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12月11日,记者冒着严寒来到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后兴隆地村,这是当地一个传统养驴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养驴。庭院里、道路旁,一头头毛驴悠闲地嚼着草料。
“目前,全村驴存栏量为1300多头,户均3头,今年的出栏量达到500头,仅此一项就为全村老百姓增收100万元以上。下一步,我们将努力扩大养殖规模,打造"塞北养驴第一村"。”村委会主任陶致富自豪地说。
“前几天我一头驴卖了2700元,一头驴就是一个小银行啊。”今年66岁的农民孙玉荣乐呵呵地告诉记者。村里的农民改良员鞠瑞民更是驴产业的受益者,“我这里是驴改良站,今年养了3头种驴,除去成本,一年有十几万的收入。”
旗农牧业局局长哈斯巴根介绍:“巴林左旗属于半农半牧区,牧草和作物秸秆年产量达6亿公斤以上,养驴的成本相对较低,加上具有悠久的毛驴养殖传统,全旗7.4 万农户中至少80%的农户饲养毛驴。”
“巴林左旗大多数农户都有20亩以上土地,多的达50多亩。按每5亩作物秸秆养殖一头毛驴计算,一个农户饲养三五头毛驴,甚至七八头,都不用考虑饲草问题。”巴林左旗家畜改良站站长刘宇国分析。
刘宇国说,近年来,该旗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家里留下的多是老人和妇女;毛驴几乎不得病,性情比较温顺,老人和妇女都能驾驭,所以现在大多数农户都喜欢养上几头毛驴。
目前,巴林左旗的驴年存栏量为16万头,占赤峰市驴存栏量的28.17%,为整个内蒙古驴存栏量最多的旗县。该旗也因此发展成了我国北方最大的毛驴交易集散地,年交易量在15万头以上,远销到了广东、福建、浙江等省市。
村里年过七旬的武占学养了一辈子驴,“以前没想到养驴会这么挣钱。这几年政府与东阿阿胶(000423,股吧)合作,鼓励用乌驴改良本地驴,产下的驹子,个头大,生长快,我准备明年把4头本地驴全部更新为乌驴。”
哈斯巴根介绍说,我们的思路是“依靠政府与企业"两个轮子"的共同发力,快速提升肉驴产业”。为此,2007年9月,巴林左旗与山东东阿阿胶公司合作建设“内蒙古赤峰肉驴产业示范基地”。由东阿阿胶公司控股成立内蒙古天龙食品公司投资1000万元建设的肉驴屠宰一期工程已竣工投产,年屠宰能力达10万头,是国内第一条较为现代化的专业屠宰驴的生产线。这一项目的落成,极大地带动了周边地区肉驴产业的快速发展。
巴林左旗政府还与东阿阿胶公司共同出资200万元,建立“内蒙古巴林左旗·东阿阿胶扶贫基金会”,连续举办肉驴改良技术培训四期,累计培训学员391名。
为了让驴产业真正成为农民的摇钱树,巴林左旗政府对于引进优质种驴,规模养殖场给予扶持;同时协调信贷,培育肉驴饲养重点村与专业大户。
此外,由天龙食品公司牵头,成立了巴林左旗天龙养驴专业合作社。几年来,合作社建立改良点54处,巴林左旗每头驴平均出栏体重增加了50公斤。
目前,驴产业已成为巴林左旗畜牧业中最具潜力、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也是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产业。不久前,巴林左旗在全旗10个村实施肉驴养殖连片开发扶贫项目,计划到“十二五”末,项目区贫困户基础母驴存栏将达到5000头以上,实现户均年增收10600元。
在林东镇白音沟村,贫困户付广德通过抽签对号领到属于自己的基础母驴后,激动地说:“感谢党,感谢政府,我们村的老百姓脱贫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