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去年以来,我国生猪市场持续低迷,今年3月上旬价格跌破近年来的最低点后,全国养猪业严重亏损。为稳定生猪价格,国家在两个月之内连续两次启动冻肉收储政策,猪价随即出现回暖迹象,但受制于当前生猪产能较高和季节性消费需求下降等因素影响,猪价真正出现大幅反弹时机尚不成熟。
国家调控发挥作用
据了解,3月6日猪粮比跌破6∶1盈亏点后,生猪养殖再次进入亏损状态。4月7日,国家发改委在全国20多个省份同时启动冻猪肉收储工作。此后,生猪价格下跌态势虽有改观,但稍纵即逝;5月初,全国大部分地区猪价跌至每公斤12元以下,猪肉价格在每公斤22元左右,自繁自养户每出栏一头肥猪亏损200元以上。
猪价大幅下跌,国家发改委5月13日再次紧急启动2013年第二批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工作,两天后连续十几周下跌的猪价终于止跌回升,进入6月份以来反弹速度加快,目前全国不少地方肥猪出场价已回升到每公斤14元以上。猪肉两次收储,提振效果明显。
大幅反弹动力不足
根据农业部公布的统计资料,3月份全国生猪存栏量44358万头,环比增长0.90%;能繁母猪存栏量5033万头,环比回落0.49%。数据显示,生猪存栏量上升幅度和母猪存栏去化速度均略低于预期。专家分析认为,母猪存栏量仍处高位,意味着本轮周期见底时间或后延,但是存栏量没有在春季大幅增加,印证了猪价正逐步寻底的判断。
卓创资讯生猪分析师刘丽认为,虽然收储政策让生猪价格有一定的回升,对养殖户是好事儿,但如今市场上库存量依然很大,夏天又是猪肉的消费淡季,目前的回升只能算是表面显现,市场上供大于求的情况不会有真正改变。刘丽对缓解我国生猪供需矛盾的看法是,必须以通过淘汰能繁母猪来调整存栏量,同时通过消费环节有效好转才能实现。
国都证券分析师赵博认为,国内猪市没有大的起色,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终端消费过低造成的。随着气温的进一步上升,消费者会更加倾向于清淡的饮食,肉品的消费继续减少;加之,暑期来临高校放假,更不利于猪肉的消费。
另外,进口猪肉数量不减仍然会对市场形成一定压力。根据美国肉类出口协会的统计,2013年前四个月美国11%的猪肉产量出口到中国市场。因此,国内生猪市场后期走向仍需看政府的宏观调控。
不过,有专家分析说,由于今年1月生猪存栏大幅下降后,已接近去年同期水平,这将有利于缓解猪价下行压力;同时,去年冬季北方部分地区遭遇严寒天气,造成仔猪发病率、死亡率上升,影响了仔猪供应、生猪补栏及生长周期,正常情况下这些产能应该在现在释放,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市场供应,有利于缓解猪价的进一步下跌。
拐点出现可能延后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由于近年来散户退出加快,大型企业纷纷涉足生猪养殖业,规模养殖企业逐年增加,相对而言,抗亏损的能力有所增强;同时,经历几次“猪周期”后,养殖者的心态已比较理性,今年并没有像以往那样出现大量宰杀母猪、清圈歇养的现象;另外,冻肉收储是把双刃剑,短期内提振了养殖信心,促使价格回升,但也可能人为推迟能繁母猪的淘汰时期,导致此轮生猪波动周期的低价区被延后。
对这次猪周期亏损期的长短,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分析说,2月22日是生猪市场的转折点,全国平均猪价正式跌破7元/斤,重回6元时代。同时,猪粮比价跌至盈亏平衡点,自繁自养头均盈利正式告别盈利,进入亏损周期。根据以往周期时间分布规律,一旦猪市进入周期性的亏损期,持续时间有可能达到6个月以上。也就是说,生猪亏损期要持续到今年八九月份。
据此预计,近期猪价仍会延续下行走势,直至今年八月份左右;下半年在存栏量低位运行一段时间后,将会推动猪价逐步反弹,预计10月份以前会有一波快速上涨,以后猪价可能进入新的上涨周期。
针对近期行情走势,业内人士表示,近期受猪肉两次收储提振、养殖户惜售、大雨影响生猪出栏等多因素影响,当前猪价已经涨至阶段性的高位。因此,提醒广大养殖户,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时把握生猪出栏时机,以获取较好的经济收益。因为随着高温季节的到来,猪价仍有重拾弱势的趋势。
摘自:京郊日报(2013年6月25日 第4版)
沈阳市动物检疫所杨露露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