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种蛋孵化率的几点关键措施
来源:《畜禽业》 发布日期:2011-05-12 发布者:晓天 共阅700次
与家畜相比,家禽的繁殖过程更为复杂:家禽胚胎的发育是从体内开始而又在体外完成的,前一阶段依赖母禽体内环境条件,后一阶段胚胎完成发育则依赖一个合适的外部环境条件。家禽的人工孵化即是创造这样一个合适的外部环境条件,它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综合性工作:品质优良的种蛋是取得良好孵化效果的内在和首要前提,而合适的温度、湿度、通风、翻蛋和良好的卫生防疫管理则是家禽胚胎正常发育所必备的外在环境条件。因此,要提高种蛋孵化率,就必须搞好种禽的饲养管理和繁育工作,加强种蛋管理,保证合适的孵化条件。
1 提高种蛋的受精率
1.1 饲养优良种禽
以鸡为例,现代商品鸡品种多是以现代遗传学、育种学为基础,经过复杂的三系、四系甚至五系配套繁育而成,并且为长期的生产实践所证明。一个高产品种的育成来之不易,它所具有的深厚遗传学基础决定了非原种鸡场的定期(一个产蛋周期)引进更新鸡群的必要性,也是现代鸡场进行合理分工和高效专业化生产的前提。实际生产中常会出现祖代、父母代甚至商品代鸡场自行留种的现象,实践证明这样做得不偿失:后代鸡群生产性能急剧下降,遗传分离现象严重。因此,适时和定期引进更新种鸡是保证生产高效的基础,也是提高种蛋孵化率和雏鸡健康水平的生物学基础。
1.2 加强种鸡饲养管理,提高种蛋合格率
1.2.1加强种鸡育雏育成期管理,保证种鸡开产质量:1~14周龄为种鸡的育雏育成期,虽只占种鸡整个饲养周期的1/5左右时间,但却是种鸡产蛋期稳定高产的基础。
(1)合适的温度、湿度和通风。进雏前应对育雏舍进行预热;1~2日龄时舍温为34~35℃,相对湿度以60%为宜,以后逐渐降温,至一周龄时为28℃。应尽量避免舍温在一天内上下起伏6℃或更多,以防止诱发传染性法氏囊病和呼吸道病。通风的原则是保证鸡群温暖的前提下适宜进行,以提供充足的氧气,降低舍内氨气等刺激性气体和水蒸汽浓度;如是秋冬等寒冷季节,通风宜选在晴天的中午进行,以免舍温降低过快而产生应激。
(2)合适的光照制度。光照对鸡的刺激主要是通过视神经达于下丘脑,下丘脑分泌促性腺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前叶,引起卵泡雌激素和排卵激素的分泌,使卵泡发育和排卵,并产生雌激素,引起母鸡输卵管发育并具备生殖功能。因此,加强对种鸡育雏育成期光照制度的管理,使其在合适的时期达到性成熟,对于确保种鸡开产后迅速达到产蛋高峰和延长产蛋高峰持续时间具有重要意义。一般说来,蛋种鸡育雏育成期光照程序为:1~2日龄24h,3~7日龄13h,从2~11周龄每周减少半小时光照,12~19周龄为8h。
(3)适时断喙。经过多年实践和研究,我们认为断喙最佳时期是20日龄左右,太早不易控制质量,青年期还要进行二次修喙,增加了应激;太晚则喙质较硬,断喙时难操作,损伤还大。断喙时间一般每只鸡为2.5g左右,太快则止血不完全。断喙长度以切去上喙的1/2,下喙的1/3,使上下喙对齐或下喙略长为宜,这样有利于鸡以后的采食和饮水。为了减轻断喙带来的出血和应激,在断喙前后几天内应在饲料中多量添加复合维生素,尤其是VC和VK;断喙后料盘中的饲料要有一定厚度,以利雏鸡采食。
(4)体重控制。体重是一项重要的综合性指标,要获得好的生产成绩,种鸡一生的体重管理相当重要,因为体重控制的好坏与表现的生产性能关系密切。好的育雏育成期体重预示着好的生产性能,而育雏育成期的任何问题都会体现在体重上。因此蛋鸡育雏育成期的体重控制对于产蛋期体重和稳产高产作用关键。
平均体重是一项基本指标,要求是达标,既不能过轻也不能过重。由于饲养条件的差异和早期频繁的免疫应激,许多鸡场雏鸡的早期体重达不到品种标准,但一般要求在6~8周龄时达到要求,最迟不超过10周龄。当8周龄体重达不到要求时,可适当延长育雏料的使用时间。因为育雏期一般不会严重超重,所以应敞开饲喂。育雏期体重达到要求后,为保证开产时鸡体有一个良好的体质,整个育雏期应将体重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应根据体重情况掌握适当的饲喂方式,体重过轻时可增加饲料的数量或改善饲料的质量,体重过重时可减缓饲料量的增加速度,但不宜减少饲喂量。育成期可适当限喂,特别是商品代鸡,在饲料质量稳定的前提下,可采用限制饲养的方法。育成期体重的增长应按生长曲线逐步增长,千万不能限制前期体重而在后期快速增长,否则将在开产期甚至整个产蛋期产生严重的问题。
