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1月以来蛋价持续下跌,已对正值旺季的蛋鸡补栏产生影响。眼下,在商品代蛋雏鸡销量全球第一的北京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商品代蛋雏鸡、父母代种鸡及种蛋销售状况并不理想。
“3月份的商品代蛋雏鸡销售量变化不大,但出场价每只比去年低1块钱,1套父母代种鸡同比低了5块钱。”公司常务副总裁周宝贵3月5日对记者表示,像峪口这样的品牌企业目前境况还算好的,“不少中小蛋鸡养殖场连工都没开。开了工的,商品代蛋雏鸡能卖上2.6元/只的不多。”
据农业部对全国480个集贸市场畜禽产品和饲料价格定点监测,2月份第4周,全国商品代蛋雏鸡的平均价格为2.84元/只,比前一周上涨0.4%,但同比降幅持续扩大,从1月份第2周的9.2%扩大至13.1%。
蛋价低迷,直接挫伤了养殖户补栏的积极性;H7N9疫情等突发情况也让跟蛋鸡打了近30年交道的周宝贵对后市“很难判断”。他表示,在蛋鸡产能过剩的背景下,行业内部、外部多种因素交织作用加剧了“蛋周期”,快速发展了近30年的蛋鸡养殖业转型要求迫切。
外部因素加剧行情波动
近10年来,我国蛋鸡市场呈现出较明显的周期性波动特点。根据峪口禽业统计数据显示,蛋鸡行业大致经历了2003~2005年、2006~2008年、2009~2011年3个完整周期,每个周期均表现出“小年、中年、大年”的特点。
周宝贵解释,蛋鸡的生物学周期规律和产业规律造成了周期波动:鲜蛋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进雏增加,5个月后产能逐渐恢复,鸡群持续利用1年。在这大约一年半时间里,鲜蛋由供不应求到基本平衡再到供过于求,蛋价下跌,进雏减少,进入下半个周期。整个周期大约3年时间。
“以前,从行业自身分析就能基本判断准行情,现在受人口流动、公共卫生事件、饲料价格异动等外部因素影响,行情不好预测。尤其是近年来,波动在加剧,周期在混乱。”周宝贵说,2003年的“非典”、2004年的禽流感等突发事件对行业波动影响很明显,2013年的H7N9“影响特别巨大,超过前10年任何一次,甚至可以说超过前10年的总和”。
根据行业周期性的变化规律推测,在2012年开始的新一轮周期中,2013年会是“中年”,但H7N9疫情打破了这一愿景:在2013年二季度,商品蛋鸡场普遍亏损;淘汰鸡价格跌至5年来的低点;种蛋、商品代蛋雏鸡销量锐减,价格跌破成本价。“从我们开始卖种鸡以来,还没出现过9月份补栏期商品蛋雏鸡卖不出去的情况。”周宝贵说,2013年下半年,全国父母代种鸡场种蛋利用率保守估计不到50%。
这还不算完。去冬来袭的H7N9疫情使正在复苏的禽业再度受挫,肉鸡市场销售不畅,也引发了蛋鸡养殖场户恐慌,提前淘汰产蛋鸡;目前,这部分人观望气氛浓厚,致使相当数量的种蛋作为商品蛋出售,不仅加剧了商品蛋价动荡,也影响春季正常补栏。后期,鸡蛋价格极有可能剧烈反弹,行情波幅又将加大。
转型期面临“去产能”困境
面对后市蛋价报复性上涨的可能,周宝贵并不乐观,他认为,从长期看,我国蛋鸡产能仍旧过剩,这恰恰是“蛋周期”的主要诱因。
长期以来,我国蛋鸡养殖进入门槛低,在养殖效益较好时,养殖量迅速扩张。有资料显示,近几年商品蛋鸡的饲养量估计在15亿只左右,在生产性能正常发挥的状态下,12亿只就可以满足需求。在2013年举行的第六届蛋鸡行业发展大会上,中国畜牧业协会副会长李希荣曾表示,禽业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2012年,祖代蛋种鸡年平均存栏量48.22万套,比2011年增加7.18%。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杨宁对记者表示,种鸡产能过剩没有疑问,“祖代蛋种鸡有30万套就能满足生产需要,现在至少多了30%。”
“去产能”已经成为蛋鸡养殖行业必须承受的转型之痛。随着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些风险投资、大集团等进入农业领域,蛋鸡养殖业也呈现出明显的产业整合趋势。
“但是,在大资本不断扩张的过程中,小的养殖场户是否愿意退?”周宝贵对此存有疑问:“大资本有资金优势,扛得住;小户有成本优势,一有机会就会‘杀回来’。”他认为,在实际中,小户退出呈现胶着状态,“大户先上,小户后退;大户上得多,小户退得少”,在转型过渡期,产能非但没有减量,反而继续保持增量。
政府要在政策引导上下功夫
产能的调整,靠行业自身努力,还是要有政府影响?周宝贵认为,多与少的判断、调整本来就是企业的自然选择,政府的着力点是用政策有效地引导产业调整。
用政策引导蛋鸡养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去年H7N9之后,各级政府对父母代、祖代规模种鸡企业以及规模以上养殖场给予补贴,这其实是一种政策导向,就是要对落后的产能选择性淘汰。”周宝贵建议,政府还应对新建养殖场在环保、规划、规模等方面提高标准,设立准入门槛。
支持鼓励蛋鸡品种自育。在峪口禽业2009年培育出“京红1号”和“京粉1号”两个蛋鸡配套系之前,我国祖代蛋种鸡市场进口品种占有率一直在65%以上。周宝贵说:“在本土选育的品种很大的优势是适应性强,国外引进的品种不一定能够适应中国的饲养环境。”他特别提出,抓食品安全根本要抓种,“畜禽体质好,少生病,用药自然就少了。”尽管2008年将蛋鸡新品种配套系选育纳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但杨宁认为,畜禽育种周期长,投入大,而目前国家对畜禽育种投入比种植业差得远,建议国家比照种植业加大支持力度。
与时俱进调整禽业配套政策。“长期以来,各方面对畜禽业的关注不够,一说农机就是拖拉机,一说种业就是种植业,畜牧业的机械化、品种选育等方面的政策也应受到重视。”周宝贵还提到,鸡只检疫方式、结果互认等规定过于僵化,应当根据养殖规模化、大流通的生产实际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