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一 赌市场的短视行为不再奏效
对于市场行情,很多人热衷于总结规律,例如4年一个轮回,3年一个周期,或者低谷后必然会有强烈的反弹等,如果是短期市场变化,希望往往会寄托在节日效应上,认为节假日会促进销量增加,价格也会上涨,这就是典型的赌市场行为。从以住的情况来看,这种预期经常得到应验。但是,2013年的市场走势却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市场规律不再起作用,节日效应也失灵了。下半年的行情反弹没有出现,中秋节、国庆节也没有以前的拉动作用了。在这一次赌市场的冒险中,养殖和屠宰加工环节没有赢家,说明市场行情的决定因素更加复杂了。不仅如此,就连延续十年之久的春节前猪肉价格高、春节后价格暴跌的行情规律在20 1 4年初也被打破,十年来首次春节前意外暴跌。正因如此,在行业发展新阶段,我们要重新审视行业发展,简单的供求关系并不能完全左右市场变化,赌市场的短视行为需要改变,长期发展的战略眼光是必须的。
二 市场消费是行业发展的晴雨表
鸡肉作为一种日常消费品,以其价格低廉的优势迅速成为市场上第二大肉类消费品,但是,受制于疫情和产品质量安全等因素,近年来消费增长乏力。据了解,鸡肉批量消费主要有三大渠道:首先是洋快餐,如肯德基、麦当劳、德克士等,这是鸡肉社会化消费的主战场;次是学校和工厂食堂。在2013,这三个消费渠道均不畅,企业经营惨淡。据有关报道,受2012年年底“速生鸡”事件和2013年H’7N9流感的共同影响,肯德基2013年单月鸡肉消费量没有一个月同比达到过去的70%,2013年上半年H7N9流感使得学校食堂持续几个月不采购任何禽肉产品,在经济下滑的背景下,工厂受制造业开工率不足影响,消费能力较差。总体来说,2013年是鸡肉市场行情和消费量比较差的一年,直接原因就是消费意愿不足,即使出现了产能下降,仍无力改变行情持续低迷的窘境,消费已经成为拉动行隋的首要因素。
三 去产能化是不得已做法
造成当前家禽业市场行情低迷的原因,除了H7N9流感等造成的消费恐慌外。,产能过剩是不可回避的因素。这一点不仅得到了企业的认可,行业协会也高度关注。据了解,去年年底,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召集相关祖代白羽肉鸡企业代表,就祖代鸡引种问题进行了专门会商,对企业引种数量做了意向性缩减。虽然这种协调对现有的引种企业来讲约束力并不是很强,但可以有效地控制新的进入者。这次协调会也释放出强烈的信号,表明大家已经在产能过剩问题上形成了共识,国内黄鸡养殖龙头老大温氏集团也带头减产。这既是无奈之举,也是明智之举,标志着行业将出现拐点。不仅肉鸡业如此,其它如蛋鸡、肉鸭、肉鹅产业近年来波动频繁,养殖户亏多赢少,也与产能过剩密不可分,如果不能做到有效控制产能,重现好的市场行情会很能难。
四 商品鸡养殖逆市赢利带来的启示
种禽养殖是家禽产业链的最上游,处于金字塔顶端,享受的待遇和受关注程度也最高,向来被看作是优势、强势产业。即使是优势产业,2013年也难逃亏损厄运,企业经营举步维艰,鸡苗销路严重受阻,价格持续跳水。与种鸡企业有引种补贴、良种补贴等优惠政策不同,商品肉鸡养殖被公认为风险大、利润低,在2叭3年行业总体亏损的情况下,商品代蛋鸡和肉鸡养殖却有利可寻。商品肉鸡养殖受益于鸡苗价格低和阶段性上涨的毛鸡价格,在把握好进鸡时间的情况下,一般会有0.5~1元/只的盈利,如果管理措施到位、生产性能较好,甚至可以实现3元/只的赢利,一些致力于品牌蛋生产的商品蛋鸡养殖企业,尽管销量受到影响,但是仍实现了赢利。以上情况说明,家禽产业链条已经形成不可割裂的整体,没有永远赢利的环节,祖代鸡企业在行情好时不能盲目扩大产能,保障市场供求合理是首要任务。只有对整个家禽产业进行重新定位,通过市场的调节作用使产业链各环节的利润分配趋于合理,才能实现科学有序发展。
摘自:中国禽业导刊 作者:王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