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病防治综述
来源:鸡病专业网 发布日期:2011-04-04 发布者:晓天 共阅1035次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全球家禽行业日益朝着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尤其是在欧盟、北美、亚洲、中东和拉丁美洲表现得更加明显,不过,在家禽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如一些新的禽病的出现和一些病原出现了新的致病型,一些病原出现了更强毒力的变异株,给养禽业的正常健康发展带来了挑战。
而某些新出现的禽病和病原被认为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就已经控制了,现在它们又重新出现,这提醒人们养禽行业应该更加注意生产方式。以什么样的有效手段控制禽病,持续健康地发展家禽行业,保证禽产品安全,成为摆在全球业界面前的首要考虑的问题。放眼全球,当今世界养禽业禽病流行主要特点是一些过去曾经得到控制的疾病重又复发、禽病种类有增多趋势、新发病种类增多、病原体出现变异、临床表现症状不再典型、免疫抑制性疾病引起的多重感染日趋普遍、病原出现耐药性、某些禽病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某些人与动物共患病对人类的威胁增大等。对于我们国内来讲,近二十年来我国新出现的禽病主要有:鸡传染性贫血、禽流感、不同病型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病毒性腺胃炎、番鸭细小病毒病、鸡病毒性关节炎、产蛋下降综合征、禽网状内皮增生症、0亚群白血病、肉鸡腹水综合征等等。下面重点阐述以下十个对全球养禽业有重要经济影响的禽病。禽流感、传染性法氏囊病、梭菌性肠毒血症、心包积水—肝炎综合征、新城疫和其它副粘病毒感染、禽白血病、幼禽肠炎和死亡综合征、霉形体病、马立克氏病、球虫病。一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
禽流感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是危害养禽业最严重的禽病。1983-1984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及毗邻的州首次爆发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HPAI),其后在欧洲和拉丁美洲也有爆发,随后在东南亚2003年禽流感爆发达到顶点,使全球养禽业损失惨重。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地区,有10个养禽场爆发低致病性禽流感(LPAI),其后2002年H6N2在加州中部地区的商品鸡、火鸡和蛋鸡之间爆发传播,后来在南非、意大利、亚洲相继发现。某些LPAI病毒(H6和H7)在自然界中可突变为有高致病性的毒株。在工业化国家里,传统上控制禽流感的措施包括快速鉴定、建立检疫区防止向周边蔓延、集中焚烧(incineration)或深埋(bury)处理受染禽群和接触禽群及其排泄物,并实施监督程序(surveillance programs),以免疫情复发。国外发达国家遇到这类疫情,通常采用隔离、扑杀、建立以发病地区为中心的免疫隔离检疫区;而发展中国家,则较多采取将免疫接种纳入AI的控制程序中,与隔离检疫、完善的生物安全及扑杀相结合。疫苗免疫是根除AI的重要措施。2004年9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国际集约化畜牧展览会(VIV China 2004)上的中国肉鸡业发展战略主题峰会报告中,来自山东农业大学的崔治中教授谈了从禽流感的发生审视我国肉鸡业的安全生产问题,观点鲜明独到。他认为,虽然禽流感疫情可怕,但当AI爆发流行后,一旦采取措施控制住流感疫情,比如用疫苗免疫可以控制住,一般情况下,某个养禽场不会再发生禽流感疫情,相对于此,新城疫则不然,一个鸡场发生了新城疫,即使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住,但新城疫可连绵存在,所以对于国内大多数禽场而言,禽病防制首要的其实并不是禽流感的控制,而是新城疫的控制。国外对染疫禽群实行扑杀政策,是有一定条件作为基础的,这就是需要有提前规划、实验室检验人员、规章制定解释人员、良好的运输设施以及财政资金支持,首要的是,需要家禽生产者良好的合作才能完成。在发展中国家,商业禽场往往混合在一起,饲养的家禽一般用以维持生计,家庭散养的鸡群更容易成为禽流感病毒的贮主(reservoir),要想彻底清除几乎是不现实(impractical)。 2003年–2004年年初爆发的禽流感,使东南亚地区6个国家损失了约1亿只鸡、火鸡和水禽。虽然在持续三个月时间内得以最终控制大规模的爆发,尽管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和人力,但在某些发达国家如韩国和日本,仍然有零星禽流感发作个案。在泰国,之前所预期的控制疫情尽快恢复出口的乐观估计被证明仍然是期望大于现实。1994年在墨西哥爆发的HPAI证明使用疫苗免疫来增强家禽群体对病毒的免疫力是有效的,墨西哥使用灭活疫苗和禽痘病毒载体疫苗,意大利用DIVA原则来进行疫苗免疫均证明集中免疫是一种有效手段,可作为传统控制禽流感手段的有益的补充。 