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2013年4月以来,家禽养殖业陷入困境,活禽交易直线下降,禽苗基本停止交易,部分企业开始淘汰种禽,养殖企业和养殖户亏损严重。1月9日,中国畜牧业协会收到张莹请求协会转发给汪副总理和卫生部部长的求援短信。“困难让我鼓起勇气要向汪副总理发出求援”,广东天农食品有限公司总裁张莹接受新牧网记者采访时表示。(1月13日南方农村报)
客观而言,农业产品由于生产经营的特殊性,其市场风险更高更大,这也正是为什么“一则传言”或“一个误导”就能毁坏一个种殖行业的重要原因。因为人们口口相传“H7N9‘禽’流感”的危害性,导致严重影响行业发展的何止是仅仅是“一只鸡”?几年前,仅仅一条传言,经过网络和短信传播后,短期内就给国内橘子行业带来重创,让广大种植户蒙受巨大损失就是又一例。
在笔者看来,“一则传言影响一个行业”或“一个传染病命名影响一个行业”的事情,放在时下市场经济机制之下也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无论“传言”是否捕风捉影,至少对与某种某类产品就是负面信息,负面信息“满天飞”之下反而要求市场价格不降、甚至奢望公众青睐它,这可能吗?在时下的市场机制之下,价格本身波动大,社会风向“一感冒”、产品价格立马“咳嗽”,也是一种正常的市场反应。又譬如某某企业发生重大责任事故,导致某石化企业股票立马大跌,又如某某行业领域惊曝高层腐败问题,其产值和产品价格随即“地震”。这其实都是市场的选择,也应该是市场机制之下市场主体“趋利避害”的自我调节。
所以,我们抛开这位鸡老板给副总理汪洋写信求助内容的“客观与否”,即使按照这位鸡老板(中国畜牧业协会会员)所提出的要求,将“H7N9禽流感”改名叫“甲型H7N9流感”,去掉带有“标签”色彩的“禽”字,也未必能够真正让市场主导下的养鸡业从此高枕无忧。只要在“鸡”或“鸡”相关的产品上出问题,公众自然会第一时间“不信任”鸡,会尽可能“规避”鸡。市场有不理性的因素,公众更不可能时时理性,因为市场、公众和消费者不是科学家,不是掌握强大甄别能力的研究人员,市场主体和消费者总会第一时间选择“宁肯信其有”。至于这个流感叫什么名字,是“禽流感”还是“狗流感”,恐怕不是问题的核心。
鸡老板“上书”汪洋副总理,表面是为“鸡”背负“H7N9‘禽’流感”的名头叫屈,实际上反映出来的是对市场风险尤其是农产品养殖市场风险的讳莫若深。在各类市场中风险靠前的甚至是最高的莫过于养殖,而在养殖行业内部风险最高的莫过于“一线养殖户”,一个传闻、一个负面信息之下有可能让养殖户们血本无归。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一个高度残酷的养殖业市场的现状。因此,政府有关方面不仅要从鸡老板“上书”为“禽流感”正名中读到今后如何在“病种”命名上更科学的“诉求”,更应该从鸡老板“上书”中读懂民生之艰、市场竞争之烈。
就此,笔者认为应该通过政府行政力量或政策的力量,对于这类事实上属于高风险的行业予以“帮扶”。适度通过政策优惠,金融和信贷方面的倾斜,充分照顾到这类行业产品的高度风险性,才能充分发挥养殖户积极性并最终稳定市场;其二,针对这类风险极高的养殖行业产业,应该充分调动保险业和保险组织的保障功能。目前,国内保险业对养殖行业介入并不深,保险品种单一,且缴费比例过高、赔偿比例却较低。这都需要今后有更多的保险功能和保险赔偿额度为风险高的养殖业“兜底”。另外,做为市场主体的广大养殖户,也应该有接受市场考验、乃至“赔本”的心理准备。既然是市场,就不可能“光赚不赔”。当然,规避市场风险的方式多种多样,广大养殖户也完全可以通过产业优化、科学养殖降低成本和规模化养殖等方式,降低市场风险和增强共同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鸡老板“上书”副总理为“禽流感”正名,是时下各地基层养殖户面临经营困境的心声,也是政府有关方面了解民生并推出配套性举措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