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呼吸道疾病的综合控制
来源: 发布日期:2011-09-17 发布者:晓天 共阅989次
猪呼吸道病综合征(PRDC)是一种由多种细菌、病毒、支原体、环境应激和猪只抵抗力降低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的总称。现代化养猪业最困扰的问题是呼吸道病,呼吸道病除了猪只直接死亡造成的损失以外,还给养猪业带来饲料转换率低、生长缓慢、推迟上市、以及管理上恶性循环等严重的经济损失。呼吸道病是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社会、环境、饲养管理、应激、传染病原、饲料、药物等等。在诸多因素中管理因素起重要的作用。改善管理和环境,许多呼吸道病可以减轻或控制。
呼吸道病主要表现及危害:咳嗽、呼吸困难、部份死亡;母猪流产、死胎、木乃伊、返情率高;仔猪及肥育猪体弱、腹泻、生长缓慢或停滞。本病自1995年以来,已成为影响全球养猪业经济效益的头号疾病。
猪呼吸道综合征(PRDC)的发病特点 本病多发生于13~20周龄的生长育成猪,5~12周龄的保育猪也可发生,发病率为25%~60%,病死率为5%~10%。日龄越小,发病死亡率越高;猪只不分大小、年龄及品种均可感染,有时呈地方性流行,寒冷季节多发;猪群饲养密度过大,不同日龄仔猪混群饲养,猪舍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温度和湿度过高或过低、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及二氧化碳等)浓度过高,饲料霉变;仔猪转群、运输、以及其他可能引起应激反应的因素等,都可促进本病的发生与流行。
最常见的呼吸道病有:猪喘气病(霉形体感染,MH),猪放线杆菌胸膜肺炎(APP)、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AR)。尤其是近年来由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及猪伪狂犬病的发生在临床上出现猪呼吸系统综合症(porc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 PRDC)。 其中常见的原发性病原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毒(PRV)猪肺炎霉形体(MHS)、猪流感病毒(SIV)、猪瘟病毒(HCV)。常见的继发性病原有:副猪嗜血杆菌(HPS)、猪萎缩性鼻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猪肺炎链球菌(SS)、多杀性巴氏杆菌(Pm)、沙门氏菌(Salm)
近年来出现的猪圆环病毒病,使呼吸道病的控制日渐复杂化,再加上当前养猪效益下降,环保的压力,养猪生产者的信心大受挫折。
以上各种疾病密切相关,常呈混合感染。从临床上看目前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单个发生时并不表现可见的临床症状,但可造成严重的继发性感染,各个猪场由于环境、设备、品种、饲料质量、管理水平的差异,其发病情况的严重程度及造成的损失都有所不同。
从临床表现上看: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病较严重,猪喘气病较轻微,因此,许多猪场往往对猪喘气病不够重视。由于猪蓝耳病的存在,使猪喘气病加剧,而猪喘气病的感染,破坏呼吸道上皮纤毛,从而引起APP、AR的继发感染;且猪喘气病往往呈慢性、渐进性和消耗性;故在预防猪呼吸道病时应着重做好对猪喘气病的控制。只要控制了猪喘气病,其它的呼吸道病便会减少。
目前,猪不同阶段呼吸道病发生情况:5-8周主要发生PRRS与猪链球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的混合感染,然后在13-14周龄主要发生APP、猪巴氏杆菌病和猪喘气病的混合感染。管理水平高一点的猪场在晚些时候如18-22周龄时发生猪呼吸道综合症。在保育舍混群和育肥期间发生的猪呼吸道综合症严重困扰了当前的养猪业。其中保育舍猪的呼吸道综合症的临床主要表现为:眼睛分泌物、结膜炎、发热、食欲减退、呼吸困难、消瘦、咳嗽;混合感染引起肺炎;死亡率高达10-20%。
