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客人 [请登录] [免费注册 首页-招商-代理-品牌-企业-展会-资讯-专题-招聘
微畜牧
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招商
  • 代理
  • 品牌
  • 公司
  • 展会
  • 专题
  • 招聘
  • 报价
  •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内蒙古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首页
  • 资讯
  • 新闻中心
  • 行业视点
  • 我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的战略转变
    来源:  发布日期:2014-02-24  发布者:佚名  共阅966次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这是提高全国人民健康水平的一件大事,《纲要》的发布为我国食物与营养发展指明了方向,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提供了重要支撑。《纲要》提出到2020年实现五大目标,包括全国粮食产量、食品工业发展、食物消费量、营养素摄入量和营养性疾病控制等目标。在我国耕地不断减少、资源环境约束加大、气候影响加剧的情况下,确保食物安全、促进居民营养改善的任务十分艰巨。
     
      一、加强食物与营养发展工作势在必行
     
      近年来,我国食物供需总量基本平衡,全民营养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但是,城乡居民食物与营养消费差距仍然较大,食物供给的结构、质量,距广大人民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居民营养不足与营养过剩并存,营养健康科学知识不够普及,不良饮食习惯较为常见,给社会带来巨大医疗成本,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在这种形势下,加强食物营养发展工作势在必行:
     
      (一)食物生产不适应营养需求。优质食物的品种及结构与消费需求结构不协调,特别是安全有保障、质量有标准、产品有标识的优质食物比重较低,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多数农产品生产方式粗放,清洁生产及健康养殖技术滞后,农业面源污染严重。部分加工食品过度追求精细,致使矿物质、维生素等微量营养素损失,造成食物资源浪费。
     
      (二)面临营养不足与过剩双重挑战。我国城乡差异大、区域发展不平衡,致使居民食物与营养消费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相当比例的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群的膳食营养摄入不足,贫血、营养不良发病率仍然较高。有关部门抽样调查表明:我国约有20%的城乡居民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症状,其中以营养缺乏性贫血最为常见,并导致多种慢性疾病。新兴城镇地区和城市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较快,居民因营养过剩而引发的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慢性病人数不断增多,并向低龄化人群蔓延。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青少年糖尿病的比例为1.9%,相当于美国同龄人(0.5%)的4倍,成年糖尿病患者大约8200万,糖尿病前期的人数大约有3.34亿;有12%的儿童超重,在不满17岁的孩子中有1/3出现了至少一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近几十年,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食物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但健康的生活习惯没有跟上,导致营养性疾病发病率不断提高,给我国医疗卫生系统工作提出了严重挑战。
     
      (三)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已引起高度关注。当前,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屡有发生:部分食用农产品存在农药、兽药、重金属残留超标;食品加工过程中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加工过程质量控制不严格;一些小作坊、小食摊卫生条件令人担忧、质量安全难以保障等。另外,农村地区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薄弱,一些地区甚至尚为空白。
     
      (四)不良饮食习惯影响健康。由于膳食营养与健康科学知识宣传普及滞后,营养知识的知晓率和健康行为的形成率较低,特别是中低收入地区、教育欠发达地区和新兴城镇居民的科学膳食消费意识更为淡薄。另外,受不健康饮食文化的影响,大吃大喝陋习屡禁不止,既不利于健康,又造成很大浪费。
     
      二、食物与营养发展要进行四个战略转变
     
      我国食物生产、消费、营养由不同部门管理,三者难以协调同步,导致当前食物与营养发展滞后于国民经济。粮食、畜产品、果蔬等主要食物供需不平衡、区域不平衡等问题导致市场波动频繁;主要食物生产不能完全满足市场多品种、个性化需求,常常出现短缺与过剩并存;食物生产与居民营养需求相脱节,既造成农业资源的浪费,又使得营养性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这些问题,迫切要求我国食物与营养发展进行战略转变:
     
