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一)流行特点
绦虫虫体呈带状、扁平、淡白色,根据各绦虫种类不同,短的体长0.5毫米,长的可达250毫米。鸡绦虫孕节随宿主粪便排至体外,被中间宿主吞食后,在其消化道逸出六钩蚴,移行到适当组织,经2~4周,发育为有感染性的似囊尾蚴。禽吞食含似囊尾蚴的中间宿主后,似囊尾蚴用吸盘或顶突固着在患鸡的肠壁上经2~3周发育为绦虫成虫,并开始向外界排出孕卵节片。鸡绦虫的中间宿主主要是蛞蝓、蚂蚁、赤拟谷盗、家蝇和甲虫等,这些均为饲养场的饲料和禽类粪便中较常见到。
鸡绦虫呈世界性分布,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各种年龄的家禽均能感染,但以幼龄家禽易感性强,25~40日龄雏鸡死亡率最高。孕卵节片在外界抵抗力不强,只能存活几天。但在中间宿主体内存活时间较长,如在蛞蝓体内可存活1年。
(二)发病情况
鸡绦虫大量感染时,可以导致虫体聚集在肠道内,堵塞肠管,严重时可以导致肠破裂而引起腹膜炎。由于虫体头节深入肠壁,可以引起病鸡急性肠炎,排除带黏液和带血样粪便。虫体代谢产物被病禽吸收后可引起神经症状,开始两腿麻痹,而后逐渐波及至全身。该病慢性感染可导致病禽精神不振,机体消瘦,羽毛逆立,腹泻,蛋鸡产蛋量减少。由于该病使雏鸡营养不良,发育停止,对其他疾病抵抗力降低,容易引发其他传染病,如大肠杆菌等机会致病菌和新城疫等常见病毒病,进而影响整个鸡群。
剖检时可在病禽肠道发现虫体,肠黏膜肥厚,充血,黏膜面黏液较多,常见出血点,有时可在浆膜面见到出血斑。棘沟赖利绦虫感染时,在十二指肠黏膜面有肉芽肿性结节,呈黍米粒大小,火山口状凹陷。
(三)诊断
根据鸡群临床表现,粪便检查发现孕虫卵或卵节片可以确诊。必要时可进行剖检鸡病发现虫体确诊。
虫卵检查方法:采取“沉淀法”,即采取患鸡粪便样品5克,加清水100毫升左右,搅匀成稀便,经双层纱布过滤后,滤液收集于三角烧杯中,静置沉淀30分钟,倾去上层液,保留沉渣,再加水混匀,再沉淀,直到上层液透明。用滴管吸取少量的沉渣,滴在载玻片上,加适量的清水或甘油水(甘油与水的比例为1∶1)后,加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检查,可见到虫卵内具有球形胚胎,虫卵大多呈无色或淡灰色。
(四)防治措施
1.鸡绦虫中间宿主均为饲养场中常见的昆虫,如蝇蛆、赤拟谷盗等,这些宿主在粪便或饲料中生存,所以养殖场应该及时清理粪便,采用鸡粪发酵,鸡粪烘干,化学处理等方法消除蝇蛆等中间宿主和寄生虫虫卵。饲料应妥善保存,饲喂后的料槽中的剩料及时清除避免滋生蝇蛆、赤拟谷盗等中间宿主。若粪便或饲料中已经滋生大量中间宿主应该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避免饲喂鸡群后发生寄生虫病。
2.药物驱虫。必须全群驱虫,硫双二氯酚:成年鸡100~200毫克/千克体重,雏鸡适当减量,混料饲喂。丙硫咪唑:15~20毫克/千克体重,混料饲喂。溴氢酸槟榔素:1~1.5毫克/千克体重,饮水,给药前停饲16~20小时。
3.饲料中提高营养浓度可以降低鸡群发病率和死亡率,添加维生素A和维生素K的含量,适时投喂四环素等抗生素避免肠道菌混合感染。
(五)注意事项
驱虫类药物均为低毒药物,应严格按照用药标准使用,用药量不够达不到驱虫效果,过量使用则会产生药物残留或者禽类死亡。结合驱虫效果、价格、安全性等多方面因素,定期驱虫药物建议选择伊维菌素和丙硫咪唑两种药物结合使用,使用伊维菌素主要达到驱除线虫和节肢类寄生虫作用,可以与丙硫咪唑联合应用起到多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