对呼吸道病的控制要采取综合性措施,如改善饲养管理、免疫接种、药物预防等,并根据现场情况制订相应的措施。一般来说,对猪喘气病进行免疫接种,对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及猪萎缩性鼻炎进行药物预防。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呼吸道组织结构的特点与免疫功能和影响呼吸道正常生理的因素,以便更有效地防治呼吸道疾病。
呼吸道组织结构的特点与免疫功能:
呼吸道的免疫防御功能与呼吸道组织结构紧密相关。鼻孔细毛可捕捉大颗粒和碎片,覆盖整个呼吸道表面纤毛上皮,可分泌粘液,并通过纤毛的运动过滤空气,把捕捉到的颗粒移到喉头;进到肺泡的颗粒异物则被巨噬细胞清除。鼻甲骨和支气管的结构能清除呼吸时的气流,有利于颗粒沉着与上皮粘膜。防御系统受到干扰就会导致呼吸道的感染,引起呼吸道疾病。
影响呼吸道正常生理的因素:
灰尘:能携带微生物进入体内。多尘的环境会加重肺的负担,并影响肺的清除功能。
有害气体:对粘膜纤毛的清洁功能和肺泡巨噬细胞有毒害作用。
温度、湿度和通风的变化:能引起灰尘和微生物的增加,降低呼吸道防御功能。
临床上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一、猪喘气病(SEP)
猪喘气病又称猪地方性肺炎,广泛存在于集约化猪场,呈世界性发布,是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疾病。由于症状轻、死亡率低,故没有引起养猪者足够的重视。但由于患猪长期生长不良,特别当继发感染时也会造成严重的死亡。近年来,随着集约化养猪业的不断发展,猪支原体肺炎在我国呈现日趋严重的趋势。猪肺炎支原体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是引起猪呼吸道病综合征的主要原凶,也是最多发和最常见的病原。其次是猪的狂犬病病毒、圆环病毒2型及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发病时往往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混合感染或并发感染。搞好PRDC的防治,关健是要控制原发病原,在很多情况下主要就是猪肺炎支原体
本病的特征是:喘气、咳嗽、呈腹式呼吸;体温和食欲变化不大。剖检可见肺呈融合性支气管肺炎,在病肺的尖叶、心叶、中间叶和膈叶的前缘呈肉样或虾肉样病变。在感染的猪群中,临床病例主要发生在30公斤以上的育肥猪中。
通常肺炎支原体在PRDC中扮演着始作佣者和疫病第一感染者的角色,其感染后蓝耳病病毒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感染更加容易。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在支气管周围会有淋巴小结增生聚集,进一步感染会使机体的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趋向集中到支气管腔及肺部,这样就给PRRS病毒在肺部持续感染破坏营造良好的环境,降低肺泡巨噬细胞对病原的吞噬和清除能力,使肺脏对继发细菌感染(如APP/PM)的抵抗力下降,导致呼吸道免疫系统被抑制 。
任何年龄、品种、性别和用途的猪都能感染发病,以哺乳仔猪和刚断奶仔猪最易感染,患病后症状明显,死亡率也高。仔猪的感染大都由接触患有本病的母猪所致;病猪与健康猪同圈,同运动场直接接触时,通过飞沫经呼吸道吸入而感染本病。因此,在通风不良和比较拥挤的猪舍中,容易互相传染;病猪和隐性感染的带菌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许多猪场常因引种将隐性病猪引入本场而造成本病的流行;病母猪常使吃奶仔猪受到感染;在产仔季节,几窝仔猪互相串群或断奶后并群,互相传染,使本病在猪群中绵绵不断。感染猪则逐渐消瘦而后成僵猪或死亡,此时虽用再好的药物及疫苗往往也不见效,最好的办法是将重病猪淘汰,避免病原持续散播。尽管肺炎支原体与蓝耳病病毒的关系比较复杂,支原体感染,无论在任何时间(蓝耳病感染前、支原体与蓝耳病同时感染或蓝耳病感染后),均可使蓝耳病肺炎加重,病程延长;如受蓝耳病和支原体双重感染的猪,在感染后38天仍能看到明显症状,若仅有蓝耳病,感染后3周症状就基本消失。
二、猪伪狂犬病
病原:疱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毒株的致病性有差异;感染大多数的温血动物,都可引发伪狂犬病;猪是唯一的自然贮藏宿主;容易发生气源性传播(鼻-鼻、空气);猪发病后的结果变化很大(与感染年龄有关)。
猪群感染的途径:购入被感染的猪只、附近感染猪群引起的区域性传播。鸟、野生动物、人员。