      (一)由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决定营养,向营养决定消费、消费决定生产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提高我国居民膳食营养水平,改变传统的“生产什么、就吃什么”的方式。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发挥市场在食物生产与消费结构中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逐步建立以营养需求为导向的现代食物产业体系。实现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决定营养,向营养决定消费、消费决定生产的转变,进一步探索以营养需求为导向的农业生产要素和市场信息的优化配置方式,并以此为契机,加快改造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二)由吃得饱、吃得好,向吃得饱、吃得好、吃得科学转变。实践证明,居民预防和控制营养缺乏、营养过剩和营养相关疾病,关键是要掌握科学的营养知识和健康的营养消费理念。我国城乡居民营养知识的知晓率和健康行为的形成率较低,主要表现三个方面:即摄入不足、膳食过量和过分追求食物精细化与贵重化,忽视营养结构合理搭配,再加上饮食不科学,造成营养性疾病高发。因此,在坚持食物数量安全、质量安全的同时,还要把科学饮食放到同等重要地位,不仅要吃得饱、吃得好,还要吃得科学。
     
      (三)由传统农产品生产向高端农产品生产转变。随着全社会食品质量安全意识不断增强,必须顺应人民要求和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规定,大力发展安全优质、有品牌保障的食用农产品,加强食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快质量安全认证进程,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把无公害农产品作为市场准入的基本条件;扩大总量规模,加快绿色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突出区域生态优势,适度发展有机食品。使无公害、绿色、有机等农产品市场份额稳步提高,地域性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不断增加。
     
      (四)由初级农产品销售向加工食品转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营养均衡、方便快捷的加工类食品备受青睐。要增强对主食加工化营养的指导,制定米、面等主食产品加工标准,推进主食工业化、规模化发展。加快发展方便食品、速冻食品、调理食品、休闲食品等新型食品工业。
     
      三、我国食物与营养发展对策和建议
     
      民以食为天。确保十几亿人口的食物供给和营养改善,是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优先考虑的一件大事。《纲要》的颁布将对我国食物生产、居民营养健康起到重要作用,要把《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发展重点和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一)把食物安全与营养改善提到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提高食物与营养保障水平,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举措,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地方各级政府应把食物与营养工作作为关心群众、改善民生的大事,按照《纲要》确立的目标、任务和重点,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当地食物与营养发展实施计划。坚持食物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发展方针,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稳定提高食物数量供给和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抓住人民消费升级和生活改善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食物发展与营养改善项目的实施,逐步形成以营养需求为导向的现代食物产业体系,促进食物生产消费与居民营养健康协调发展。
     
      (二)依靠科技着力提升农业和食品加工业综合发展能力。农业和食品加工业是食用初级农产品和加工食品发展的两大产业,是安全优质食物供给的源头。在工业化、城镇化不断推进,耕地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必须依靠先进适用的科技手段,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加快提升单位面积产出水平、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通过加工装备的改造,不断地开发新工艺、新设备,逐步提升食品加工业的综合产能水平;通过构建食物供应链管理、物流配送、市场营销、安全监管等服务体系,提高食物加工配送能力和质量安全保障水平。
     
      (三)加快构建膳食营养改善体系提高居民健康水平。营养改善关系到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它是食物与营养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应加快构建定期监测、分类指导、引导消费的膳食营养改善体系,把营养改善工作纳入公共卫生范围,通过加快发展优质的食用农产品、方便营养加工食品、奶类和大豆食品,大力实施食物与营养监测管理制度,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实施营养干预等措施,解决微量营养素缺乏、部分人群油脂摄入过多等问题,控制营养性疾病增长,基本消除营养不良现象。
     
      (四)加快普及食物与营养的科学知识。通过政府主导和倡导,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普及活动,引导居民平衡膳食、合理营养、适量运动,大力提高全民健康饮食意识和生活方式。研究设立公众“营养日”,发布适宜不同人群特点的膳食指南、营养手册,倡导科学营养理念和膳食模式,推动健康饮食文化发展。发挥权威媒体对食物与营养知识宣传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对各类媒体的监督管理,对有关营养健康的出版物和宣传品,建议实行专家审核制,确保营养知识传播的科学性、真实性。

    打印本文   返回顶部   关闭该页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答案
    热门资讯
    最新资讯
    公司简介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豫ICP备10211513号
    兽药直销网|兽药行业网络直销的首选网站-兽药直销网版权所有 © 2008-2017  
    兽药直销网|兽药行业网络直销的首选网站-兽药直销网只提供交易平台,对具体交易过程不参与也不承担任何责任。望供求双方谨慎交易。 在线客服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