄养。
—若寄养给刚产的一窝仔猪头数不多的母猪,弱小的仔猪会有更好的生存机会,那么可寄养弱小仔猪。
— 根据仔猪能吮吸的母猪的有效乳头数来确定母猪的抚养能力。
— 观察吮乳行为,确定哪些仔猪没有固定奶头,哪些的状况可能会恶化,仔猪应从寄养中受益。
— 通过交叉寄养可减少一窝仔猪的出生重差异,提高弱小仔猪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
— “调配寄养”可在有过多孤儿仔猪时采用,但取决于猪场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多的猪场不会在产房间转移仔猪,并将寄养限制在产后24小时内。
— 当仔猪21-24日龄时从母猪A处断奶。
— 母猪A从7-10天前产仔的母猪B处接受一窝小猪,需要寄养的孤儿仔猪与母猪B安置在一起。
— 某些生产者不愿“调配寄养”仔猪的日龄差异在5天以上的仔猪,因为母猪间奶成分的差异对仔猪的哺乳已意义不大。
— 营养不良的仔猪应被寄养到最近产仔的母猪,同样也要考虑健康状况。
1.2.2.5 仔猪的处理
仔猪的常规处理是:剪牙、断尾、打耳号(或做标记)和补1-2ml的葡聚糖铁针剂以防贫血。剪牙通常在第一天做,一些生产者同时完成所有处理程序。具有稳定健康状况的猪场在第3---5天进行补铁和打耳号肯定会获得良好的效果。
根据猪只福利的推荐标准禁止在7日龄后断尾。
脐带
每头仔猪的干脐带应在约2cm处剪断,剩下部分在脐带康复时会自然脱落。
犬齿
钳掉犬齿可防止小猪伤害母猪乳头或吮乳争抢时伤害同窝仔猪。应小心剪牙,切勿伤及牙龈,一旦伤害牙床,不仅妨碍小猪吮乳,而且受伤的牙床将成为潜在的感染点。牙齿应尽可能接近牙床表面剪断,并不伤及牙床。将碎牙小粒留在牙床会增加创面的感染和脓肿区域。
断尾
按固定长度剪尾以减少保育和生长阶段的咬尾事件。所有的猪尾一般预留大约2个手指的宽度。残留部分应用碘酒消毒。
铁针
应给所有仔猪补铁。新生仔猪体内只有少量的铁储备,并且母猪奶水中含铁很少,因此应补充额外的铁。通常在颈部松弛皮肤处补1—2ml可溶性复合铁针剂,可在3—4日龄时注射(应根据制造商建议)。出生时就补铁会对仔猪产生负面影响,因为仔猪将产生严重的应激。
去势
一些市场公猪仍不好销,对现代杂交猪来讲这是个过时的概念。在良好的管理和营养条件下,公猪在性成熟前就达到90—100公斤的屠宰体重并且没有或基本没有公猪的气味。去势会将饲料转化率降低0.2,日增重减少50克。去势公猪的胴体质量较差:其背膘要比非去势公猪厚4mm,瘦肉率低5%。
若必需去势时,最好在10—14日龄去势,因为这时的仔猪发育良好,能经受这种伤害,并且睾丸还没有大到使手术很费力的程度。有疝气的动物不要去势,因肠子通常会暴露出来。
去势时的卫生条件非常重要:阴囊和所有的设备应该在医用酒精中严格消毒。每侧阴囊只轻轻开一个小口,然后轻柔用力挤出睾丸,扯掉精索而不要切断以减少出血。抗生素粉末有助于伤口的干燥和愈合。
所有这些程序对于仔猪的健康都有潜在威胁,因此各种设备应严格消毒,刀片应锋利且时常更换。不同仔猪间使用的器具应浸在医用酒精中消毒。
应每日检查所有仔猪的健康并对出现的任何问题给予适当的药物,如下痢、断趾、跛脚、关节病和身体伤害。
1.2.2.6 仔猪保温调教
产仔期间较高的产房温度会使仔猪喜欢分散睡卧,或紧挨母猪睡觉。当所有母猪产仔后就要降低整个房间的温度,同时又要维持仔猪保温区的温度,可用垫草来创造一个更有吸引力的保温区来解决这个问题。然而尽管采取这些措施,仔猪仍有一个很强烈的倾向,即紧挨母猪躺卧并存在着被压死的危险。在两次吮乳的间隔时间把仔猪调教赶入保温区是非常有效的,并要持续调教直到仔猪喜欢躺在保温区。
1.2.2.7 缺陷
一些仔猪有明显的先天性缺陷(先天性指出生时就能分辨的缺陷)。有些缺陷可能对仔猪极为不利,饲养员应知道如何区别对待这些个体。
