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在位于画溪街道的长兴恒通种鸭养殖专业合作社内,副社长濮丰跃桌上放着一本省级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创建申报材料,下面的落款时间是2012年。然而因为验收遇难,申报的事被一直搁置。
“那时候种鸭蛋的销售很火,我们合作社在浙江省畜禽标准化养殖方面也算走在前列。”说起曾经的风光,濮丰跃脸上隐隐透露出兴奋,但一提起如今的市场,他的笑容就变得僵硬起来。
“禽流感”疫情,让家禽养殖业遭遇寒冬。日前,杭州市明确将永久关闭主城区所有活禽市场,长兴也暂停三个月。如何尽快走出发展困局,成了广大养殖户最关心的事情。
风光落幕愁绪浓
“幸好前几天山东的客户拉走10000多斤种鸭蛋,要不然,仓库都要放不下了。”濮丰跃说,“即便如此,目前仓库的种鸭蛋已囤起了15000斤左右,8幢鸭舍里的25000多只白羽鸭每天还在不断产蛋。”如何将这些种鸭蛋尽快销出去,已经成为每天在他脑海里盘旋最多的问题。
“市场起伏波动,价格有点变化是正常的,但是情况这么严重,真是没有想到。”在2011年养殖场刚建立起来的时候,由于效益好,种鸭蛋的价格一度涨到20多元一斤。“当时合作社加起来每天销售量可以达到10000斤,单天销售额就可以买一辆小轿车。”销售情况火爆,加之政府部门重视,濮丰跃和他的团队越干越起劲,周边不少农户也加入了种鸭养殖的行列。
2012年底,种鸭蛋的销售还维持在15元/斤左右,2013年3月,关于“禽流感”的话题传遍大街小巷,种鸭蛋价格直线下降到5元/斤。好不容易6月左右价格回升到了9元/斤左右,但是10月又开始下跌。今年2月,长兴活禽交易市场全面叫停,家禽养殖市场行情跌至冰点。“本来是想带动周边农户一起致富,现在反倒是苦了他们了。”说起这话,濮丰跃更多的是无奈。
试探出路遇瓶颈
目前,种鸭蛋产下后可以放置一个礼拜时间,一旦气温升高,放置时间最多只有四天。“如果囤积时间过久,会影响孵化质量。”濮丰跃说,“以前种鸭蛋主要供长兴的几家孵化场,几乎不用送往外地。现在周边几个孵化场都停业了,只能自己想办法。”为此,他特地去找朋友帮忙。“我之前找了萧山一个做皮蛋深加工的朋友,希望他能够帮忙销掉一些种鸭蛋,但是人家也在诉苦,说仓库里早已因为帮忙朋友帮得装不下了。”对于鸭蛋的销售难题,濮丰跃很是无奈。
与恒通种鸭一样,长兴丁富禽业有限公司也遭受不小损失,目前存栏5万羽的肉鸡每天仍需投入大量饲料。面对此情此景,总经理丁锦全心急如焚。
市场行情不好,很多人束手无策,但是丁锦全不愿坐以待毙。“长兴市场活禽交易停止,我们在积极拓展外面的市场。”丁锦全认为当务之急是把定点屠宰做起来。
“如果直接销售冷鲜肉,市场冲击应该会减小一些。就目前来说,这已经成为一种趋势。”2008年,丁锦全花费500多万元添置了一条屠宰流水线,但是作用并不明显。“市场上仍旧是活禽交易,私人屠宰比较普遍。”因为定点屠宰涉及到众多的家禽养殖户,单凭丁锦全一人的力量很难取得广泛成效。
“如果能够出台政策把定点屠宰的事情落实好,对市场对养殖户都有好处。”丁锦全表示,如果真正推行定点屠宰,所有出厂的家禽都贴上食品检验合格证,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时也多了一份安心。
政农同心齐步走
“现在是我们的困难时期,如果能有一些积极的帮扶政策,就再好不过了。”濮丰跃道出的是众多家禽养殖户的心声。
“相关消毒和防疫工作的指导一直在持续进行,各乡镇(街道、园区)也已经积极组织养殖户开会,稳定养殖户情绪,鼓励他们走转型之路。”如何帮助畜禽养殖户渡过最困难的时期,成为近期悬在县畜牧兽医局全体工作人员心头的问题。
“财政如果能够给予资金补助,那就直接减轻了我们的压力。”“家禽养殖整体环境不好,大家都有损失,希望能够出台贴息贷款方面的政策。”养殖户对政策帮扶的愿望十分迫切。
“我县一直在研究相关的应对办法,从调整生产计划、及时提供信息、挖掘销售渠道、谋划转型升级等方面给予指导,尽可能降低畜牧业损失,但是具体的政策性措施还要根据整个市场走势及上级部门出台相关指导性意见后,才能够确定。”县畜牧兽医局副局长沐建煜说。
2013年,我县出台《关于积极应对H7N9禽流感扶持家禽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针对家禽养殖户的不同情况按照补助标准给予财政补贴。对此,濮丰跃心怀感激。“多亏了这笔补助的钱,要不然早没有资金新增种鸭苗了。”
虽然市场行情尚未回暖,但是濮丰跃对此仍保持乐观态度,对未来充满信心。“这批种鸭苗再过三个月就可以产蛋,每年7~10月和过年期间是行情最好的时候,估计那时候市场也已开始回暖。”“市场肯定会起来,重要的是把定点屠宰办起来,为以后规避风险打好基础。”丁锦全看到的是更长远的未来。三月的长兴依然阴雨绵绵,但在一系列的补助、帮扶与政府对家禽养殖业的更多关注之下,不少家禽养殖户坚信,行情回暖的艳阳天已经不远。
发展困局倒逼家禽养殖转型
□王胜国
去年以来,接连而至的“禽流感”疫情让长兴的家禽养殖行业进入发展严冬,大投入下的销售难题,使得不少企业纷纷思考,家禽养殖行业到底该何去何从?
目前,摆在家禽养殖企业面前的有三条出路,一是关停企业,另谋它路。但这对家禽养殖户来说,是最难作出的选题,也是最痛的选择。二是保持现状,勉强支撑,期待严冬过后的市场回暖。但市场何时回暖?接下来疫情会不会反复?大量的饲料开销与禽蛋积压如何处理?一系列问题,让这条看似可行的道路也充满挑战。三是积极转型升级,发展家禽深加工与冷鲜产品。然而转型升级路到底如何走?百姓的接受程度如何?又是摆在养殖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从H7N9病例来看,在农贸市场接触活禽是病原传播的一大途径,因而活禽交易始终存在一定的风险。相对而言,在全国范围内来看,深加工禽蛋制品与冷鲜产品受影响较小。因此,转型升级成了应对“禽流感”的有效途径。
然而,从目前的市场情况与市民的消费习惯来看,大部分人还是习惯于购买活禽。这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与文化理念有关,认为“活”的才是新鲜的,才是安全的。
在有效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下,如何扭转百姓的消费习惯,成为企业与政府部门都要慎重考虑的问题。但是,不论这个问题如何协调,都离不开政府部门对家禽养殖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帮扶、财政补贴,离不开企业的不断创新、积极努力,同时更离不开广大市民消费理念的转变。只有政府、企业、百姓的共同努力,才能让家禽行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