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客人 [请登录] [免费注册 首页-招商-代理-品牌-企业-展会-资讯-专题-招聘
微畜牧
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招商
  • 代理
  • 品牌
  • 公司
  • 展会
  • 专题
  • 招聘
  • 报价
  •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内蒙古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首页
  • 资讯
  • 新闻中心
  • 行业视点
  • “公司+家庭农场”的新探索
    来源:  发布日期:2013-12-19  发布者:佚名  共阅954次


    一、发展家庭农场的意义

      家庭农场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适度规模、标准化的农业生产,并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家庭农场是工业化新阶段下,农业生产力得到一定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一种顺势调整。它既有效承接了新的技术在农业领域的运用,也尊重了人的发展规律,最根本的是发展了生产力。中国的家庭农场在规模上不会很大,可以兼顾小农经济的优点和现代农业的长处,是现代农业最基本的组成要素。

      家庭农场和传统农户虽然都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但两者之间还是有着质的区别。家庭农场经营的标准化、机械化、规模化水平比较高,而传统农户基本延续以经验为主进行生产经营,靠父辈的“言传身教”和“干中学”从事农业生产,与外部进行生产要素和信息交流较少,生产方式简单,劳动手段落后,不具备现代化生产对劳动者的初级要求。家庭农场意味着农户的生产经营规模扩大,生产成本(平均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降低(交易费用和交易摩擦减少),这有利于提高农户收入,增强规避风险的能力。经营规模的扩大也强化了农户对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兴趣,真正确立农户农业投资的主体地位。现代农业客观上要求传统农户转变为现代家庭农场。因此,家庭农场是对传统农户改造与完善的理想模式和必然结果,是实现农业生产要素的素质和使用效率的提高、实现新的生产要素对传统落后要素进行替代的重要载体。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可以说,发展家庭农场,促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和现代农业发展,已成为政府重要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之一。

      二、温氏食品集团“公司+家庭农场”模式的提出

      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温氏集团)是一家以养鸡业、养猪业为主导、兼营生物制药和食品加工的多元化、跨行业、跨地区发展的现代大型畜牧企业集团,目前已在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建成110多家一体化公司。长期以来,温氏集团实行的是“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公司与养殖户是相互合作关系,双方通过资金、场地、技术、管理、劳动等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在畜牧业(养鸡、养鸭、养猪等)的生产过程中,公司负责饲料的生产和采购,药物、种苗的研制和生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产品的验收和销售等工作,农户负责饲养工作的全过程,一个农户相当于公司的一个生产车间。温氏集团实行的“公司+农户”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温氏模式”也成为理论界长期研究的焦点。

    然而,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一模式也遇到了来自多方面的挑战:

      第一,近两年来合作农户的收入增长速度趋于放缓。近年来全国各地“用工荒”愈演愈烈,工资水平不断提高,进城务工的收入也水涨船高。“虽然农户收入在增长,但增长的幅度并不高。”(温氏集团副总裁黄松德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说)由于受生产资金、劳动用工、科技装备的制约,合作农户的生产规模、效率难以进一步发展,近3年来农户的收入增长愈发缓慢。“假如在未来5年内,农户户均年收入不能超过5万元,那么与温氏集团合作的农户将会萎缩, ‘公司+农户’的模式也会陷入困境。”(温氏集团副总裁陈峰)

      图l显示了自1988年以来温氏集团合作农户的年平均获利的增长速度,如果不考虑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年份,合作农户的平均年收入增长率在10%上下。合作农户的年收入不能够稳步增长,将来农户可能会退出合作而从事其他的行业。

      第二,传统的养殖业对于年轻人没有吸引力。从事传统养殖业苦、脏、累,以养鸡为例,大部分优质肉鸡饲养都是采用传统的人工饲养模式、人工喂料、人工清粪、人工免疫,工作量大,工作环境差,劳动生产率低,一个人一般只能饲养3000-5000只鸡,对于受过教育的年轻人来说,他们更愿意去城市工作和生活。

      第三,在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尿、恶臭及其他有害物质可通过空气、土壤和水源等给人畜健康、自然环境及农业生产造成各种危害,因此,养殖业带来的环境污染也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有些地方政府将养猪列为主要污染源,对养猪加以限制甚至禁止。