猪场内伪狂犬病感染途径:临床病猪和亚临床感染猪的排毒(口鼻分泌物)、隐性带毒猪的重新排毒、商品肥猪是一大主要疫源、鼻与鼻接触、气溶胶吸入,可传播1.2英里、胎盘、阴道粘液、精液;污染物(饮水、食物、产床、衣服、建筑);鸟、鼠和野生动物的传播;各种伤口。
猪伪狂犬病对猪只的危害:怀孕母猪,胎儿死亡,木乃伊和流产;产体质弱和被感染的猪;降低繁殖力达20%左右。3周龄以下的仔猪:侵害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兴奋、呆立及四肢如游泳状、抽搐、转圈、颤抖);侵害消化系统导致厌食、呕吐和腹泻;死亡损失可达100%。生长和育肥猪:发热、呼吸道症状(易继发细菌性肺炎);耐过猪表现生长不良。
猪伪狂犬病隐性带毒猪对猪只的危害:猪只感染野毒后,耐过猪可能转为隐性带毒猪;病毒可在猪神经节(三叉神经节)内长时间存活;当猪只受到某种应激(如分娩)或抵抗力低下时,带毒猪能重新排毒,引起本病复发;隐性带毒猪是净化伪狂犬病的一大障碍;野毒抗体检测阳性猪不一定隐性带毒;接种疫苗能有效阻止或减少野毒的排放。
三 、猪放线杆菌胸膜肺炎(APP)
本病是一种高度致死性的呼吸道疾病,传播的方式是通过鼻与鼻的直接接触成吸入飞沫传播,因而存栏密度高对本病的影响很大。母猪是传染源。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在急性期发病率较高,死亡率也高,最高可达100%。一般情况下断奶后的猪多发。在以前未发生过的猪场,常常由于引进带菌猪或慢性感染猪而引起急性爆发,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发生过的猪场以慢性病例为主,主要限于断奶后的育肥猪。本病病原在外界的存活时间不长,容易死亡,所以环境因素与饲养管理是或得当,与APP 发生严重的程度有关。如棚舍通风不良、饲养密度太高、温度控制不当、猪群应激均可能引发本病。与其它呼吸道病如霉形体肺炎或猪巴氏杆菌肺炎混合感染可加重本病。
本病分为特急型、急性型和慢性型。特急型无症状而突然死亡。体温高达41.5℃,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有短期的腹泻和呕吐;没有明显的呼吸症状就卧地不起,后期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口鼻中流出泡沫样带血分泌物;口、鼻、耳、四肢末梢部位皮肤发绀,在24-36小时内死亡。偶而也有没有上述临床症状而只表现败血症变化而突然死亡的病例。急性型和慢性型常表现为:体温升高(40-41.5℃)、食欲减退、呼吸困难、咳嗽、喘气、口鼻流出泡沫样带血的粘液、耳尖及身体末梢部位发绀等。一般抗生素很难治疗。
眼观的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胸腔,肺炎多为双侧性,罹及心叶、尖叶和膈叶。急性型病例以多发性纤维素性出血性胸膜炎为特征,有败血症变化。肺切面呈紫色或灰红色肝变;最急性型病例切面湿润多汁,有血色液体,间质灰红色胶冻样增宽,肺脏不硬固。慢性病例以局灶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胸膜肺炎为主,肺脏呈暗红色硬固;切面有灰白色坏死结节,有结缔组织包囊,间质增宽,坏死结节大小不一,小如花生粒,大如鸡蛋样,多发生在膈叶上。坏死结节突出于肺脏表明或肺脏内部,结节处的胸膜和胸壁粘连,结节切面有微黄色灰白色脓样半固状液流出。严重者心外膜有纤维素与心包粘连,或者是整个肺脏与胸壁、横膈膜粘连。急性死亡者,胸腔积液呈粉红色或血色,肺脏红色肿胀,被覆纤维素膜,气管和支气管内充满血色泡沫样粘液。
引起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目前已知有12个不同的血清型,各型之间不能交叉保护。在我国已发现7、3、4、5、8、9型,其中以7型为主。如进行免疫接种的必须了解本场流行的血清型,使疫苗免疫具有针对性。
防制:猪群一旦感染上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就很难在猪群中清除病原,但良好的卫生气候有助于防止临床上发病。新发生的病例往往是由于把慢性感染猪或带菌猪和未感染猪的混群有关。
本病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急性病例及时治疗能够减少死亡,慢性病例肺脏已经形成病灶及粘连,治疗虽能减缓死亡,但患猪变成僵猪影响生长,逐渐消瘦或再感染其它肺脏传染病使病情加重而死亡。
