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养猪,是一个让人捉摸不透的行业,怪事特别多,矛盾、悖论与极端时常并存。
怪事
先从猪价说起,2013—2014年的“反常”猪价是业界内备受热议的话题。市场不按常理出牌,让年前压栏惜售赌“春节效应”的养猪户们狠狠摔了一跤,而猪价分析师也莫名成为了众矢之首。实际上价格弹性如此之大,要做到准确踩点谈何容易,若猪价真能预测,分析师都去做生猪收购倒卖的生意了。窃以为,以往所谓的“猪周期”——“一年赚、一年平、一年亏”,赚一年撑三年,才是最不正常的,其“暴利”兼“投机”与养猪业关系民生的本质严重不符!2013年冬,H7N9导致举国上下养禽业一片萧条,按道理一部分禽肉消费应转移到猪肉上,使猪肉的需求量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增加,但事实并非如此,这仅是因为进口冻肉、集中抛售、中央八条规定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吗?
极端
如养猪户仍抱着猪价反弹东山再起的幻想,则无异于坐以待毙。若要奇迹再现,除非猪病使然。且说2006年上半年生猪市场价格持续低迷,至5月跌入最低谷,而6月高热病突袭,更是雪上加霜,全国大量能繁母猪被淘汰,猪肉生产供不应求,继而绝处逢生,猪价因此踏上了快车道。至2007年最高猪价达每公斤20元,每头猪利润在1000元左右,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一度掀起资本跨界进驻养猪业的热潮。如今7年过去了,猪价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走了两个轮回后,步入了漫长的寒冬。按照官方的说法是,养猪业正处于每个行业变革所必经的阵痛中,通过优胜劣汰使资源配制进一步优化,从暴利投机升级为利润更合理、运营更稳定、发展更健康的产业。
矛盾
猪价持续低位震荡,究其原因是产能过剩,但与养猪业在寒冬中举步维艰的现状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各大资本融入的热情不减反增!有报道称,养猪业是中国的最后一片投资沃土,于是乎养猪业从以前的“拼技术”发展到如今的“拼资金”,打着环保的幌子一边拆迁小猪场一边兴建大猪场,朝着规模化的目标一路狂飙。殊不知,快速扩张的规模化进程与国内养猪业整体素质(包括人才储备、养殖技术、养殖习惯、场地规划、国情政策等)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国内养猪业的原始积累严重跟不上规模化的脚步,导致新老问题交集凸显,而最基础性的硬伤莫过于种猪、原料严重依赖外国进口,养猪成本想不高都难!
悖论
从行业现时的发展动态看来,生猪规模化养殖似乎势在必行。规模化可有助于生猪品牌的建立和降低饲料购进成本,但规模越大养殖密度也越大,污染集中难以消纳处理,疫病更容易爆发。因此综合环境友好、管理便利、养殖积极性和效益最大化等方面去权衡利弊,养殖规模也并非越大越好。目前全国60%以上的出栏生猪均是由“散养户”所提供的,但作为中国养猪业主力军的散养户们,非但没有得到应有的政策支持,反而受到打压。政府出台的各种意在支持养猪业发展的政策项目,其最终受益者几乎都是大规模的猪场,很多真正以养猪营生的散养户却得不到补贴,政府的过分干预导致了猪场之间的不公平竞争,非正常化发展的市场平衡系统十分脆弱,同时也催生了一些投机性养猪。
以上提及的行情无规律可循、拼资本热捧、盲目扩规模、补贴错位等怪现象,无不一步步逼退散养户。冬天,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