腿外张的仔猪
这些仔猪的后脚外张(有时前脚也外张)不能支撑仔猪。这些仔猪由于行动不便而面临极大危险,通常会死于寒颤、压死、饥饿或因伤处感染侵入机体。由于仔猪要忍受痛苦,因此应被看作一个严重的福利问题。
感染仔猪的尸检报告表明肌肉的状况为肌原纤维发育不全。基本上,这意味着某些肌纤维在仔猪出生以前就没有完全发育成熟。
产床地板会明显地影响外张腿的出现。若地板有明显的坡度(大于1:72)或非常滑,仔猪的虚弱肌肉就会增加。
若腿外张的仔猪能获得规律性的吮乳,并在出生后头几天得到有力的帮助,多数仔猪的状况会得以改善和恢复。
包扎外张腿仔猪只有一点成效,因为它毕竟比同窝仔猪的活动力更差,因此仍会因为饥饿而死亡。
外张腿的恢复可以用简单的肌肉按摩技术来治愈。通常外张腿仔猪的后腿会沿身体向前、向后伸展并不易弯曲,症状严重的仔猪可能也会表现在前腿。肌肉按摩能刺激血液循环并增加肌肉的活动力。
用双手的拇指沿仔猪背部握住后腿,拇指直指小猪头部,用拇指有力按摩腰部肌肉,然后再逐渐按摩到后部、肩部、后腿。按摩2分钟后,应放松腿部肌肉,进行曲膝活动。
若前腿也有症状应给予相同的治疗。仔猪在按摩后可以鼓励其站立并行走几步。若第1天重复3—4次,绝大部分仔猪可在第二天治愈。
一定要给予外张腿仔猪吸食同样多的初乳,而且还需帮助其定时吮乳。
脐带出血
脐带出血是指动脉血管供应至脐带的血无法正常停止,而使仔猪失血过多。对脐带出血还没有充分的认识,一些猪场也因此而受到严重的影响。一些农场采用木屑或稻草取得了良好的结果,而一些猪场则使用断脐夹来处理。
人用断脐夹应是每个产房必备的设备之一。就是在脐带出血不严重的农场,有的仔猪也会有特别多肉的脐带,而不像正常的仔猪在产后会立即紧缩。
解剖上的致命缺陷—锁肛
少数仔猪在出生时锁肛或无肛门。这对小公猪来说是致命的,而母猪还可从外阴排泄粪便。这类仔猪要忍受可怕的痛苦,因此最好应尽快杀掉。
极少数仔猪会表现出其他古怪的缺陷,可用更人道的措施来处理,以防仔猪遭受不应忍受的痛苦。
1.3 对产仔母猪和仔猪的观察
产后3天内每天应多观察几次,以后每天也要观察并注意以下症状:
— 坚硬乳房
— 便秘
— 不正常的阴道恶露(产后3—4天的恶露是正常的)
— 气喘
— 缺乏清洁
— 不舒服、以腹部躺卧
— 凶狠
— 高热
— 饥饿或咬仔猪
— 仔猪肤色苍白
— 拉稀
— 其它感染
— 机械损伤
针对以上问题应作出相应处理。
分娩6~8小时后应鼓励母猪站起,并饮用充足的饮水,以便迅速恢复体型,因此水槽内要供应充足的饮水。并检查母猪是否便秘,饮水不足和便秘会导致乳房炎和阴道炎。
产后3—4天要检查母猪的乳房,有发炎和坚硬现象的应按乳房炎治疗。
母猪食欲不振、烦躁不安加上直肠温度在40度以上,可能预示有早期的子宫炎、乳房炎和阴道炎。要使其得到安全护理,早期检查和有效处理都是必须的。
1.4 哺乳期的饲养
为最大限度地开发现代种猪的性能,需考虑整个繁殖生命周期及相应的饲喂计划,哺乳期的饲喂不是孤立的,应与妊娠期及其他时期协同一致。
母猪饲喂的基本目的是要保证整个繁育生命周期的种用体况。正确的饲喂计划不是靠妊娠期的多喂来弥补哺乳期的身体损耗。头两胎的饲喂最为关键,此时母猪的生长和维持需求很大,对母猪的繁育年限有决定作用。
表 1.8 |
妊娠期采食量对哺乳期采食量、体重和背膘损失的影响
如果哺乳期采食不足或营养浓度不足,母猪就会消耗自身体组织,仔猪窝重也会减小。当能量供应不足时,脂肪会被消耗;如果背膘变薄,肌肉组织会被消耗以满足能量需求。这两种体组织的消耗会使背膘和体重减少。典型的怀孕期背膘增加和哺乳期背膘的损失,详见表5.2和5.3。 |
||||||||||||||||||
图1.2 |
康贝尔母猪的体重变化
|
||||||||||||||||||
图1.3 |
![]()
从以上可以看出:断奶到配种期间背膘继续损失。如果哺乳和断奶后体重过分损失,配种不会很理想,这在头2胎产仔特别多时会更严重,一般的初产母猪在哺乳期的食欲差、体型小。 |