治疗可选用泰妙菌素、氟甲砜霉素、替米考星、利高霉素、氨苄青霉素、青霉素、多粘菌素、磺胺嘧啶、喹乙醇。注射和饮水中加药同时进行效果较好,饲料中加药的效果不甚理想。药物治疗易产生耐药菌株。最有效的办法是免疫接种。
四、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AR)
本病是一种猪上呼吸道的慢性、渐进性的传染病。其病原主要有败血波氏杆菌、巴氏杆菌A型及产毒素D型菌。其致病机制是波氏杆菌首先在鼻腔粘膜上皮感染繁殖,破坏鼻腔粘膜,然后D型产毒素巴氏杆菌更容易繁殖并产生毒素,此后,这两种病原持续在鼻腔内繁殖,造成严重的持续性病灶。另外,D型巴氏杆菌的毒素对肝脏造成退行性变化,对饲料转化率及日增重有负面影响。
本病的传播方式是水平传播。母猪是传染源,通过呼吸道感染仔猪。本病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的疾病,存在与任何一个大量养猪的地区。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感染猪出现打喷嚏,鼻腔流出分泌物,呼吸道鼾声等鼻炎症状,进而出现泪斑,经常在畜舍周围器物经常在畜舍周围器物上磨擦鼻部或用鼻断拱地、鼻出血、严重者发生鼻甲骨和鼻骨萎缩,导致颜面部变形,鼻腔弯曲或歪向一侧,生长迟缓,以2-5月龄猪只发生最多到100公斤会推迟20-30天。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本病的危害:发病率在20-80%,每头病猪的经济损失在8-16元;生长不良、 屠宰猪大小不整齐、出栏时间延长;饲料转化率降低;药物治疗费用增加。
影响萎缩性鼻炎发生的有关因素:猪群的免疫力水平;高密度饲养;多种日龄猪的混合喂养;空气质量差-通风不好;营养不良;遗传因素等。
预防和治疗:给母猪接种疫苗,提高仔猪的母源抗体水平,预防萎鼻的发生,有助于带菌猪的减少;抗菌药物的预防和治疗;加强管理(如早期断奶和全进全出);改善环境;种猪的净化,坚持自繁自养,严防购进病猪或带菌者,对病猪或可疑病猪坚决淘汰,及时消灭传染源。治疗:饲料中添加泰乐菌素100ppm,青霉素50ppm,磺胺二甲氧嘧啶100ppm;或用土霉素600ppm;连用3-4周;病猪链霉素或丁胺卡那肌肉注射进行治疗。
五、副猪嗜血杆菌病
猪副嗜血杆菌(HPS), 又名格拉泽病,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可以影响从2周龄到4月龄的青年猪,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随着世界养猪业的发展,该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影响养猪业的典型细菌性疾病。由于饲养技术的调整进行不当,以及突发新的呼吸道综合征,使得该病日趋流行,危害日渐严重。在我国,随着养殖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副猪嗜血杆菌在各猪场引起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的情况屡见不鲜。
副猪嗜血杆菌是早期定居菌,有多种血清型,血清型15种以上,十分复杂,各血清型之间缺乏交叉保护。母源抗体可保护仔猪至四周龄左右,因而好发于保育猪(断奶后的多重应激)。发病率一般在10-15%;死亡率可达50%。发病的严重程度与其它外界因素有关,SPF猪对不同血清型的反应差异很大。应激、有其它病原如猪肺炎支原体、蓝耳病存在时,给养猪业造成的巨大损失。
副猪嗜血杆菌病临床上可见病猪发烧、食欲不振或拒食;呼吸困难;关节肿胀、跛行、运动不协调;身体末梢部位发绀乃至死亡。耐过猪被毛粗乱、咳嗽、呼吸困难、生长迟缓。剖检可见浆液性-纤维素性多发性浆膜炎和多发性关节炎。肉猪表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厌食;呼吸困难、咳嗽;反应迟钝;尖叫(疼痛);关节肿胀、跛行、颤抖、 共济失调;皮毛粗糙而消瘦。怀孕母猪流产(高热);泌乳母猪(跛行)母性改变,被毛粗乱而消瘦、跛行、呼吸困难、咳嗽。
预防:①免疫接种,母猪疫苗接种,保护四周龄之內的仔猪,仔猪进入保育期后接种疫苗;免疫效果会因血清型不同而降低。②改善饲养管理。③早期断奶。④使用敏感性抗生素的保健预防。
治疗:①猪场爆发疾病时,应作全场猪群投药。②药物的选择:头孢菌素、第四代青霉素(阿莫西林)、庆大霉素;羟氨苄青霉素、壮观霉素、泰妙菌素+强力霉素、泰妙菌素+增效磺胺等
六、猪流感