体重的一致性是另一项重要指标,一般用体重的平均数上下10%以内的鸡数占称重总鸡数的百分比表示(为计算方便也可用标准差或变异系数)。体重的一致性对于蛋鸡来说有时比平均体重更为重要,因为体重一致性差时表面上平均体重达到了要求,但可能有许多鸡过重许多鸡却过轻。体重的一致性一般要求在80%以上。同平均体重一样,早期就应注意体重的一致性,因为一方面早期的一致性对后期的一致性有较大的影响,早期不注意一致性,随着鸡龄的增长,一致性会越来越差;另一方面,如果早期不注意一致性,到后期纠正时,会使大部分鸡的生长规律受到影响。体重的一致性差与饲养拥挤、疾病、断喙不当或营养摄入不当有关。育雏育成期发现体重一致性低于80%甚至低于70%时,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无论何种原因造成的问题,除了针对问题处理外,应迅速采用分群饲养的方法,即大、中、小的鸡分开饲养,采用不同的饲喂制度,并且在以后的饲养过程中不断调整鸡群,对于需采取分群饲养的鸡群来说,分群的时间越早越好。
称重的要求。称重的时间最好在清晨,若安排在下午则应尽量晚一点,且不宜在无光照的晚上再开灯称重。对于饲养状况良好的鸡群,育雏育成期每两周称重1次;对于有问题的鸡群,应增加称重的频次,宜固定在每周龄的最后一天进行。称重的数量可根据鸡群的大小决定,一般应称取总鸡数的5%;鸡群较小时称重数应不少于30只。称重的方法最好是随机抽样,但当鸡群为笼养或小区饲养时,第1次随机称取几个笼子或几个小区的全部鸡,以后即固定称这几个笼子或几个小区;大间饲养的鸡应按大间为单位分别抽样称重和计算,称重时在鸡舍的一角随机拦住一定数量的鸡,然后逐个称重,且拦住的鸡无论多少应全部称完,否则会导致数据的严重偏差。
1.2.2加强种母鸡产蛋期饲养管理,提高种蛋数量和合格率:种鸡产蛋期饲养方式有平养和笼养两种,但以笼养为好。饮水方式则以乳头式饮水器为佳,这样能保持饮水的清洁卫生。
(1)开产前的管理。开产前后母鸡自身的生理变化极大,包括性成熟和体成熟的变化,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产蛋高峰的准时到来和持久的高峰期。一般青年种母鸡在15周龄转入产蛋鸡舍,转群时应淘汰发育不良等残次鸡;转群前后3d应在饲料或饮水中多量添加电解多维,且尽量在夜间进行,并避免同时进行免疫注射等其它应激。在后备种母鸡进入产蛋期鸡舍后,应根据鸡群体重、采食、光照计划等调节饲养管理方案,饲料的营养成分也要采用过渡期饲料配方。
开产日龄的选择很重要。多年实践证明,罗曼蛋鸡在130~140日龄开产较好,开产后产蛋率上升速度快,产蛋高峰持续时间长。
(2)产蛋期的饲养管理。要保持高的产蛋率,产蛋期的最佳温度为15~20℃,理想的相对湿度是60%~70%,为此在炎热的夏季鸡舍内应安装降温系统,如湿帘系统等,可提高炎热季节的产蛋量和降低鸡的死亡率;冬季低温时则既要保温,又要做好通风,以提供新鲜空气和排除废气,防止呼吸系统疾病。
光照则是另一个重要的环境因子。密闭式鸡舍的光照程序为恒定一渐增法:转入产蛋鸡舍后,根据要求从18至20周龄开始增加光照刺激;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光照强度也逐渐增强,最后恒定在20~30勒克斯为好。开放式鸡舍应根据当地日照长短再补充人工光照,最后光照恒定在每天16h。
饲喂技术。产蛋期一般一天饲喂1~2次,自由采食,21周龄采食量为100g,以后每周增加5g,至25周龄后恒定在 120g左右;饲料配方则根据产蛋率的差异逐渐更换。喂料时料槽中饲料应分布均匀,且料槽要经常清扫以防霉变;观察鸡群,及时淘汰病残鸡和异常鸡;夜间闭灯后注意倾听鸡群发出的声音,尤其是冬季,以防呼吸道疾病的蔓延。作好生产记录,及时分析产蛋量异常的原因,采取相应处理措施,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1.2.3加强种公鸡饲养管理,提高种蛋受精率:种公鸡体质强健和良好的采精授精技术,是取得高受精率和高孵化率的重要前提。
