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仔猪腹泻的应对措施 (一)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发布日期:2012-03-29 发布者:晓天 共阅907次
目前,我国多省发生猪大面积腹泻,以哺乳仔猪最为严重,给养猪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如果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发病猪场能采用有效、综合性防控措施,将会最大限度的降低发病率与死亡率。
一、发病时的主要特征
流行特点:腹泻主要发生在产房的哺乳仔猪,连续多批次发生,持续时间长,反复发生,可以连绵半年之久,发病率为50%~100%;保育猪也可发病,发病率在20~50%不等,往往出现顽固性腹泻,一般的控制方法效果不好。如果控制方法不得当,病猪死亡率可高达50~80%,本文来自猪场动力网。如果控制方法得当,不发生脱水与酸中毒,没有严重的并发感染,死亡率可大大降低;中大猪也可发病,但发病率不高,一般不超过30%,且多为一过性,5~7天后可自愈;母猪发病率很低,个别猪舍环境条件差,管理不好的猪场会发生腹泻,呈一过性腹泻,不经治疗可自愈。
大中型猪场发病较多,小猪场与散养户发生较少。所有的抗生素治疗无效,一般的抗病毒治疗(中药、细胞因子,卵黄囊抗体等)基本无效,反饲的方法在部分猪场有一定的效果,但不理想,内服补液盐或腹腔补液可以延长病程,但难以改变结果。
临床症状:发病猪以哺乳仔猪为主,多在出生后3~4日龄发病,最早可以出生后第2天发病。开始部分猪呕吐,呕吐物为黄白色乳凝块与胃液,体温在40度左右,部分病猪体温正常,紧接着开始腹泻,腹泻开始后呕吐多半会停止,体温也恢复正常。粪便性状均是黄色稀粥样,也有的呈黄绿色水样。腹泻初期多保持吮乳,脱水发生较快,严重的仔猪一夜之间就会出现严重的脱水,眼球下陷明显,病猪消瘦,病程1~3天,最长也不过3~5天,死亡率几乎100%,也有的一窝可剩下1~2头。奇怪的是有的猪场做过这样的试验,新生哺乳仔猪吃奶后2~3天开始腹泻,如果不让它吃奶则腹泻率明显下降。哺乳仔猪如果提前断奶,则腹泻停止。是否母乳中带毒或含有毒素?
剖检变化:小肠大肠粘膜有轻度至中度充血或出血,部份病例肠壁有不同程度变薄,肠系膜淋巴结髓样肿或轻度出血,肠内容物呈稀粥样黄白色,部份病例无肠内容物;肝脏肿大,色淡,质地变硬;肾脏肿大,包膜不易剥离,肾皮质色淡,切面上部份皮质结构较模糊;心肌松软色淡,心脏横径增大,冠状脂肪呈胶冻样浸润。
二、发病原因分析
关于本病的发病原因一时间呈众说纷纭,现在基本确定最主要的病原是猪流行性腹泻(PED)的变异病毒。
粪便性状均为黄色稀粥样,也有的呈黄绿色水样。
相关发病原因有以下几种:
1、流行性腹泻:相关部门已在腹泻猪中检出大量的冠状病毒(流行性腹泻),而且初步确定为PED的Ⅱ型病毒。去年冬的腹泻并非只有中国发生,东南亚许多国家也发生了腹泻。韩国最早鉴定出为PEDⅡ型病毒,我国的检测结果与韩国基本相同。
2、耐药性大肠杆菌:2007年以来,有一种超级耐药的大肠杆菌,对几乎所有常用的抗生素都产生的耐药性。在腹泻猪中也检测到了大量的耐药大肠杆菌。
3、博卡病毒:在腹泻猪中检出一种病毒—博卡病毒(KboV),开始认为是这一轮腹泻的元凶,但后来发现未发生腹泻的猪体内也可检出这种病毒,所以不太可以是发病的主要病原,最多是帮凶的作用。KboV属细小病毒,与猪细小病毒(PPV)同一科,都是DNA病毒。KboV从猪体内发现之前,已经从人和牛身上发现。这是一个2000年后发现的新病毒。主要引起人的体温升高、下呼吸道病为主。
4、中毒性因素:据报导,有关部门对哺乳仔猪腹泻的母猪进行检测,发现中毒指数非常高。但究竟是什么毒素却不得而知,可能是病毒、细菌的内毒素,也可能是霉菌毒素等。
5、其它病毒:有的猪场检出了大量的轮状病毒,也有的猪场存在蓝耳病病毒、猪瘟病毒。
综合上述情况,可以断定这轮腹泻并非单一病原。另外,不同的猪场发病表现不完全相同,检测出的病原也多种多样。同样的方法,对不同的猪场控制效果也不尽相同。所以,这轮腹泻应该是以流行性腹泻Ⅱ型病毒为主,其中有轮状病毒、蓝耳病病毒、猪瘟病毒、博卡病毒等参与其中,同时存在耐药大肠杆菌等细菌的继发感染,中毒性因素也普遍存在。所以,一些专家称之为哺乳仔猪腹泻综合症。
三、有效的应对措施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豫ICP备10211513号
兽药直销网|兽药行业网络直销的首选网站-兽药直销网版权所有 © 2008-2017
兽药直销网|兽药行业网络直销的首选网站-兽药直销网只提供交易平台,对具体交易过程不参与也不承担任何责任。望供求双方谨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