      为了应对上述挑战,温氏集团将原有的“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升级为“公司+家庭农场”的新模式,即通过提高农户的机械化水平和生产技术,使传统的养殖过程发生质的转变,使小规模农户向环境友好型的家庭农场转变,扩大养殖规模,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养殖效率,实现“农民收入倍增计划”。

      三、温氏集团“公司+家庭农场”的新探索

      (一)以信息技术实现农户养殖的标准化

      要改变传统农户散养式、低技术、低效益、抗风险能力弱等传统生产方式,必须实现养殖生产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第一,在标准化饲养方面,温氏致力建立肉鸡现代养殖社区,统一规划各养殖基地,并制定社区的基础设施及管理标准,使各社区最终实现统一进苗、统一品种、统一用料、统一防疫消毒、统一产品上市的“五统一”规范化管理。饲料由温氏集团的分饲料厂统一生产,然后再统一提供给养殖农户;各种疫苗和药物,则由集团下属的动物保健品公司统一提供;养殖技术方面,技术服务部门提供免费上门服务,以3天一次的频率进行全程技术指导,主要包括通风保温、饲养密度、饲养周期、药物配比、免疫接种等;对于鸡苗,则是温氏集团下属的育种公司,根据全国不同地域的消费习惯进行品种选育,各分公司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饲养,以最大限度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

    第二,借助信息技术对整个养殖过程进行实时监控。

      由于合作农户的分散性,养殖过程变数多、随意性大等特点,养殖业一般被认为难以像工业领域那样实行标准化大生产。但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养殖过程的标准化成为可能。早在1991年,只有90万资产的温氏集团就投资17万进行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对每一个养殖农户养殖行为的准确掌握——每一个养殖农户领取一次鸡苗、饲料、疫苗等都会在电脑上进行完整的记录。现在,在对养殖农户的管理上,农户养殖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技术员现场使用PDA手持终端进行实时信息化管理,如果技术员在现场发现了不符合养殖标准的地方,即可用PDA拍照上传,用于对农户养殖水平的打分评估,并直接与农户利益相联系。此外,温氏集团在每一个鸡舍(猪舍)内都安装了RFID芯片。RFID与PDA的结合应用,使得技术服务人员可以监督和支持养殖农户,解决了大规模和小生产之间的矛盾。农户所饲养的每一批肉猪、肉鸡都建立了完整的数据档案,每一批肉鸡(肉猪)的饲料领取时间、喂养食量、出栏时间、疫苗时间等信息都全部上收至总部;在上下游产业链管控上,温氏集团建设了覆盖整个产业链的应用软件系统:全面实现了生产经营核心环节的信息化管理,实现了物流、资金流、数据流的同步一致,实时反馈并有效监控所有分支机构的运营状况;此外,温氏集团高标准建设的企业数据中心,实现了对所有分支机构生产经营数据的集中管理。

      通过信息化建设,工业企业标准化的大生产模式被移植过来,促进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向有组织、有技术、抗风险的高效现代农业转变。10年前,合作农户的养鸡规模为5000-10000只,现在已扩大到了2万-3万只,农户自身在合作中也实现了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

      (二)以现代生物科技实现农户养殖技术创新

      温氏集团十分重视养殖技术的研发,积极引进新品种,探索新技术,提高了农户养殖的技术含量。

      第一,不断开发和引进畜牧新品种。温氏积极培育和引进抗病力强、易于饲养,适合于我国各地区规模养殖发展的畜牧品种,育成了20多个优质肉鸡新品种和8个肉猪新品种,相关研究技术70多项。第二,在疫病防治技术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

      温氏集团研发的多项禽畜疫病防治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如,家禽的禽流感综合防治技术、传染性囊病综合防治技术、传染性喉气管炎综合防治技术、马立克氏病综合防治技术等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肉猪的各原种疾病净化技术,各生产环节消毒技术、隔离技术、免疫接种技术和预防性投药技术,以及各种疾病的快速诊断技术、消毒和免疫效果的监测技术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建立了猪的重要传染病快速诊断方法。其中,口蹄疫综合防治水平居国内领先水平。