(1)种公鸡营养需要。育雏育成期种公鸡的饲料营养水平与同时期的种母鸡近似,只须通过饲喂量控制:5周龄前自由采食,5周龄后每羽种公鸡投料量应比母鸡多4~6g,至育成中后期则应根据体重变化决定饲料饲喂量,19周龄以后种公鸡投料量应比种母鸡少20g左右。因为繁殖期种公鸡的营养需要量比种母鸡低,实践证明,采用代谢能10.9~12.1MJ/kg,粗蛋白11%~12%的饲料对繁殖性能并无不良影响,低蛋白日粮对维持种公鸡的的正常体重反而有利。而对于采精频繁的种公鸡,则可采用12%~14%的粗蛋白饲粮,在氨基酸平衡的前提下并不需要添加动物性蛋白饲料。多量添加维生素,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和VC等,如果维生素供给量不足会降低公鸡性活动,减少精液量和降低精液活力。一般种公鸡的维生素需要量在母鸡需要量的基础上增加30%。
(2)公母分开饲喂,加强选择。公母分开饲养能明显促进受精率和孵化率的提高,主要表现在控制公鸡体重方面,这样可以配制公鸡专用日粮和控制公鸡的饲料量。也有学者(豆彩红)认为,公鸡与母鸡分开而同养一舍能刺激母鸡性成熟,提早开产,显著提高产蛋数而不影响蛋重,从而能提供更多的优质雏鸡。
在孵化率的全部损失中,无精蛋占孵化总损失的40%左右,是孵化率低下的第一因素。这主要发生在种鸡开产后最初的4~6周和产蛋后期内,在这两个时期正确地管理好种公鸡能将无精蛋降低到最低限度。产蛋早期的受精率低下主要是由公鸡未达性成熟引起,为确保种公鸡比母鸡提前或准时性成熟,必须做到:在公鸡生长期维持标准体重;保持整齐度;公鸡应在19周龄转入产蛋鸡舍并执行15~16h的产蛋期光照。而产蛋后期受精率低下的主要原因通常是公鸡死淘率高而导致公鸡数量过少;公鸡的超重造成有效交配率的下降。解决方法一是控制公鸡体重,降低死淘率;二是提高输精量和输精频率。
在人工授精条件下,优秀的种公鸡在使用前应至少进行3次选择:第1次在40日龄,挑选健康活泼、发育良好、鸡冠鲜红的小公鸡;第2次在17~19周龄种公鸡上笼时选择第二性征好、体格健壮结实的公鸡;第3次在22周龄采精调教时,淘汰采不出精液或精液品质差和有缺陷的公鸡,种公鸡留存比例按公母1∶30~50并增加5%~10%的后备量计算。
(3)合理利用。小公鸡出壳后即进行剪冠,可防止成年后鸡冠被挂伤而感染。为防止打斗,种公鸡应单鸡单笼饲养,并要严格控制好公鸡的体重。日常饲养中,对种公鸡要限制饲喂,一般是早上喂料,到人工采精前3h吃完,这样既能节省饲料和控制公鸡体重,又可防止采精时粪便污染精液。
合理使用种公鸡能提高和保证整个繁殖产蛋期公鸡的活力,一般要求种公鸡连续采精3d休息1d,母鸡以5d输精1次,每次0.025~0.030mL为宜。
1.3 应用人工授精技术,提高种公鸡利用率和受精率
1.3.1调训:在公鸡使用前1~2周进行,先剪去公鸡泄殖腔周围羽毛,调训时隔日1次共3~4次。淘汰没有性反射采不到精液的公鸡。
1.3.2采精:采精时手势要正确,动作要迅速,并要防止精液被污染。
1.3.3评定精液品质:通过检查和评定精液品质,可以决定种公鸡的选留和科学制定人工授精计划。评定方法通常是检查精液量、精液密度和精子活力:合格蛋用种公鸡精液量一般为0.3mL,精子密度25~40亿个/mL,精子活力达八级以上。
1.3.4输精:输精时手法要正确,配合要默契;精液要新鲜,采出的精液必须在30min内授完,尽量缩短精液暴露时间;输精时间应在下午两点之后,夏季还要更晚些,每次输精量相当于原精液0.025mL,每只母鸡输入的有效精子数达6000万左右。首次授精倍量或第2d重复输精。输精间隔一般5d1次,夏季4d1次。
1.4 加强消毒与防疫
