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客人 [请登录] [免费注册 首页-招商-代理-品牌-企业-展会-资讯-专题-招聘
微畜牧
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招商
  • 代理
  • 品牌
  • 公司
  • 展会
  • 专题
  • 招聘
  • 报价
  •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内蒙古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首页
  • 资讯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猪饲料市场空间仍然巨大
    来源:  发布日期:2013-11-06  发布者:佚名  共阅692次

      编者按:目前,生猪规模化程度加速,但也面临诸多瓶颈的严峻挑战,通过整个产业链源头的饲料环节来提升生产效率、保证食品安全,业已成为业内的共识。越来越多的重心转移到饲料环节,以期通过饲料带动整个生猪养殖的突破。

       双胞胎集团自创立以来,专注于猪饲料,以快速递增式发展的模式异军突起,现已成为中国饲料生产企业的领军者,在业内形成了独特的“双胞胎现象”。本刊特此专访双胞胎集团董事长鲍洪星先生,希望他对饲料和生猪养殖的行业理解可以引发大家的思考和交流。

    生猪养殖的中国元素

    《国际畜牧》:针对中国的生猪养殖模式,目前存在不少争议。中国应该完全照搬美国的一体化规模养殖模式,还是欧洲的中小型家庭农场模式,哪种更适合中国的国情?

    鲍洪星:中国的生猪养殖模式,我认为既不同于美国的一体化规模化养殖,也会区别于欧洲的中小型家庭农场,而是介于两者之间更为合理。这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进程,中国的生猪养殖模式未来会进入二极分化。

    一极是有实力的大企业,以连锁的形式兴办一定规模的猪场,他们的优势是实力雄厚、标准化、可复制,抵御猪价波动、疫病影响等风险的能力强。

    另一极是适度规模的家庭式养猪场,也就是农村里以“夫妻店+1个工人”的形式,3个人照管100多头母猪。他们利用自家的土地,夫妻俩明确分工,施行精细化管理,选择性价比最高的饲料,可以责任心极强地精心呵护猪场。

    《国际畜牧》:您在“国际玉米产业大会”的演讲中指出,猪饲料的发展是跟随养殖结构的变化而变化的。可否具体阐述一下?

    鲍洪星:随着养猪模式的演变,对饲料需求的变化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是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进军养猪业。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种养猪的大企业寻找饲料供应的合作伙伴,必然是找“门当户对”的规模集团,成为他们猪场的一个生产车间,而饲料企业也必然是心态平和,告别“暴利”的诱惑,只赚取加工费,靠规模和质量的驱动,持续稳定地谋求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是家庭猪场模式的养殖户。他们以前普遍存在一种心态,担心饲料公司会攫取他们猪场的利润,于是就自己搞副业——自配料。随着近年来劳动力成本的上升、饲料原料价格的暴涨,养殖成本大幅增加,养猪能否赚钱的主要矛盾,由从前单一的关注饲料,转向栏舍条件的改善、母猪产仔数量、仔猪存活率、疫病防治等问题。通过多年的实际操作,他们发现,大型饲料集团生产的饲料,由于是规模采购、大批量生产,不仅价格公道,只赚点他们的加工费,而且质量持续稳定,各类营养指数都能达标。而自己搞自配料生产,原料没有正规检测、生产过程粗制滥造、霉菌毒素无法控制。因此,绝大多数的家庭养猪场也都开始转向规模化、专业化的饲料集团,然后自己全副身心地搞好正业——一心一意致力于养好猪。

    《国际畜牧》:去年国际饲料原料的大幅上涨,给国内饲料产业及生猪养殖业带来巨大影响。您如何理解这种波动性?双胞胎专注于猪饲料,是否考虑过进行替代性原料的开发?

    鲍洪星:目前的现状是,从数量上看,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大养猪国,对饲料的需求也是世界第一,但我们的原料仍有一定比重需要依赖国外进口。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原料在全球范围内通过贸易实现平衡。不可能国际上原料涨价,国内不涨,这种价格波动是市场规律在发挥作用。

    双胞胎做高档料,一直以来所使用的原料一定是最好的。因为原料不好,就不可能生产出好的饲料,所以,当国内原料不能满足我们生产需求时,我们也会进口一些原料。例如,我们的鱼粉一直以来就是直接订外盘。今年我们的销量预计在900万吨左右,所需玉米大概是600万吨,玉米用量在中国算是数一数二的。按照这个玉米用量的速度发展,优质玉米的用量很有可能会出现不足,所以对于替代性原料的开发,我们的确有过考虑,也做过一些准备和尝试,至于将来是不是会进行大规模的替代,还要看今后原料的发展状况。

    《国际畜牧》:生猪规模化养殖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如何控制到一个合理的总量?饲料发展与生猪养殖之间是否也有一个平衡度和饱和度的问题要考虑?

    鲍洪星:中国养殖规模化是大势所趋,但这个规模化必须是适度的。这个“度”,不仅是指养殖的规模要适度,而且应该通过提高质量来控制数量。以母猪为例,现在国内的母猪平均一胎生产13只左右的仔猪,这在国际上属于低水平。如果我们能够提高4、5头仔猪的生产量,那么母猪的头数就可以减少1/3;现在中国仔猪的成活率也比较低,如果母猪生产的20头仔猪能够全部成活,那么母猪的头数至少还可以再减少1/3。100头母猪能够养出200头母猪的效益来,这就是控制了量。

    这个“度”还体现在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上。中国的土地资源非常紧张,因此,有限度的规模化就是一种解决办法,如前面提到的家庭养猪场模式,“夫妻+1个工人”,就能实现养100头母猪的规模,而且规范的家庭猪场对环境的污染比那种粗放型的散养要小得多,也更容易监管。

    饲料发展与生猪养殖的确存在一个平衡度和饱和度的问题,但现在还没到这个时候。因为现在各个饲料企业的主要对手还在做自配料,当前打击自配料还是主旋律。等到自配料差不多退出市场了,饲料行业的发展才真正走向一个大整合的阶段,此时那些小企业肯定要被冲击掉,然后我们再去审视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和饱和度问题。

    提升养殖效率是食品安全的根本

    《国际畜牧》: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很多事故的原因最后都可追溯到产业链的源头,包括饲料环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如何避免?