     第三,研究和完善饲料配方。温氏集团长期坚持营养体系建设,以满足优质肉鸡和优质肉猪养殖需要。如评定了各种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开发了优质鸡全价饲料配合技术、饲料添加剂配合技术、优质鸡营养与配合饲料技术,根据各品种肉鸡在不同日粮能量水准下后期的生长规律变化特征,完善了肉鸡养殖的营养系统,建立了理想的肉鸡上市日龄的预测模型。在肉猪的养殖方面,温氏根据大、中肉猪不同的营养需要,修订配方设计标准,优化饲料配方结构,结合新型饲料添加剂配合技术,成功研制出温氏中猪饲料和大猪饲料,在稳定肉猪生产成绩的同时大幅降低饲料生产成本。

      第四,研究和推广新的养殖技术。仍以养鸡为例,温氏集团通过扩建鸡舍或建育雏舍,加大每批投苗量并加快鸡舍周转效率,从而增加年饲养量,获取更多的养殖效益。传统的养鸡模式从雏鸡到成品鸡均在同一鸡舍饲养,鸡舍使用效率不高,雏鸡养护困难。为提高鸡舍使用效率,减少雏鸡养护成本和雏鸡死亡率,温氏公司着力推进分段饲养模式。一方面公司建立雏鸡饲养场,专门饲养30日龄以下鸡苗,育成后向合作农户分发,可大大缩短农户的饲养时间。另一方面,扶持农户自建雏鸡舍,引导农户采用分段饲养模式,大大提高了原有鸡舍的使用率。推广分段饲养模式,养户每年能多饲养1--2批鸡,可以提高收益30%以上。

      (三)以自动化设备推动农户养殖过程机械化

      早在1989年,温氏集团的前身——筋竹鸡场就对自营的鸡舍进行全面技术改造,每幢鸡舍都安装了链带式自动送料机和配备了自动饮水器,实现群鸡饮水、食料的自动化。但是由于资金、技术以及劳动力价格等因素,机械化的尝试只是停留在温氏集团自营鸡场,并未在合作农户中使用,当时的机械化水平和国外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

      随着近年来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机械设备(资本)对劳动的替代,不仅可行,而且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推广先进的自动化机械设备,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以养鸡为例,美国农户使用自动供料、自动清粪、环境自动控制等一系列机械自动化系统,养鸡的平均规模是10万只,而温氏合作农户每年鸡只的出栏量平均不到3万只,这意味着合作农户的养殖效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此,集团公司通过招标定价、统一采购的方式,帮助部分大养户安装相应的自动化设备,把养户从繁忙的养鸡劳动中解放出来。以一个5000只左右的普通鸡舍为例,采用传统人工喂料方式,每天饲喂3次通常要6小时,而自动喂料机只需18分钟,效率提高20倍。此外,集团公司组织分公司和技术中心相关科室,结合生产实际,自主创新,经过不断摸索终于研发出简易式半自动清粪机,目前己在生产中使用,大大减轻铲鸡粪的劳动强度,这种产品一经推出,便受到广大养户的欢迎和认可。

    (四)以环保新技术实现农户养殖的“零排放”温氏集团非常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针对农户养殖过程的特点研制和开发了新的环保技术,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的养殖业中禽畜粪便对环境的影响很大,有些地区将某些养殖业列为环境污染源加以限制和禁止,广东省东莞市就曾经在全市范围内禁止养猪。为了降低养殖过程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能源消耗,温氏集团早在2008年就开始研究环保新技术,设计了节水环保型猪舍,通过沼气池、湿地、鱼塘等相结合对粪便污水进行处理,利用禽畜粪便发展有机肥项目,从而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最终实现“零排放”。有关科学研究表明,一亩农田一年可“消化吸收”五六头商品猪的畜禽粪便。100亩至150亩左右的稻田,可以配建养殖规模在300头左右的养猪场,一年可出栏商品猪700头至1000头。养猪场每天的污水和干粪被搜集起来,经过发酵等处理后再施放在周边匹配的水稻或蔬菜田里。这使得养猪场的废弃物不再需要贴钱处理,种植业的有机肥料也可免费获得。

      在温氏这个大平台的带动下,合作农户从小生产到专业化大生产的演变趋势是非常明显的。以养鸡为例,十多年前户均的饲养规模是几百只,后来逐渐上升到上千只、几千只、上万只,2009年,养鸡户的平均养殖规模已经达到7500只/批,算是具有相当规模了。按照温氏集团发展的规划,预计合作的养鸡户将在4至5年后达到户均饲养1.5万只/批,可使年收入达到7.5万元。收入上去了,养殖方式升级了,许多农户将变成一个小农场主。届时温氏集团将最终完成“公司十农户”的模式向“公司十家庭农场”的转变。

