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水肿病
来源: 发布日期:2011-10-05 发布者:晓天 共阅941次
概 述
猪水肿病(Edema disease of pigs)是断奶前后仔猪的一种急性散发性肠毒血症疾病,又名猪胃肠水肿。一般认为本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其血清型常见的是O139:K82(B),02:K(L)、08、O38和O141等菌株。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运动共济失调,惊厥,局部或全身麻痹及头部水肿。剖检变化为头部皮下、胃壁及大肠间膜的水肿。本病在我国较多地区有所发生,死亡率较高,给仔猪培育造成较大损失。
病 原
大肠埃希氏杆菌(E.coli)是中等大小(0.4~O.7µm×2~3µm )、两端钝圆的杆菌,散在或成对,不产生芽孢,约50%的细菌具有周身鞭毛,能运动,部分菌株有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大肠杆菌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pH为7.2~7.4。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长出隆起、光滑、湿润的乳白色圆形菌落;在麦康凯和远藤氏培养基上形成红色菌落;在伊红美蓝琼脂上形成带金属光泽的黑色菌落。在SS琼脂培养基上生长不良或不生长。致仔猪黄痢或水肿病菌株在绵羊血液琼脂培养基上呈β溶血。
所有的菌株能迅速分解包括葡萄糖、乳糖等多种碳水化合物,产酸产气。还原硝酸盐,产生靛基质,不产生硫化氢。MR试验阳性,VP试验阴性,不液化明胶,不分解尿素,不利用柠檬酸盐。某些血清型大肠杆菌还有其特殊的生化反应。
大肠杆菌的抗原结构和血清型较为复杂,根据菌体抗原(O)、鞭毛抗原(H)及荚膜抗原(K)的不同,构成不同的血清型。现已知O抗原有173种,H抗原64种,K抗原103种。血清型用O:K:H表示,如08:K25:H9,08:K88,0166:H27等。
近些年,菌毛抗原也用于血清型鉴定,最常见的血清型K88、K99、987P,现分别命名为F4、F5、F6。在引起人和动物肠道疾病的血清型中,有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肠产毒素大肠杆菌、肠侵袭性大肠杆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为近年来新发现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根据大肠杆菌对人畜致病性不同,分为:①肠产毒素大肠杆菌,借助于菌毛的附着因子,黏附于小肠黏膜表面生长繁殖,产生耐热和不耐热肠毒素,引起肠炎和腹泻;②肠致病性大肠杆菌,不产生肠毒素,是引起婴儿腹泻的病原,病原黏附在小肠肠壁细胞表面引起腹泻;③侵袭性大肠杆菌,不产生肠毒素,能侵袭大肠上皮细胞,引起炎症和溃疡,发生腹泻和血便。④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是近年新发现的大肠杆菌,主要引起人出血性血便,其主型为O157:H7。
大肠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潮湿、阴暗温暖环境中,能存活1个月;在寒冷干燥环境中存活时间更长;在水和土壤中可存活数月之久。60℃加热15min可杀死,兽医实际中常用的消毒药液和常用浓度作用下,短时间可被杀死。
流行病学
本菌在部分健康母猪和感染的仔猪肠道内存在,在一定条件下大量繁殖,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及环境,通过消化道传至其他健康猪。
本病主要发生于断乳前后的仔猪,以春秋产仔季节发生较多。在仔猪群中,部分仔猪常突然发病,迅速死亡。据对某些猪场观察,大多是生长快、体格健壮、营养良好的仔猪发病,常是仔猪群中突然急速死亡1~2头,其他仔猪不见发病;有时较多仔猪先后发病,有时一群仔猪中几头发病,而在远隔猪栏中的仔猪中又有几头发病。总的趋势是发病率差异很大,而致死率甚高,可达80%~100%,一般不广泛传播。
猪水肿病的发生,一般认为与以下应激因素有关。
(1)仔猪在断奶前后由于饲料和环境的急剧改变,管理不善,圈舍卫生条件差;或突然断奶;或缺乏维生素或矿物质等,引起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变化,促进某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引起发病。
(2)仔猪断奶后,喂给大量浓厚的精饲料,引起胃肠机能紊乱,有利于本菌的繁殖和产生毒素,诱发本病。我们曾多次观察到某些猪场发病,与此有关。
