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中国过去100年当中世界人口翻了四倍,这要求土壤和作物管理实现根本的改变,以便满足不断增长的全球食品需求。
在中国,食品保障问题正在推动一种混合的发展模式,并且在长期范围内改变这一地区供应食品的方式。中国的食品保障将最终依赖于农业系统的专业化,这一点需要通过研究、教育和农业推广服务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来实现,再加上从美国和巴西进口低价饲用谷物,同时中国继续购买并建造一条全球供应链。
“饲用谷物进口可显着提高猪肉价值链的效率”
“中国国内作物的产出效率前些年受到明显影响”,荷兰合作银行分析师Dirk Jan Kennes说。“中国的农业以不可持续的、大量使用氮肥、作物对肥料养分吸收效率(氮吸收)低为特征。农业生产效率低还因为中国的每家农场的平均耕地面积低(限制了机械的应用),而且农民的知识水平相对较低。
在政府的土地改革政策下,中国的农业生产将实现一系列的有效的改进。农民将有机会将集体耕地转变为大规模的、专业的农场。反过来,这种”专业化“又将体现出更多的规模经营效益。
例如家庭农场的发展,重点放在较高经济价值的农业活动上,例如集约化使用谷物生产与土豆、洋葱等高价值作物进行轮作,以及发展畜牧业。
与此同时,中国的政府、科研机构、公司和农民一直在探索高效施肥的方式,并且已经有一些最佳实践标准形成。然而,中国的肥料使用率仍然在加速,而当前的低水平氮吸收说明氮正在流失到环境中,并造成土壤和水的酸化、地表与地下水的污染,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从氮吸收更好、肥料投入更低的市场进口低价值谷物可补充中国的国内供应。
例如,饲用谷物进口就可以显着提高猪肉价值链的效率。中国生产单位猪肉的氮肥投入比美国高3.5倍。通过引进荷兰的技术密集型畜牧生产模型,以及美洲的氮肥-玉米转化效率,可缩小中国肥料与产出之间的缺口;并且通过这些方式,中国将能够节省超过174,000吨的氮肥投入、1100万吨的玉米,以及将近175万公顷的土地,从而大大限制了环境破坏。
Kennes先生说:中国对农业知识的获取和研发以及购买并建造全球领先的农业贸易市场的兴趣将会支持该国的农业发展,并且让该国在东西方都发挥最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