      四、温氏集团“公司+家庭农场”模式的经济学分析

      对于温氏集团来说,“公司+家庭农场”是“公司+农户”模式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自然演变的结果,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是龙头企业的规模经营和农户家庭的规模经营。这两种规模经营都离不开人员素质、管理素质和技术设备,但也受资源察赋的刚性制约。

      在农业产业化链条中,农户具有低成本生产优势,只负责生产过程的管理工作;温氏全程参与农户的产前、产中、产后的经营过程,二者结合,使得交易成本和不确定性大大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利益共同体,创造了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生成聚合规模经济的有效形式。对于以小农户为生产经营基础的中国农村, “公司+农户”在小农经营的既有现实基础上,以外部组织的规模收益(农业龙头企

      业的规模经营)相对有效地解决了小农经营的内部规模不经济问题(靳相木,1998)。根据生产力乘数原理,生产力发展=(劳动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科技创新,为了提高养殖过程的生产力,只有两个途径:其一,优化农业投入要素的组合;其二,进行养殖技术创新。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温氏对于养殖过程的发展主要着力于引进新品种,提高养殖技术,而农户养殖过程投入要素的组合,并无多大变化,仍然采用人工管理的方式。这主要是由当时的资源禀赋状况以及要素的相对价格决定的。早年劳动力价格低,农户的缺少资金,主要矛盾是如何让农户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的生活。因此,大量使用劳动是在当时技术条件和资源约束下的最优选择,这种要素组合方式在客观上也就决定了农户的经营规模不会很大,农户内部规模不经济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户的规模经营问题成为一个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近年来,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在养殖过程仍然大量使用劳动不再是经济的选择;随着新的养殖技术的出现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于整个养殖过程的标准化和精确化程度也在提高,人工劳动也很难满足这样的要求。农户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就成当前的唯一选择。而合作农户已经有了一定的积蓄,这使得机械化设备的推广成为可能。因此,在农户养殖过程中使用机械设备实现机器对人力劳动的替代,推广先进的信息技术,发展“家庭农场”,实现农户经营的内部规模经济也就成为了温氏近年来来发展的重点。而温氏集团原有的一些制度优势继续在这一转变中发挥作用。

      随着温氏的发展,合作农户的最终发展为家庭农场,和传统的农户相比,家庭农场最主要的不同在于投入要素的组合不一样,其规模化水平和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生产经营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

      五、“公司+家庭农场”模式的意义

      (一)促进农户规模化经营,提高农民收入

      从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来看,提升规模经营仍然是我国农业产业化没有解决的难点。温氏集团“公司+家庭农场”的新模式通过引进新技术和新设备,有力地推动了农户经营的规模的提升。与此同时,农民劳动强度降低了,收入却有了大幅增长。2010年温氏集团养鸡户的平均饲养规模大约为7500只/批,人均年收益大概为3.5万元,温氏集团计划到2015年养鸡户的平均饲养规模提升到15000只/批,养鸡户的人均年平均效益在7万元以上。合作农户在与温氏集团的密切协作中,摒弃了传统的靠天吃饭的粗放经营方式,通过学技术、用技术逐渐培养和强化了科学意识。同时,合作农户的成功又将对其他农户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农民使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

      (二)化解了“公司+农户”下的利益分配难题对于“公司+农户”模式的一个重要的争议就是利益分配问题,有学者认为,由于农业龙头企业处于强势地位,而农户处于弱势地位,大部分利益都被龙头企业所攫取,农户所得甚少。但这只是问题的表面,背后反映的是双方在产业链中所处的环节不一样。农业龙头企业一般负责幼苗生产、药物与饲料研发、生产服务、品牌塑造等,处于产业链的高端,附加值高;而农户直接处于生产环节,附加值低。要想改善农民在收入分配中的地位,并不应该局限在分配过程本身。

      “公司+家庭农场”通过提高农户经营的机械化程度和技术水平,提高了生产的效率,从而提高农户的绝对收入,有效地化解了利益分配的难题,保证了农户和龙头企业合作的稳定性。

