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今年的政协会议刚刚落幕,让广大养猪户最为关注的是,会上九三学社提到了推进生猪期货市场的建设。个人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意见,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的养猪市场正在逐步走向正规化和国际化。
生猪饲养在农业生产中地位重要,2012年全国猪肉产量达5335万吨,产量和消费量占全球一半以上,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猪肉的消费能力越来越强,猪肉市场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这就给广大养猪户提供了发展的空间,诸多机会需要睿智的弄潮儿敢于把握。
所谓推进建设,显而易见,话中之意是谓当下生猪市场现状是不尽如人意、不够完善的,这需要政府和广大养猪户共同摒弃市场中存在的弊病,寻求共同的发展。
我们应该从推进方案的侧面,看到当下市场环境下,生猪市场明显存在着以下缺陷:
标准化、规模化体系不完善
我们都知道大豆、玉米已经是期货市场中农产品期货的重要部分。为什么生猪期货迟迟不能推出,当然有所谓的“政府储备”这一因素的存在,但这是细枝末节,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国内在生猪质量等级划分上还不是很成熟。
一套成熟的生猪等级质量的划分是需要完善的、规模化、标准化的管理来促成的。
这就又回到资本和养殖规模的问题上,当下的中国生猪饲养大多还是散户的形式存在,他们很少有这种国际化的思维,很少有合作共赢、规模效应的思维,也就容易不被市场接受,受到市场的冲击。
流通滞缓
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信息流通不畅似乎是天方夜谭。但是市场是讲究时效的,在当今养猪户散户居多的情况下,信息滞缓确实是一大弊病。生猪市场处在这样一个由不完善向正规的市场过度的时期,竞争是最有话语权的指挥棒,而竞争也讲究的是时效。
信息滞缓带来的是运输、仓储的混乱,竞争体系不完善,生猪价格不统一,囤积居奇,操纵价格,这都不是生猪期货市场应有的状态。
所以健全市场流通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运输、仓储业进行整合,建立竞争而有序的生猪物流市场体系,避免囤积居奇、操纵价格的情况,这是我们广大养猪人应该努力的方向。
技术缺乏
这应该是这样一个散户居主导地位的阶段才会面临的瓶颈,从选种到预防,从饲料到用药,没有一套科学生态的预防体系,这又反过来造成在生猪质量等级划分上不成熟。
这三个最主要的缺陷环环相扣,作用与反作用,循环往复,穷追不舍,当然也就出现了令广大养猪人头疼的怪圈--行业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