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饲养管理技术和仔猪生长慢的原因
来源: 发布日期:2012-04-08 发布者:晓天 共阅833次
--、各阶段仔猪饲养管理技术水平【养猪技术】
经过反复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63日龄仔猪成活率达97%,平均体重达23.7kg,仔猪平均窝产仔12.2头,全群成活率达96.3%。现将仔猪阶段饲养管理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1 初生期
1.1 提高仔猪初生重的措施 近年来,我省部分水平较高的养殖场母猪所产仔猪初生重一般保持在1.4~1.5kg/头之间,达到这样的水平要做好一系列工作。首先,必须从后备母猪的培育做起。在“二元”母猪繁殖场中选择体躯较长、四肢粗壮、腰胯宽大、奶头7对以上的个体作为后备母猪,严格遵守“饲养到8月龄,体重达110kg以上,发情两次后,第三次发情配种”的原则。后备母猪在配种30天之前先注射乙脑疫苗2次,细小病毒疫苗2次。配种后30天内限制饲料营养水平,30天以后按怀孕母猪的正常营养需要饲喂。30~80天期间根据母猪的膘情进行定量饲喂,平均采食量增加到2.5kg/(头?天)的水平;膘情偏瘦、偏肥的可据实情适当加减饲料,但给喂量范围保证在1.6~3.0kg/天。80天以后增加母猪采食量,保证每天2.8~3.0kg/头,注意钙、磷的补充和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平衡性,只要能保持均衡的膘情即达到目的。母猪怀孕的后期是胎儿增重的关键时期,初生胎儿体重的2/3是在这期间增长的,所以提高初生重的关键是抓好该阶段母猪的饲养管理。在母猪怀孕后期可增加饲料的投放量,但切忌为了追求初生重而过量添料,这样会引起胎儿过大引起难产,特别是初产母猪易造成胎儿死亡而引起很大的损失。母猪在预产期前1个星期经清洗、消毒后转入产房。
1.2 初生仔猪的饲养管理 初生时的技术关键在于接生、确保仔猪吃上初乳、固定奶头、防寒保暖、防压、防病和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等几个方面。
1.2.1 接生 仔猪出生后,应及时擦干鼻、口和全身黏液,剪脐带(留3~5cm,并用碘酒消毒),然后放入保温箱内。接生结束后立即清除舍内胎衣和已污染的垫草,防止母猪吃掉胎衣养成咬食仔猪的恶癖。被污染的垫草不清除,污物会腐败引起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和散发恶臭,对仔猪的健康造成威胁。
1.2.2 确保仔猪吃上初乳 母猪分泌的乳汁分初乳和常乳两种。初乳主要是产仔后24小时之内分泌的乳汁,比常乳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免疫球蛋白(包括:LgG、LgA和 LgM、矿物质、维生素,可以提高仔猪抗病力,是哺乳仔猪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仔猪出生时,体内没有免疫抗体,缺乏免疫力,抗病力低。这是因为免疫抗体是一种大分子物质,由于猪胎盘构造的特殊性--母猪血管和胎儿血管在胎盘上由6~7层组织 (称为胎盘屏障)隔开,所以限制了母猪抗体进入胎儿体内。仔猪在初生的2小时内,肠道黏膜组织绒毛上皮细胞处于原始状态,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可以经肠壁吸收进入血液,使体内免疫力迅速增强。而出生后36~72小时,肠渗透性发生改变,吸收能力降低,加上免疫球蛋白在初乳中维持的时间很短,3天后仔猪能够吸收的免疫物质就降至最低水平。仔猪10日龄后才能产生自身免疫抗体,但速度慢。因此,让初生仔猪吃足初乳,是增强仔猪抗病力的重要措施。此外初乳中所含的镁盐具有轻泻作用,能促进胎粪排出;铁和维生素A、D的含量也是常乳的5倍以上。所以,初乳是初生仔猪不可代替的食物,如仔猪由于某些原因需人工哺乳或寄养,也应尽量设法让它吃到2~3天的初乳。