(3)气候变化,阴雨潮湿,由于寒冷的作用,使仔猪受凉,抵抗力减弱,本菌在肠内大量增殖,产生内毒素,并经吸收后引起速发性过敏反应,而使血管通透性增高,发生水肿。
(4)仔猪出生后,母源抗体的传递是通过小肠吸收母乳而获得。断奶前后的仔猪发病,与仔猪特异性抗体的减少或消失有关。出生后发生过黄痢病而康复的仔猪,一般不再发生水肿病。
临床症状
在疾病暴发初期,常见不到症状就突然死亡。发病稍慢的早期病猪,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多数病猪体温不高,有的升高到40.5~41℃,行走不稳,摇摆,四肢运动不协调。有些病猪无目的走动或转圈,或类似盲目乱冲。有的病猪前肢跪地,两后肢直立,突然猛向前跃;当各种刺激或捕捉时,十分敏感,触之惊叫,突然倒地,四肢乱动弹,似游泳样动作,空嚼磨牙,口流泡沫液体。后期反应迟钝,呼吸困难,声音嘶哑,腹泻或便秘。病猪常见眼睑水肿,严重时上下眼睑间仅现一小缝隙,然后逐渐延至颜面、颈部、头部变“胖”。病程较快,除最急性死亡外,一般在3天以内死亡或可耐过。年龄稍大的猪,病期可长至5~7天。
病理变化
病程长短不同,剖检变化不完全一样,主要的变化是水肿。上下眼睑、颜面、下颌部、头顶部皮下水肿,切开水肿部呈灰白色凉粉样,厚度可达0.5~1cm,流出少量白色或黄白色液体。
胃壁及肠系膜水肿最为典型。胃壁特别是胃大弯部显著水肿,在胃的肌肉层和黏膜层之间,切开呈胶冻样,流出清亮无色或呈黄白色液体,水肿厚度可达0.5~3cm。有的可见胃底黏膜出血。有时水肿病灶较小,须多切几处方可见到。贲门部也常见到水肿。结肠肠间膜水肿也很明显,整个肠间膜凉粉样,切开有无色液体流出,肠道黏膜红肿,大肠壁也发生水肿。严重时可见肠间膜呈红色,切开时流出淡红色液体,大肠浆膜有出血点,大肠黏膜红肿或见出血。
全身淋巴结几乎都有水肿,尤以肠系膜淋巴结明显。还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或出血变化。肺水肿,心包、胸腔、腹腔内积液,呈无色或淡黄色,暴露空气后很快凝固或呈胶冻样。脑膜充血,大脑间有水肿或有出血点。部分病例,还可见肺、喉头、胆囊、肾包膜、直肠浆膜等发生水肿,以及其他器官亦有出血和变性的变化。
诊断鉴别
猪水肿病诊断的主要依据是临诊症状及剖检变化。特点是断奶前后小猪发病,病程短,常突然死亡。发病大多是营养良好和体格健壮的仔猪。临诊症状主要是体温不高,四肢运动障碍,后躯无力,摇摆和共济失调,眼睑、颜面及头部水肿。剖检主要特征是胃大弯、肠间膜和淋巴结水肿。
实验室检查时,可从小肠内容物和肠系膜淋巴结分离出溶血性大肠杆菌,并鉴定其血清型。必要时进行动物试验。
本病须与营养不良性水肿相区别:营养不良性水肿,病程长,结膜贫血、黄染,一般无神经症状,尸体消瘦,皮下及体内脂肪呈胶冻样水肿,实质脏器呈营养不良性变性,如肝肿大,呈土黄色。改善饲养条件,增加蛋白质及青绿饲料后,常可逐渐恢复;从肠系膜淋巴结中分离不到溶血性大肠杆菌,缺乏水肿病的典型的临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
防治措施
(一)治疗 目前对本病缺乏特异疗法,国内介绍的治疗方法不少,但疗效都不高,一般以综合疗法较好。下面介绍的治疗方法供参考。
(1)硫酸镁(或硫酸钠) 15~30g,双氢克脲噻 20~40mg,维生素B1 100mg,加水一次投喂。
(2)链霉素1g,每日口服或两次注射,或链霉素0.5g,维生素B12200mg肌肉注射,连用2天。笔者曾在某些猪场应用,取得较好效果。
(3)链霉素1g,氢化可的松50~100mg,肌肉注射,连用3天。
(4)青霉素或磺胺药注射液,肌肉注射或加入5%葡萄糖盐水静脉注射。
(5)氯丙嗪每千克体重2mg,肌肉注射,或安乃近5mL,肌肉注射。
(6)5%~10%氯化钙和40%乌洛托平各5~10mL混合,静脉注射或腹腔注射。
(7)20%甘露醇30~50mL或25%山梨醇30~50mL,静脉注射。
(8)强心、补液中,加入维生素制剂。25%葡萄糖液50mL,樟脑磺酸钠0.1~0.2g,维生素C 0.5g,20%磺胺嘧啶钠15~20mL,静脉注射,每日2次,连用2天。
(9)亚硒酸钠在缺硒地区应用,有一定疗效。
(二)防制措施 本病的预防主要是加强断奶前后仔猪的饲养管理工作,尽量保持原窝仔猪上网培育;断奶不要太突然。使仔猪断乳逐步过渡,能较快适应独立生活;避免突然改换饲料;防止饲料单一或过于浓厚,增加维生素丰富的饲料。断奶转群时期,尽量减少应激。缺硒地区补硒有一定的预防效果。或用0.1%亚硒酸钠液,按每5kg体重颈部肌肉注射1~1.5mL,次日再半量注射一次。圈舍要干燥、清洁。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豫ICP备10211513号
兽药直销网|兽药行业网络直销的首选网站-兽药直销网版权所有 © 2008-2017
兽药直销网|兽药行业网络直销的首选网站-兽药直销网只提供交易平台,对具体交易过程不参与也不承担任何责任。望供求双方谨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