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毕英佐近日在新牧网发表文章呼吁,将H7N9病毒说成是禽流感病毒,是不尽科学的,正确称谓应该是“甲型H7N9流感。
近日来在华东地区发生H7N9流感,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媒体对此事件的大量报道,造成了当下整个社会和政府过激反应,引起了民众高度恐慌。有人认为这是国外实施的生物心理武器。目的是引起和造成中国社会过度反应导致社会秩序混乱。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对2004年的禽流感和2009年的甲型HINI流感的过度反应,不但易引起社会的恐慌,而且会浪费大量的社会资源。信息透明是应该的,但是媒体的宣传应该是理性、客观的。
H7N9流感在传染性上完全不同于SARS。SARS病毒具有高度的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性,只要与SARS病人接触,SARS病毒就会感染所接触的人,从而导致发病死亡。而卫生部现在已经确认H7N9流感病毒尚不具备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性;大流行的恐慌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另外对于禽类来说,H7N9病毒是非致病性的,其危险性大大低于H5N1流感病毒,此病是可防可控不可怕。
禽流感虽然是人畜共患病,但一般人是不容易感染的。大量研究证明:此病要突破种间屏障是比较难的,禽流感病毒像把钥匙,人的上呼吸道没有这把锁(2-3半乳糖受体,人是2-6半乳糖受体),所以很难打开人体生命之门,但家禽的上呼吸道有这把锁(2-3半乳糖受体),故不易人传人,只有以下三种情况人才会感染发病:感染病毒量很大;或人有遗传特质易感性高(基因决定):免疫力低下。只要此病不会人传人,个别人感染发病只是个案。
把H7N9流感称为“禽流感”是不科学的,正确称谓应该是“甲型H7N9流感”。
流感是人畜共患病,流感病毒的宿主非常广泛。从鸟类(家禽、候鸟等)、哺乳动物(蝙蝠、猫、狗、老虎等)到人类,都可以感染流感病毒。比如H1N1病毒,可以感染猪、人、鸟类等。虽然目前在对和人类的检测中,检测到了H7N9病毒,但是随着检测范围的扩大,在其他宿主中检测到H7N9 应该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因此,将H7N9病毒说成是禽流感病毒,是不尽科学的,正确称谓应该是“甲型H7N9流感。
不正确的命名会严重误导公众。2009年,甲型H1N1流感爆发,只是因为H1N1病毒最先在猪身上发病,因此最开始人们称这次流感为人感染猪流感,引起社会一片恐慌。虽然最后将“猪流感”更名为甲型H1N1流感,逐步消除了对猪的偏见,但对养猪业造成的损失,已无法挽回。目前H7N9流感风波,已经造成了养禽业的严重损失。
更为严重的是将H7N9流感称为禽流感,会影响决策。虽然从几种家禽样品中检测到了H7N9病毒,但如果就此认定H7N9来源于禽类,认为只要杀光了家禽,就万事大吉了,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即使是禽类带有H7N9病毒,但由于禽鸟种类繁多,家禽只是鸟类中的少数几种而已,即使我们杀光了所有家禽,但大多数野鸟、候鸟也能带毒,病毒是始终存在的。2005年青海湖野鸟感染H5N1病毒而导致大批死亡的案例,应该引以为鉴。目前,并不是所有的H7N9患者都有禽鸟接触史,因此,简单地认为H7N9的来源就是家禽,是不科学的。 相反地,H7N9流感的出现再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促使我们以科学的态度,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一个科学的问题。
在疾病的非常时期,某些城市关闭活禽交易市场,做彻底的清洁消毒是必须的。但这种拒“敌”于城门之外的做法和“不要接触活禽”的提法是欠妥的。这对农村、农民、特别家禽养殖从业人员是不公平的,对畜禽养殖业会造成毁灭性打击。
对流感防控的建议如下:一是进一步完善流感病毒监测体系,加强对流感病毒的监测。流感病毒的特点是种类多,宿主范围广。而目前我国对动物流感病毒的监测,只是由“禽流感国家参考实验室”等个别单位承担,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相对完善的动物流感病毒监测网。建议我省率先建立省级流感病毒监测机构,完善我省流感病毒监测体系;二是推行“流感全民免疫计划”,加强流感免疫。流感是可防、可控的。免疫接种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欧美人群中流感的免疫覆盖率达到60~70%;美国2009 年在甲流H1N1大爆发的时候,公共卫生安全并没有受到大的威胁。我国应该加强流感免疫,有必要制定并推行“流感全民免疫计划”;这样大众在未知流感病毒来袭的时候具有一定的抵抗力;三是加强流感科学研究,大力支持流感通用疫苗的研制。应该将人类流感病毒和动物流感病毒的研究结合起来,整合省内相关研究力量,联合攻关。
流感病毒的高变异性,导致现有流感疫苗只对已知流行毒株有效,而对变异毒株束手无策。因此,最近几年美欧等先进国家正在加紧对流感通用疫苗的研究。这种疫苗能克服流感病毒高度变异,不仅能预防已知的流感病毒,其突破性在于,对变异病毒也能产生有效的预防作用,是人类彻底征服流感病毒的希望,建议加大支持力度,力争早日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