1.2.3 固定奶头 仔猪出生后有自行固定奶头的习性,但是有些仔猪由于各种原因固定不到合适的乳头,往往奶水较多的奶头都被比较强壮的仔猪抢到。因此,要使仔猪生长均匀、全活全壮,必须人为辅助固定奶头。乳猪生下来第一次哺乳之前,必须根据个体情况和分娩先后顺序调整固定乳头。一般青年经产母猪所产的仔猪个体差异不大,只要按“先出生者居后”的原则从最后有效乳头向前顺序排列即可。但也有些母猪乳房发育不整齐,仔猪个体差异大,所以要把初生的仔猪按“大个体居后”的原则,并兼顾选择乳房发育较好、奶水较多的奶头予以弱小仔猪固定。顺序排好之后,将奶头与对应的仔猪进行编号,母猪奶头的编号以示意图的方式挂在与栏位对应的墙上,仔猪在背上标记出其对应的乳头号。这样,每次吃奶时都要注意让仔猪与奶头对号入座,坚持3天,固定奶头的工作就基本结束。
1.2.4 保温防冻、防压、防病 由于仔猪出生时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低温特别敏感,因此生产中一定要做好保温防冻工作。分娩栏舍内应安装好保暖、防暑设备(各地可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进行设备调整安装,虽然仔猪的防寒、保暖工作是重点,但不能忽视过高温度的影响)。具体保暖工作中特别要注意7日龄以内仔猪的保暖工作,因外界温度与母猪体内温度相差很大,且7日龄内仔猪的体温调节机能极不健全。保温箱温度必须保持32℃左右,以后每周降低2℃,直到22℃。
二、仔猪生长慢六大原因【养猪技术】
断奶不合理
农户养猪多采取一次断奶法,断奶后立即上市,使子猪原来以母体为中心、同胞间共居、稳定舒适的生活条件突然发生了改变,子猪因一时难以适应而影响增重。应当在断奶前5~6天,逐渐减少子猪哺乳次数,直至完全断奶。此法对子猪生长十分有利。
补料不及时
子猪在哺乳阶段没能及时补上料,断奶后不能很好地进食,又没有奶水补充,引起生长缓慢,发育停止。一般应在子猪7日龄就开始补料,这样在母猪的泌乳量下降时,就能正式补上料,以弥补母猪泌乳量的不足。开始以香、甜、脆、易消化的饲料为主,以后逐渐改为正常饲料。
饲料及饲养方法不合理
断奶后,子猪不仅吃不上母乳,且饲料质量也很差,喂料中水多料少,日喂次数也由断奶前的6~8次急剧减少到3次,这些条件的剧烈变化使子猪的正常发育受到阻碍。因此,购猪时就要详细询问卖主对猪的饲养管理情况,做到饲料保质保量逐渐过渡,精青粗饲料逐渐过渡,饲喂次数由多到少逐渐过渡。
环境条件变化太大
子猪断奶以前以母体为中心,同胞间共居。断奶后,一般是一猪一圈,子猪短时间内不能适应这种孤独的生活,特别是冬季的寒冷天气,吃不好睡不好,容易发生多种疾病,甚至死亡。所以,在购猪时,要尽量多了解其原来的饲养情况,为子猪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饲养条件的变化要逐渐进行。
管理粗放
现在农户养猪一般是一猪一圈,有的猪吃食、睡觉、排粪在同一地点,加之不勤打扫、垫圈,造成环境污秽,卫生条件极差,特别是在冬季,很容易引起猪感冒、下痢等一系列疾病,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对生长发育极为不利。在实际养猪生产中,可根据吃食快慢、性情好坏以3~6头为一圈,这样猪争食,生长快,并做好调教工作,使其定点吃食,定点排粪便,定点睡觉,保持环境卫生。
防疫、去势时间不对
农户购猪多到集市,在购买的同时进行防疫与去势。这样断奶、防疫、去势三种不利因素一齐加到子猪身上,使子猪在很长一段时间体重恢复不过来,严重影响了猪正常的生长发育,猪生长缓慢,形成僵猪,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一般不留种的小公猪可在20日龄、小母猪可在30~40日龄进行去势,为预防某些传染病,可在30日龄前进行猪瘟疫苗的注射,丹毒疫苗可在3月龄进行。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豫ICP备10211513号
兽药直销网|兽药行业网络直销的首选网站-兽药直销网版权所有 © 2008-2017
兽药直销网|兽药行业网络直销的首选网站-兽药直销网只提供交易平台,对具体交易过程不参与也不承担任何责任。望供求双方谨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