“防重于治”,日常饲养过程中注意搞好环境卫生消毒工作,降低鸡舍内病原数量,创造良好饲养环境,才能使鸡群健康生长,提高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进雏前应对鸡舍内外环境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应特别注意墙角、屋顶等卫生死角的清洗消毒;育雏育成中要形成定期消毒和紧急消毒相结合的制度。疫苗免疫接种必须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并且只能应用于健康的鸡群。因场制宜地制定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是预防和控制家禽主要传染病的关键措施;平时要定期对鸡群主要疫病的抗体滴度进行监测,以便适时指导防疫程序。疫苗接种要掌握正确的接种方法和接种时间,要保证疫苗质量和足够的接种量,并在开封后2h内用完。剩余的疫苗和包装瓶要用燃烧或蒸煮的方法进行消毒处理,切不可乱丢以免遗毒。
2 加强种蛋管理
2.1 及时集蛋
产蛋后集蛋越早则种蛋污染的可能性越小,因此应每天集蛋4次以上。污染严重的种蛋不能孵化;窝外蛋也不应孵化,确实由于优质种蛋不足而必须孵化窝外蛋时,应在适当温度下严格清洗消毒,并与干净种蛋分开及时入孵。集蛋后种蛋应及时送种蛋库保存。
2.2 种蛋消毒
种蛋收集后应立即进行熏蒸消毒,一般每立方米用30mL福尔马林加15g高锰酸钾,在室温20~25℃、相对湿度60%~75%条件下密闭熏蒸20~30min。
2.3 种蛋的分级和贮存
合格的种蛋应在50~70g,剔除太大或太小的种蛋。贮存种蛋时应用专用贮蛋箱或蛋架车。种蛋的放置应该小头向下,但当贮存时间较长时应将蛋的小头向上且每天以90°翻蛋1次。理想的贮蛋室温度15~20℃,相对湿度为70~80%。蛋用型种蛋应尽量在产出后3~5d内入孵,超过6d则孵化率以每天4%的比例下降。
2.4 种蛋的运输
为保证孵化率,种蛋从种鸡场到孵化厂的操作和运输必须十分小心,避免剧烈震荡而造成蛋壳的破损,运输过程中还应防止高温日晒、雨淋及冻伤。
3 创造合适的孵化条件,提高出雏率
3.1 孵化流程
只能依据以下流程而不能逆转:种蛋收集→种蛋消毒→种蛋选择→种蛋贮存→种蛋预热→入孵→入孵消毒→孵化→落盘→出雏→出雏消毒→雌雄鉴别→注射疫苗→发雏出场。同时还要注意孵化环境的卫生和消毒。
3.2 种蛋的预热和入孵
种蛋送到孵化厂后,应先进入预热间在24℃条件下预热6~12h。将种蛋分级并放置到蛋架车上后推进孵化机。
3.3 熏蒸消毒
种蛋入孵后在孵化机内要进行2次熏蒸消毒,消毒要求:孵化机开机,每立方米用30mL福尔马林加15g高锰酸钾,在温度20~25℃、相对湿度60%~75%条件下密闭熏蒸20~30min,熏蒸结束后立即打开排风扇排出甲醛蒸汽。
3.4 孵化
孵化机应在入孵前1d开机检查和调试。孵化方式有分批入孵和整批入孵等,建议采用整批入孵为佳,因为整批入孵可根据胚龄规律而施温,既节电又便于彻底清洗和消毒,减少了交叉污染的机会。
在整个孵化期内一般要照蛋2~3次。照蛋的目的一是检查胚胎发育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孵化方案;二是剔除无精蛋和死胚蛋,计算受精率并指导种鸡饲养工作。照蛋应尽快进行,照完后并盘使蛋盘装满,以保证在孵化机内受热均匀。
3.5 落盘
一般在入孵后第19d落盘,同样要剔除无精蛋和死胚蛋并码满蛋盘。
3.6 出雏
蛋鸡出雏的高峰在20d加10h,肉鸡则是20d加16h。在70%雏鸡出壳后用半量(每立方米15mL福尔马林加7.5g高锰酸钾)法对雏鸡熏蒸消毒3min。雏鸡全部出壳并且有95%的雏鸡绒毛已干时立即出雏。
总之,种蛋孵化率的提高依赖于种鸡场和孵化厂的共同努力,只有在加强管理并且掌握每一步关键技术的前提下,才能取得孵化生产的稳产高产,才能生产大量健康优质的雏鸡。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豫ICP备10211513号
兽药直销网|兽药行业网络直销的首选网站-兽药直销网版权所有 © 2008-2017
兽药直销网|兽药行业网络直销的首选网站-兽药直销网只提供交易平台,对具体交易过程不参与也不承担任何责任。望供求双方谨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