从初步统计结果看,实行诊断(diagnosis)、扑杀(depopulation)、免疫(vaccination)相结合手段,最终控制住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也证明了这一手段的有效性。彻底根除(complete eradication)HPAI不大现实,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有可能根除,因为有证据表明水禽与野鸟是禽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要想彻底消灭禽流感病毒,其难度还是很大的。在实际中,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阻止家禽与野生水禽直接或间接的接触,接触过水禽后要更换衣服、洗澡、消毒后才可进入家禽饲养场舍等。只要家禽与野生水禽或野鸟接触或者没有直接接触而是暴露在有野鸟或水禽的生活空间内,HPAI和LPAI就可能变成局部流行(endemic),永远不可能清除。注重生物安全是减少或避免家禽感染禽流感的关键因素,加强鸡场(舍)内外的隔离和消毒工作,对来往车辆、人员注意严格消毒,注意饲料、饮水卫生,注意不与水禽混养,不让野鸟进入等,再结合良好的饲养管理工作和良好的疫苗免疫程序等,控制住禽流感,不让禽流感影响家禽养殖业是完全可能的。
--------------------------------------------------------------------------------
二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1990年代早期,一种致命性更强的传染性法氏囊病(vvIBD)在荷兰南部的一些高密度家禽饲养场出现,以后,这种毒力更强的IBD病毒在整个欧洲迅速扩散,中东、南非和东南亚相继发生该病。最近血清学调查表明南美的巴西和委内瑞拉也鉴定出了存在vvIBD。
相比较于经典型IBD,vvIBD可使鸡群发生二次细菌性败血症(secondary bacterial septicemia)而使死亡率达到30%,因为二次大肠杆菌性败血症可使鸡群发生免疫抑制,所以死亡率非常高。vvIBD的出现,使得传统疫苗免疫不能起到有效作用,要采用更精深的免疫方案,通过在疫苗中增加低抗原性的中间因子来加强免疫。美国东北部的特拉华州、马里兰州、维吉尼亚州在1980年代中期出现了IBD变异株(variant strain),以后在整个行业内迅速蔓延,逐渐变成了优势血清型(dominant serotypes)毒株,这些新出现的病毒株现在也在中非出现。对这些变异毒株需要引入合适的活疫苗以及对种禽群用囊源性灭活疫苗(bursal-derived inactivated vaccine)进行免疫。
IBDV引起免疫抑制,出现超强毒株,抗原发生变异以及基因发生变化,引起世界禽病研究专家的高度重视,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株的出现成为育雏阶段危害严重的病原。
三 梭菌性肠毒血症(Clostridial Enterotoxemias,CE)
欧盟宣布撤消使用杆菌肽锌(zinc bacitracin)、维及霉素(virginiamycin)和另外三种抗生素促生长剂后,饲料中不再含有上述添加剂,因而导致了梭状芽胞杆菌(简称梭菌,Clostridium)在一定程度上大量繁殖,引起畜禽机体发生梭菌性肠毒血症以及肉毒中毒症。杆菌肽锌和维及霉素对抑制革兰氏阳性微生物(Gram-positive organisms)的生长非常有效,比如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会引起坏死性肠炎(necrotic enteritis)、溃疡性肠炎(ulcerative enteritis)以及坏疽性皮炎(gangrenous dermatitis)等。饲料中添加上述抗生素促生长剂后,一度较好地控制了这些疾病的发生,但随着药物的禁用,曾销声匿迹的坏死性肠炎等病又重新出现。由肉毒梭状芽胞杆菌(即肉毒杆菌,CL.botulinum)引起的肉毒中毒(botulism)也时常出现,并且临床上不大容易诊断出,尤其在不允许用药(drug free)的肉鸡和活火鸡饲养场更多发生。
--------------------------------------------------------------------------------
不使用预防性用药,生产者要时刻监督这些疾病是否发生,为防止发生,要求生产者将特殊的抗生素加入饮水中作为治疗用物质。甘露寡糖(Mannanoligosaccharides),作为一种竞争性抑制物质,与植生素(probiotics)一起,是否可以作为传统饲料添加抗生素的替代物目前仍然在评价中。
四 心包积水—肝炎综合征(Hydropericardium-Hepatitis Syndrome,HHS)
心包积水-肝炎综合征1987年首先在亚洲报道发生,当时是因使用污染了腺病毒(adenovirus)的SPF胚制作活疫苗试剂而引起,随后在拉丁美洲(Latin America)也发生了该病。对受染禽,要求疫苗免疫时必须使用灭活油乳剂或者水剂疫苗,而且不能经胃肠途径免疫,在家禽个体生长期内免疫不得少于一次。
