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雾太大,睇(广东话,看)不清啊!”对于下一步市场前景的判断,养鸡场老板廖乾章这样描述。他看着远处模糊不清的小山坡,勉强露出一丝苦苦的笑。
这里是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金竹村边的一块荒坡地,廖乾章已在这里养了10年鸡,但最近这一年,生意比较难做。一连两波H7N9禽流感疫情,肉鸡市场颓靡不振,价格降到冰点,廖乾章和几个合伙人一下亏了200多万,市场至今未有明显回暖迹象。就像进入3月的珠三角,不仅没有迎来春暖花开,反而是一个阴天连着一个阴天,到处都被蒙蒙的雾霾笼罩。
像廖乾章的养鸡场一样,“雾”也笼罩着三水大大小小3000多家禽类养殖场乃至整个广东的养鸡业。记者调查发现,自去年3月以来,广东各地活鸡销量普遍收缩一半以上,出场价格一度跌到成本的1/3。业内纷纷感叹,“养鸡业可能正经历继1997年之后最大的行业危机”,企业和养鸡户几乎没有不亏损的,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家禽企业倒闭的现象。
两波冲击,养鸡企业亏得多、卖不动、工人不愿来
廖乾章的账本上,详细记着每天的价格行情和出货量,他捏着两根粗皮裂口的手指,把账本一页一页翻给记者看:“养鸡成本每斤算下来5元多一点,到现在还保不了本;往年这个时候农民工回城,都是价格最高,最好卖的时候。”
三水是珠三角肉鸡的重要养殖基地。廖乾章的养鸡场占地150多亩,年出栏量70—80万只,销往广州、深圳、东莞和佛山本地等。生意本来做得挺好,可去年3月底禽流感爆发,价格从每斤5.3、5.4元一下子掉到1.6元。“每卖一只鸡就亏10多元。”
廖乾章和“老伙伴”们咬牙忍着,眼看市场渐渐恢复了元气,价格也一点一点上来,到了9月,开始有钱赚了。可随着8、9月份广东等地陆续查出人感染H7N9阳性病例,第二波冲击又汹涌而来,“刚闪了腰,还没好全,又闪一次。价格又掉回2元多。”他无奈地说。
卖的多,亏的多,廖乾章只得压缩养殖量。他身后,是一字排开的整齐鸡棚,看起来高大壮观。但一撩开帘子走进去,发现几个棚都是空空的,除了地上撒着一层消毒的白石灰。“我们共58个棚,现在只有6个棚有鸡,都是刚刚捉来的小鸡苗,到5月都不会有成鸡可卖。”一位合伙人长叹一口气,存栏那些才养了40多天的4万多只鸡,挖了个坑,都给埋了。“心疼啊,可没办法,一只鸡一天吃0.3元的饲料,4万只鸡一天就吃掉一万二,再养下去亏得更多。”
廖乾章戏称,现在养鸡就是“三无”状态:亏得多,无钱;卖不动,无市场;人心惶惶,无工人。他的鸡场,以往要雇20个工人,现在只有不到10个。“怕养鸡感染禽流感。”今年第一批,廖乾章只打算养10万只,仅是常规年份的一半。
这其实是广东整个养鸡业的缩影。家禽业分析师黎剑雄总结了广州江村、太和两家家禽批发市场过去3年以来的日平均交易量:2011年分别是7.56万只和6.58万只、2012年是9.48万只和7.38万只,而到2013年,跌到了4.8万只和4.4万只。“行业正处于整体亏损状态,并呈现连锁反应。”广东省家禽业协会会长陈迎丰表示,因肉鸡消费急速下滑,销售出现亏损;引至鸡苗销售下滑,供应出现亏损;亏损效应随之传导到父母代、祖代种鸡养殖企业。
全国最大的家禽养殖企业之一,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温鹏程透露,自去年以来,集团养鸡业亏损10亿元。这样的亏损对于小公司和养殖农户来说造成的冲击会更加强烈,“很多人做梦都没想过会遇到这么大的危机。”温鹏程说。
为度过危机,广东养鸡业正积极应对
开平市禽业协会会长、参皇集团副总经理黄永禄介绍,开平主要采取两个办法,一是降价销往对禽流感不是那么敏感的市场;二是减产,有很多养殖户直接把养了五六十天的鸡宰杀。
除了减产,就是以更高的标准做好防疫,保证上市鸡的质量安全。“打铁还要自身硬。”廖乾章说,鸡场有全流程的疫情监测手段:鸡苗一进来,就要完成鸡瘟、流感等一整套免疫程序;平时鸡舍要定期消毒、喷洒消毒水;一批鸡出栏后,整个鸡舍都要重新清洁,铺撒白石灰消毒后才进新鸡,“养了这么多年,人也没事,鸡也没事。”
三水区农林渔业局副局长黄天德介绍,他们定期派人到各养鸡场巡查抽检,血样直接送佛山市统一监测;特别是鸡出栏的时候做好产地检疫,所有的鸡都凭检验证进市场,确保不让问题鸡上市。“三水一年4000万只的上市量,至今尚未发现问题。”
政府方面也已给出相应的补贴措施。去年,除了中央、广东省财政下发的相关补贴之外,各地市农业局也向市政府提出了对于本地家禽养殖业进行补贴的申请。记者从广东省农业厅获悉:广东省将安排超亿元补贴资金,主要用于对种禽场生产维持性补贴、新收储家禽产品的企业补贴及对家禽养殖企业的相关贷款进行贴息。
恢复消费信心,要加强科普宣传,长远看养殖业还需提升水平
“从2月18日以后,市场情况有所好转,销量和价格都有所回升。”黄永禄说,“最严重的时候,卖一只鸡要亏12到16元,现在售价回调了一些,亏损相应减少。”
不过,对于未来市场形势,黄永禄仍不乐观。“今年上半年估计还会极其困难,下半年情况如何,恐怕得到时候再看。”这跟廖乾章的迷茫如出一辙。
那么,正在苦苦挣扎的养鸡业,该如何冲破“雾霾”?黄永禄认为,政府的补贴当然代表了一种扶持、一种温暖,但相对于巨额亏损,“撒胡椒面式”的补贴如同“杯水车薪”。而对不少专家呼吁过的保险,黄天德说,“因为风险太大,投保分散成本高,保险公司根本不愿意为养殖户投保。”
廖乾章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消费信心的恢复和市场的回暖。“当务之急,希望能强化理性、客观、科学宣传,纠正误读,刺激消费回升。”
对于禽类养殖企业和养殖户来说,要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如何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拿温氏来说,虽在养鸡业上亏损10亿元,但集团去年营业收入依然达到了350亿元。原因就在于早已实现多元化经营来降低风险,近年来其养猪业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减缓了经营压力。
“家禽养殖业脆弱,主要原因是专业化、集约化程度过低,行业进入门槛低,散养户、小企业的专业化经营管理能力较弱,抗风险能力较差。”温氏集团总裁温志芬认为,要增强家禽养殖行业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一是要提高家禽养殖的专业化水平,减少疾病对家禽的影响,二是要促进家禽养殖的集约化、产业化发展。“个体散养方式不利于疾病的防控,对市场供求关系的判断和市场风险的应对能力弱,容易造成资金的盲目投入及退出,这些都亟待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