猪流感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猪呼吸道疾病,也是猪呼吸道综合症主要的原发性疾病,其特征是猪群突然发病,持续高热(40-42℃),病程5-10天。病猪反应迟钝、卷缩、扎堆、昏睡、呼吸困难、咳嗽、流鼻涕、打喷嚏、采食量下降、增重降低、推迟约2周上市;感染母猪流产、不孕。
猪流感属于A型流感病毒,其亚型较多。目前,对猪群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主要是H1N1和 H3N2亚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感染猪只很少死亡,当发生慢性经过时可由猪肺炎引起较高的死亡率。H3N2发病率接近100%,成年猪死亡率超过4%。如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混合感染,育肥猪死亡率个别可高达20%。怀孕母猪流产率超过10%,分娩率下降5%-10%。产房母猪死亡率增加到4%-5%。
猪流感病毒可以破坏感染猪的呼吸道纤毛系统,为休眠状态的病原体打开了门户,为继发病原体如猪肺炎霉形体(支原体)、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败血波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等搭起舞台。也常与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PRRSV)、猪肺炎霉形体并发感染产生协同致病作用。90-100公斤生长猪感染H1N1或 H3N2,可推迟上市20-30天,还包括病猪淘汰、死亡、治疗费用、饲料转换率下降等,损失非常严重。
猪呼吸道病的综合防制措施:
改善饲养管理:①全进全出:在每批猪进栏前彻底消毒。②相同日龄的猪在一起饲养,不同批次的猪尽量不放在一起饲养,防止因混群而引起的打斗造成应激所致免疫抑制。③合理的饲养密度,同一猪舍不要饲养太多的猪只;同一猪栏不要饲养太多的猪只;密度太高会引起群体应激造成打斗比例增加,肺炎发病率上升。
环境控制:①温度:不宜的温度对呼吸道影响很大;冬天注意防寒保暖,夏天注意防暑降温。②通风:通风率越低,肺炎发病率越高。采取必要的措施,改善通风,降低空气有害气体的浓度。猪舍要有良好的通风换气系统和独立的粪尿排放系统,加强通风换气,保证舍内空气质量,尽最大限度降低氨气,硫化物及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污染。
免疫接种:由于预防支原体的药物既不但昂贵,而且针对性的药物又很少更况且容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对支原体肺炎采用疫苗是最方便和最有效的方法。疫苗接种可以诱导抗猪肺炎支原体的保护性免疫力产生,还可以同时诱导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另外必须对猪伪狂犬病和萎鼻进行免疫,特别是公、母猪。对伪狂犬病的免疫建议程序是:①后备种猪:8-10周龄首免,14-16周龄二免②种猪:每4个月全群免疫一次或产前3-8周免疫。③商品猪:8-12周龄免疫。对萎鼻的免疫建议程序是:母猪产前接种疫苗,保护仔猪。首次约在母猪产前6周和2周各一次肌肉注射猪萎缩性鼻炎灭活疫苗(如辉瑞公司克伟),以后每次约在产前2周接种一次,仔猪通过吃初乳获得高水平的母源抗体,可使仔猪获得3-4个月的保护力。
药物控制:为切断疾病传播环节,可从以下阶段进行药物预防,能有效的控制和减少猪呼吸道病综合征的发生。①哺乳母猪:母猪产前产后各一周每吨饲料1-2公斤利高44,鱼腥草5公斤; ②仔猪: 新生仔猪分别于3、7、21日龄实行三针保健计划和程序性驱虫;③断奶猪饲料中添加有关药物;④育肥猪:驱虫、间歇性饲料中添加有关药物。④对新引进的猪应隔离饲养并预防性投药。如已经发病的先用大剂量的抗生素治疗,在实施预防性投药,以防复发。投药方法如下:A、策略性用药:在疾病即将发生时用药。B、连续用药:一般可在流水生产的猪场使用,即在整个保育期间全程用药;C脉冲式用药:即以一定的间隔短期用药如2天用药5天停药的方法,同时使猪群产生免疫力。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豫ICP备10211513号
兽药直销网|兽药行业网络直销的首选网站-兽药直销网版权所有 © 2008-2017
兽药直销网|兽药行业网络直销的首选网站-兽药直销网只提供交易平台,对具体交易过程不参与也不承担任何责任。望供求双方谨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