1.4.1 哺乳原则
康贝尔母猪繁殖性能优异。若饲喂正确,每胎产活仔数可达11-12头,平均出生体重1.5公斤/头,为确保3—4周龄的断奶头数和断奶体重,哺乳母猪必须摄入高营养的日粮,营养缺乏会使母猪代谢体组织,从而影响其以后的繁殖力,通常表现为断奶至配种天数延长、受胎率低、产仔数少。初产母猪的哺乳期饲喂灰影响其终身繁殖性能。初产母猪的食欲差,更易损耗体况;带仔头数太多也会消耗体况。
确定母猪的营养需求时需要考虑母猪的体重、泌乳量、乳汁成分及体组织的代谢。
泌乳量取决于产仔数,为了使仔猪从出生时的1.5公斤生长到3—4周龄断奶时的7—8公斤,其日增重应达250克。每增重1克体重需4—4.5克母乳,因此一窝10头的仔猪每日共需10—11公斤母乳。
母猪的泌乳曲线表明:从产仔到哺乳10—12天,母猪的泌乳量会逐渐增多,18—22天时达到高峰。哺乳期的饲喂原则应遵循以产仔数为基础的泌乳曲线及每天的饲料采食能力。日粮应能满足母猪的能力、氨基酸和矿物质需求。
1.4.2 能量需要
必须考虑到母猪自身的维持和泌乳需要。日常的维持需要估计为在160公斤体重时的20.9MJ ME(22.0MJ DE )到320公斤体重时的35.6MJ DE(37.5MJ DE)的能量,每公斤仔猪的增重大约需29MJ ME的能量(30.5MJ DE),每头仔猪每天需7.6MJ DE 的能量来实现250克的日增重。
一头160公斤重的母猪,哺育一窝11头的仔猪,为保持其仔猪的日增重250克,每天大约需105。6MJ DE的能量。
母猪在哺乳日粮14.00MJDE/公斤的基础上,每天需摄入7.3公斤饲料才能满足需要。如果不能满足需要,母猪就会消耗体组织。如果饲料采食比需要量低1公斤,那么在3周哺乳期间所消耗的体组织约为10公斤。
1.4.3 蛋白质和赖氨酸需要
泌乳期间所需的赖氨酸主要用来生产乳汁,考虑到母猪的维持需要并尽量不动用母体的肌肉组织,每天所需的赖氨酸就可被估计出来。例如:一头160公斤重的母猪哺乳一窝11头的仔猪每天大约需要40-50克赖氨酸才能保持仔猪的日增重为250克。
同样的,利用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平衡就可以估计出其它氨基酸的需要量。
实际中,整个群体只使用一种哺乳饲料,泌乳日粮的正常使用就要考虑到初产母猪的低采食量。假定初产母猪哺乳一窝仔猪11头,且在哺乳期间允许有10公斤的失重,为满足每天采食45-50克的赖氨酸及6公斤的采食量,那么饲料中赖氨酸的浓度应为0.75-0.85%。但如果每天只喂5公斤的饲料。则其浓度应为0.9-1.0%。
1.4.4 断奶到配种期间的饲喂
断奶到配种期间,断奶母猪在生理、激素和体成分上都要经历巨大的变化,这对营养物质的采食有重要影响。
— 泌乳从产乳高峰的3-4周的每天11-12升被迫突然停止。
— 催乳素分泌停止,孕酮水平下降。雌激素分泌开始猛增,随后在排卵前促黄体激素分泌。
— 断奶与配种期间母猪体重继续下降,失重5-10公斤是典型的,这与脏器水份的损失有关,背膘也会减少,一般在P2处减少0.5-1.0毫米。
断奶至配种期间的饲喂目的是为体况的恢复提供足够的养分。
母猪在泌乳前的营养将会对下一个泌乳期的泌乳成绩产生较大的影响。
表1-11 泌乳期饲料采食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泌乳期饲料采食量 高 低
断奶到发情的间隔天数 5.1 9.0
受胎率% 84 65
排卵数 16.4 17.2
胚胎存活率 81 67
(摘自Aherne & Dial 1993)