    六、“公司+家庭农场”模式的启示

      (一)充分发挥“公司+农户”模式的优势

      一家一户小农经济普遍存在组织难、成本高、不规范、创新差的问题,对于大多数传统农户来说,要想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家庭农场,往往力不从心,困难重重。

      第一,农村传统农户素质整体偏低。大多数农业劳动者对农业科技的接受能力不高,不能有效地掌握科学的农业生产知识和技能,仍属于体力型和传统经验型农民,多半停留在传统技术水平上。同时,我国农业科技的推广手段落后,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总体素质不高,农业科技推广不到位,后续服务跟不上,这直接影响到农户对于农业新技术的学习和吸收。

      第二,农户学习和使用新技术面临较高的信息成本。在农户决定采用一门新技术之前,他需要了解有关信息。然而寻求信息的成本对于农户来说相当高,即使付出努力所得到的信息也是不完备的,再加上对技术的辨识评估能力有限,农户不能正确估计新技术的投入和产出水平,往往高估边际成本或低估边际收益,结果是采用新技术的动力不足。与此相反,传统农业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和知识都是祖辈传下来的,对于农户来说,这些知识虽然不是先进的,但却是可靠的,换言之就是风险和不确定性很小,对于以规避风险为天性的农民来说自然很偏爱这些经过无数实践检验的传统技术。这也就是农民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生产要素的原因之一。第三,机械化设备投资不足。受到经营规模、市场风险和经营的可持续性、信贷的可获得性等因素的制约,农户对于机械化设备的投资很少。

      在“公司+家庭农场”的模式下,温氏原有的“公司+农户”的紧密合作方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改变了一家一户散养式、低技术、低效益、抗风险能力弱等传统生产方式,有力地促进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向有组织、有技术、抗风险的高效现代农业转变。

      温氏集团充分利用自身的科研技术优势,通过业已形成的“公司一技术员一助理员一农户”四级农科推广网络,积极向农户输出技术和管理,培育了一大批懂技术的专业化农民,帮助农户解决了畜牧生产中的品种和技术的选择、饲料和兽药的购买、产品销售等诸多问题,为农业生产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创造了条件,大大缩短了科学技术推广周期。

      温氏对于农户的保护价收购,使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稳定的预期,这也在客观上降低了农户的生产经营风险,推动了农户扩大生产规模的积极性。农户只要一心一意搞好生产就能获得稳定的生产效益。

      温氏集团设立了专项基金,鼓励农户扩大经营规模。各二级公司按照2010年上市肉鸡数提取倍增计划专项经费,专门补贴给养户用以扩建鸡舍、建育雏舍或安装自动化设备,达到效率和效益倍增的目的。此外,集团还积极与金融部门探讨以合作养户联保贷款方式,拓宽了养户融资渠道,帮助养户解决鸡舍升级改造、购置设备所需的资金问题。

     (二)综合考虑,有序推进

      在“公司+家庭农场”的模式下,农业龙头企业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有序推进。

      首先,农产品市场是一个竞争比较充分的市场,价格波动比较大。在合作农户数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家庭农场的快速推进意味着农业龙头企业最终产量的急剧增加。对于像温氏这样已经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的企业来说,短时间内供给量的大量增加将导致市场供求条件发生逆转,必然导致价格的下跌,最终将影响到公司和农户的利益。因此,家庭农场的推进速度必须和整个市场状况以及公司的经营战略相匹配,这需要公司具有比较强的市场研究和预测能力。

      其次,家庭农场的推进要考虑各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对于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农户遍布全国各地,资源禀赋也存在差别。经济发达地区的劳动力成本显著高于经济不发达地区,而养殖大户对于机械化的需求会更加迫切。因此,可以现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养殖大户中推广,然后在向其他的合作农户扩展。

     

    打印本文   返回顶部   关闭该页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答案
    热门资讯
    最新资讯
    公司简介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豫ICP备10211513号
    兽药直销网|兽药行业网络直销的首选网站-兽药直销网版权所有 © 2008-2017  
    兽药直销网|兽药行业网络直销的首选网站-兽药直销网只提供交易平台,对具体交易过程不参与也不承担任何责任。望供求双方谨慎交易。 在线客服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