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业界所称的“猪周期”的循环轨迹一般是:肉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
事实上,近几年国家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抑制猪肉价格暴涨暴跌,不过,从近5年来的演变轨迹看,猪肉价格似乎仍在这大起大落的“怪圈”里“兜圈子”。对于新一轮猪肉价格上涨,原因是由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影响产生的。
那么,这种“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周期性怪圈是究竟受什么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在市场第一线的养殖户们又该如何抵御风险?在猪周期面前,结合国内养猪行业的现状及基本国情,国外的一些猪周期避险方式有哪些又可以为国家借鉴呢?
猪周期形成因素
从供需关系方面来看,2012年全国猪肉供应量增加,猪肉产量5335万吨,比上年增长5.6%;生猪存栏47492万头,比上年增长1.6%;生猪出栏69628万头,比上年增长5.2%。
今年春节前,生猪价格出现季节性上涨,部分地区为了稳定物价,相继投放储备肉,引发连锁效应,导致肉价企稳回调,养殖户恐慌出栏。端午节后,猪肉进入消费淡季,猪价跌速超出心理预期,养殖户恐慌心理加剧,出现集中盲目跟风抛售现象。再加上近期的黄浦江死猪漂浮事件,消费者阶段性地减少了猪肉消费,也对猪肉价格下滑造成影响。
除了供求关系之外,生猪饲料成本的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上也促成了‘猪周期’的形成。作为生猪行业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根据饲料价格波动而调整生产,这属于市场自身调节范畴。市场自身调节越强,周期性波动和季节性波动可能越明显,波动幅度可能越大。这属于养猪者适应市场价值规律性的必然反应。
猪肉价格怎样才能打破“猪周期”怪圈?又有哪些国外先进管理技术可以借鉴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巴西是如何破解“猪周期”的吧。
借鉴方式一:养殖户与屠宰厂联合一体化的生产方式
过去,巴西养猪业基本上是一家一户的养殖方式,每个农户只养几头或几十头猪。由屠宰厂收购生猪进行加工,养殖户与屠宰厂缺乏紧密的利益链。每次市场价格波动都会给养猪业带来一场危机。
为化解风险,从上世纪70年代起,巴西养猪业逐渐采用了养殖户与屠宰厂联合一体化的生产方式,据介绍,在巴西的一体化生产方式中,屠宰厂起着核心作用。根据市场需求,屠宰厂给养殖户提供母猪、饲料和技术指导。养殖户只管养猪,生猪出栏后按合同价卖给屠宰厂,养猪的市场风险由屠宰厂承担。为此,屠宰厂经营管理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由过去只管收购和屠宰的企业管理模式,变成现在市场、技术一把抓。每家屠宰厂都有市场部和技术部,密切关注市场信息和技术开发,派出技术员指导养猪生产,为养殖户提供优质安全的饲料和良种猪源。
诚然,屠宰厂承担了市场风险,但不等于养猪业没有风险。遇到饲料和生猪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时,那屠宰厂怎么办呢?屠宰厂一般是通过产品多元化方式以快速适应市场的变化来化解风险,不仅宰杀生猪、屠宰肉牛或肉鸡;而且生产鲜肉,还从事猪肉深加工、生产各种猪肉制品。多元化的生产不仅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而且每当遇到市场风险,工厂还能够通过转产方式缓解危机,避免破产和倒闭。
现在,由一家屠宰厂与众多养殖户或养猪场结成的一体化生产模式,在巴西养猪业中约占70%的比重,是推动养猪业持续发展的主力军。
借鉴方式二:信息化助力独立养猪场
其他30%的生猪是由独立的养猪场生产的,独立的养猪场又怎样规避市场风险呢?凡事有利有弊,虽然加入一体化生产体系如同买了保险,能降低市场风险。但“买保险”也有成本,加之生猪出栏价和饲料价都是由屠宰厂一刀切,养猪收益自然也会降低。独立养猪场就只能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来争取最大的利润。
为此,独立的养猪场每天都需要密切关注市场行情和养猪新技术信息,并且从国外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对养猪全过程进行信息化管理,做到实时监测及分析电脑数据。
借鉴方式三:不断完善政策调控体系 应对“猪周期”
政府对养猪业的扶持和保护政策也十分重要。当养猪业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而陷入生产低潮时,巴西政府为养猪业提供一种名为“留住母猪” 的信贷支持。养殖户(场)申请这笔低息信贷,用于偿还到期债务和维持生产,从而避免了危机一来纷纷杀猪自保,市场进一步恶化的情况。此外,巴西政府正在研究制定生猪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巴西国会也在审议一部有关养猪业一体化生产体系的法案,有望通过立法,明确规定养殖户和屠宰厂的法律责任,切实保障养殖户(场)的利益,从而促进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分析
借鉴国外经验,一定要以我国基本国情为基础,结合我国目前行业发展现状,走出一条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养猪行业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