    鲍洪星:食品安全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饲料环节,主要表现为饲料中非法添加一些违规药品,但这种现象多存在自配料生产中,正规的饲料企业很少有这种行为。

    2012年施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以来,对自配料的打击力度更大了,也很好地体现了监管部门的决心,我们也表示欢迎。我觉得,要杜绝由于饲料带来的食品安全事故,最重要的是要抓住两头,一是饲料企业本身要严格自律,不能为了蝇头小利去做违法的事情;二是养殖户要有这个意识,使用违规添加剂就是违法的行为。建议养殖户还是使用商品全价料,不管是不是我们双胞胎的饲料,只要是正规的、专业的饲料企业生产的,这样的全价料基本上都比较可靠。

    《国际畜牧》:从去年至今,生猪养殖户一直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的状态。通过饲料来提升生猪的养殖效率日益重要。双胞胎的饲料研发理念是什么,如何更好地帮助养殖户提高生产效率?

    鲍洪星:双胞胎饲料的研发理念其实很简单,就是让猪吃好住好。以我们新推出的“640养猪模式”为例,它是基于现在高病原的环境下推出来的,让养殖户从断奶的乳猪就开始养好,增强乳猪的抗病能力。我们深知,养殖户的最大损失就是出现病死猪。因此,在仔猪阶段,完善肠道、健全免疫系统,这对提高仔猪的成活率非常重要。只有前期肠道发育好了,对饲料的吸收能力就会更强,身体免疫系统也就越好。

    养殖户要提高利润,就要降低成本,自繁自养的成本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饲料成本,二是人力成本。双胞胎在降低这两方面的成本上做了很多努力。首先,我们的饲料价格几乎是贴着地皮走的,利润很低;其次,利用我们的研发成果,我们的饲料料肉比也很低,可用最少的饲料长最多的猪肉;再次,我们研发出了简单易学的养猪模式,像“553母猪模式”、“640模式”等,都为农民提供了最高效的科学养殖方法;最后,我们大力推料槽,通过使用料槽来节省人力成本。不夸张的说,100头母猪的猪场,如果使用料槽,3个人完全足够,至少可以省下4、5个人的成本。

    做深主业,强化核心

    《国际畜牧》:双胞胎集团发展刚好十年,每年以50%的速度稳定增长令业内惊讶。去年公司销量700万吨,今年的目标是1000万吨。按照今年的发展态势,能否顺利实现这个目标?

    鲍洪星:今年我们的确想做1000万吨,但上半年行情不好,只完成380万吨。正常情况下,上下半年是四六开,估计今年完成1000万吨有点难度,应该能完成900万吨。基于今年市场的整体行情,就猪饲料整个领域而言,能完成900万吨,这样的增幅我们认为还是可以的。

    《国际畜牧》:目前生猪养殖业流行全产业链扩张。双胞胎已是中国500强企业,仍然专注于猪饲料,似乎并不像有些龙头企业那么热衷于产业链的拓展。您对产业链经营是怎么理解的?

    鲍洪星:我们并不是不想拓展产业链,很多大型农牧企业的上下游产业链非常完善,抗风险能力也很强。但是,我一直认为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双胞胎现在虽然已经是猪饲料的全国第一,但距离世界第一还很远。而且就单从国内市场来说,6亿头猪的市场,3头猪消耗1吨饲料(把浓缩料、预混料全部折算成商品料),中国有2亿吨的猪饲料需求,这个空间非常巨大。2亿吨的市场规模,我们如果做2500万吨,也才12.5%的份额。光是猪饲料我们擅长的这一块市场还没做深做透,为什么还要分散精力去做其他产业呢?

    当然,现在不做,并不表示将来我们也不做产业链扩张。未来我们的产业链经营肯定是围绕猪饲料来布局,但猪饲料这个拳头产品硬不硬,地位稳不稳,会对产业链有直接影响。所以,我的想法是,先把猪饲料做到无可替代,有了核心竞争力,再去尝试布局全产业链扩张。

    本刊记者/ 丁皓

    鲍洪星:1964年出生于江西省赣州市,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现任双胞胎集团董事长。他于1988年开始涉足饲料行业,而后从鸡饲料、鸭饲料转到专注于猪饲料,历时十年,将双胞胎打造成中国最大的猪饲料生产企业。在双胞胎发展历程中,他先后对企业进行了多项变革,推动企业快速发展,2009年被农业部全国饲料办评选为“改革开放30年推动饲料工业发展的十大开拓人物”。

    原文出自【中国养猪网

    打印本文   返回顶部   关闭该页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答案
    热门资讯
    最新资讯
    公司简介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豫ICP备10211513号
    兽药直销网|兽药行业网络直销的首选网站-兽药直销网版权所有 © 2008-2017  
    兽药直销网|兽药行业网络直销的首选网站-兽药直销网只提供交易平台,对具体交易过程不参与也不承担任何责任。望供求双方谨慎交易。 在线客服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