来自Deans Grove ( 1991) 的数据表明泌乳期每天增加1公斤的饲料采食量, 将会使下胎的 产仔数提高0.55头。在整个25天的泌乳期间,饲料采食量平均为6.26公斤/天(87MJ DE)。建议母猪应按食欲饲喂或自由采食,使其最低采食量达到3.5 kg (50MJ DE),以避免断奶期间 的分解代谢,缩短断奶至配种间隔,有利于尽早发情。
现代母猪要达到所需要的采食水平是一主要的挑战,然而实际生产中的泌乳期饲喂曲线比所推荐的曲线仍有较大空间。分娩母猪需要采食大量的水来调整体液平衡和生产大量的奶水。而许多猪场都不能保证泌乳期的饮水供应,因此对产奶量、断奶重和断奶时母猪的体况都有影响。
在泌乳期间使母猪能正确采食的方法是供给准确的饲料并记录饲喂量。使得生产者能将实际的饲喂曲线与理论曲线进行对比。
在泌乳期间使母猪能大量采食的关键是水,产仔时母猪损失了很多体液,即使它不饥饿但还是要饮用大量的水。即使乳头式饮水器能提供充足的饮水,在饲槽内加大量的水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样会刺激母猪采食大量的水。
1.5 仔猪补饲
仔猪的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对饲料中营养成分的消化能力较差,因此早期断奶的仔猪要饲喂以乳产品为基础的高质量和昂贵的日粮。
到四周龄,仔猪能够利用经过特殊加工过的非乳源性蛋白和能量,煮熟的禾谷类食物和蛋白源是理想的能量。每公斤饲料最少要达到16.5MJDE的能量和1.65%的赖氨酸。配制和生产这种饲料是高技术的工作,现在几乎所有的养猪者都在从专门的生产商那里购买这种补饲料。
即使对于4-5周龄的小猪, 从非乳源性饲料 的消化程度并不高,大量没经消化吸收 的饲料经过消 化道排出,这给致病的有机微生物提供了繁殖并产生毒素的机会,从而改变肠道的微生物类群,可能会破坏肠道平衡并导致下痢,降低对饲料的吸收作用。这种恶性循环是水肿病或大肠杆菌病的特征。任何一种都会带来断奶仔猪的损失。仔猪在哺乳时就应杜绝这些问题,因为乳中含有免疫球蛋白,对仔猪的肠道有积极的作用。一旦断奶,仔猪就会出现险情,除非日粮的消化率很高。良好的仔猪补饲计划要能提高仔猪的断奶重。仔猪的断奶重很重要,会影响以后的生长,重要的在于刺激仔猪开始采食固体饲料,以便在4-5周龄断奶时的饲料采食量能避免任何断奶后的风险。
高质量的补饲从7日龄开始,少量补饲可以洒在栏内地板上让仔猪在有兴趣时开始采食。然而补饲的料最好放在小的、轻的、易清洁的料槽中,料槽应设计为避免仔猪在采食时将饲槽拱动,同时便于清洁。
料槽的位置要使小猪和母猪不容易弄脏且不要放置在保温灯下,放在实心地板和漏缝地板交汇处是合适的,不要过分靠近饮水器。
每天应分3-4次提供少量的、干净的、新鲜的补饲料。剩下的补饲料应给母猪吃。当采食增加时应增加饲喂量。
1.6 记录程序
母猪和仔猪的各种信息都应记录在记录卡上。
1.7 断奶管理
即将断奶的母猪的清单应在断奶前提出。产房和配种房需经常联络以确定下周所需产栏数量及必须断奶的母猪头数。
断奶时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母猪断奶要为下周提供足够的产栏。
— 每周断奶的母猪头数应均衡,以便完成下周的配种计划(计算淘汰母猪以及后备母猪的数量)
— 仔猪应在适当时候断奶,并尽可能接近断奶年龄。
断奶对母猪和仔猪来说都是应激,应尽可能减少损伤,仔猪通常在断奶时转移出产房,不够断奶重的仔猪应饲喂在同一组内或哺乳到下周再断奶。这对保育仔猪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但在生产中常常需要“锁定”断奶日龄,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在保育舍对弱小仔猪给予特殊的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