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2010年9月中旬,江苏省海安县角斜镇某种鸡场饲养的7周龄肉种鸡出现零星死亡,经临床观察、病理解剖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坏死性肠炎。
一 基本概况
该场本批鸡共进8000一套,分2栋鸡舍平养,舍间距22米,东西走向、饲养面积750㎡的两栋鸡舍各4000套,鸡舍设计为半封闭式自动光控灯光照明,纵向机械通风,每栋鸡舍各用三路水槽呈省略号式横向摆放供水。
二 发病情况及临诊症状
前排鸡舍于50日龄开始发病,至63日龄恢复健康,病程13天,共发病620只(其中公鸡80只,母鸡540只),发病率为7.75%。病鸡萎靡不振,软弱无力,羽毛蓬松;嗉囊膨大,充满饲料,手触较硬,并有凉感;离群寡居不愿活动,眼闭合无食欲,贫血、体温下降。病鸡初期腹泻,经治疗3天后粪便多坚硬并带有酱红色血迹,有的病鸡粪便带有脱落的肠粘膜。
三 病理变化
嗉囊内充满饲料,小肠空肠段部分肠管粗大2~3倍,有的病死鸡小肠后三分之一处有严重的弥漫性粘膜坏死,有的病鸡小肠内充满气体,肠壁充血、淤血,或因附着黄褐色伪膜而肥厚脆弱。剥去伪膜可见肠粘膜由卡他性炎症到坏死性炎症的各阶段变化,部分病死鸡盲畅内有陈旧性血样内容物。肝睥肿大,其它脏器和肠段无异常变化。
四 实验室诊断
取病鸡小肠后段肠内容物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发现有革兰氏阳性、两端钝圆、有夹膜的大杆菌。经分离培养,再进行葡萄糖血清琼脂培养基上培养,形成中间凸起或圆盘状大菌落,外观似勋章状。
五 防治措施
(1)首先挑出病鸡放于鸡舍旁临时搭建的小栏内,进行重点治疗。用160万单位青霉素每天上午按2只/支进行胸肌注射1次,下午用8万单位庆大霉素饮水,每5只鸡每天饮用1支,连用4天。用药第二天早上,部分病鸡嗉囊开始排空变小,并开始吃料饮水,排出污秽似焦油样粪便。4天后为巩固疗效,改用环丙沙星、甲哨唑连续饮水4天,10天后,病鸡栏内病鸡恢复健康。
(2)对大群鸡进行预防性用药,在饮水中加庆大霉素和氟哌酸,前4天先按治疗量用药,待病鸡逐日减少后,后3天按维持量用药,一周后鸡群中基本无病鸡出现。
(3)在使用抗菌素治疗的同时,为增强抵抗力,在饮水中添加1.5倍量的电解多维,为消灭病原体,鸡舍及其活动(污染)场地用百毒杀每天消毒1次,对病鸡进行无害化处理,不留后患。
六 讨论与小结
(1)病因分析。该批种鸡分两栋鸡舍饲养,但鸡的品种、日龄、所用饲料及其环境条件却完全等同,为什么前排鸡群发病,而后排却安然无恙呢?经调查了解,有两处疑点:一是当时正是早稻收割季节,该鸡舍饲养员在48日龄这天中午将水槽饮水加满后即回家帮助收稻,由于水槽太满,鸡饮水时水溢出,使垫料潮湿,第二天即闻到异味;二是在临走时未将鸡舍的后窗关闭,而到晚上9时后才匆匆赶回关窗,使舍内温度低于15℃以下,由于两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而诱发该病。
(2)为防止和杜绝类似的事件发生,笔者认为,作为从事养殖行业的饲养人员,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科学的饲养管理态度,切忌马虎了事,擅离职守。
(3)对于畜禽养殖企业,订立严明的科学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建立现代化的畜禽饲养基地和硬件设施;如封闭式鸡舍、密闭水线供水和自动光控系统等,是提高畜禽产品喷量和商品率及其经济效益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禽坏死性肠炎的病原是魏氏梭菌,是鸡与火鸡的一种散发性传染病,一般在温暖潮湿的4~9月份发病率居高,该病菌正常存在于鸡的消化道内,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某些应激因素产生时就可引起发病,受污染的尘埃、污物、垫料、饲喂的饲料变质和温度的骤升、骤降等,都能诱发和传染本病。所以,减少应激、加强饲养管理和提高饲养水平、净化环境,是杜绝该病发生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