HHS是一个典型的新出现的疾病,该病要求在整个生产环节中必须注意建立家禽生产的小环境(niche),以防止因环境应激(environment stress)和免疫抑制引起患病家禽发生侵蚀性损伤,从而使病情恶化,造成更大损失。
陈鸿军报道2002年5月荷兰南部肉鸡群爆发HHS引起西欧肉鸡业的广泛关注。HHS典型病变是:心包积水、心包囊炎性渗出、肝脏退行性变化、肝脏表面有灰白色坏死灶。HHS病原认为是腺病毒,当时在荷兰成功分离到,但感染来源仍不清楚。肉鸡感染HHS后,临床表现精神沉郁、羽毛松乱、精神差、不愿走动,感染两周后可造成20%的死淘率。许多免疫抑制病如IBD、MD、CIA等会促进HHS发生,因而,必须通过生物安全措施和接种有效的疫苗来控制HHS。
五 新城疫和其它副粘病毒感染(Newcastle Disease and other Paramyxoviral Infections)
新城疫在1920年代中期被正式鉴定,之后一直到现在,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养禽业均造成了大量的损失。在北欧、澳大利亚、美国南加州等地存在速发型新城疫(velogenic Newcastle Disease,vvNCD),vvNCD作为一种外原性传染病对养禽业造成持续不断的感染。
要想迅速根除此病,得花费巨大的代价。因存在多种致病表现形式,副粘病毒对养禽场的影响十分顽固,只要存在商业禽场的地方,均存在或多或少的感染。在许多地方,NCD变成了一种顽固的地方病。为了对付NCD,研制出了针对性强的新型疫苗,其中澳大利亚生产的澳源—V4疫苗具有热稳定性(heat-stable),这种疫苗可以不需要将疫苗冻干,能保持灭活疫苗的活性和稳定性,应用效果很好。禽痘和HVT(火鸡疱疹病毒)载体疫苗已经研制出,可以有效防制,但在许多国家,由于不具备使用基因工程疫苗的经验,存在疫苗登记注册、专利、费用等问题,还未得到广泛使用。
--------------------------------------------------------------------------------
新城疫是一个世界性养禽业难题,目前仍是危害大部分国家地区养禽业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养禽业的首要的家禽疫病。由于禽流感的存在,新城疫的临床症状不再具有诊断意义,确诊必须通过病原的分离鉴定。由于广泛使用疫苗,较好地控制了新城疫,但由vvNCD和低毒力新城疫病毒引起的鸡群产蛋下降、呼吸道症状以及低死亡率仍经常发生。
六 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AL)
禽白血病J亚群(ALV-J)的出现表明禽白血病在原种禽群(primary breeder)可垂直传播。1990年代早期至中期,世界肉鸡业受禽白血病影响比较严重,研究证明禽白血病J亚群是禽白血病病毒内原性E株与外原性A株或B株发生遗传交换而产生的新的病毒株,J亚群可通过垂直传播引起禽群发病,可通过感染群中受染个体排出传染物而使W亚群病毒散布传播,该病还可通过蛋、性垂直传播。ALV-J的早期鉴别诊断和血清学试验有助于避免原种禽及其后代受到感染。依据集中检测与根除疫病计划,耗费数百万美元代价,原种群有望可在三年内消除ALV-J感染。
澳大利亚采取Elisa、SPF细胞培养和RT-PCR等实验室手段对该病进行净化,成功根除该病。山东农业大学崔治中教授和扬州大学秦爱建教授对该病和病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
七 幼禽肠炎和死亡综合征(Poult Enteritis and Mortality Syndrome,PEMS)
幼禽肠炎和死亡综合征(PEMS)主要侵害火鸡。PEMS对于我国养禽业来说,是研究得比较少的疾病,它的出现,主要导致了国外养禽业特别是火鸡业的大量损失,该病可使幼禽死亡率上升,使火鸡发育迟缓。该病在1991年在美国北卡州(North Carolina)的火鸡中报道发生,虽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该病的特定致病因子目前还没有鉴定出来,初步认为是一种星状病毒(astrovirus)导致了该病发生,在有其它肠道病毒(enteric virus)和强毒株E·coli(virulent E·coli)协同作用(in synergy with)下,作为终端感染(terminal infection)而使该病以肠炎和最后死亡的形式表现,可以说该病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条件(multifactorial)作用下导致的禽病。加强生物安全措施,禽群间实施全面彻底的净化程序,实行全进全出(all-in and all-out),可有效预防该病发生,在不能控制该病的禽场,可转而饲养肉鸡或者散养鸡
--------------------------------------------------------------------------------
八 霉形体病(Mycoplasmosis)
尽管对原种场的肉鸡、火鸡采取了强化控制措施以消除霉形体病,鸡败血霉形体(Mycoplasma galliseptocum)和滑液霉形体(M.synoviae)仍然在许多国家的商业禽场里存在,难以彻底根除。经过大量的试验研究,目前已获得了不少十分有效的疫苗,如Ts-11和6/85株株疫苗,疫苗已用在商业蛋鸡后备鸡上。
一种新的禽痘载体疫苗Mg/疫苗已研制出来,该疫苗比弱毒疫苗有更大的优势,疫苗对鸡无毒,弱毒疫苗存在于呼吸道,可刺激抗体形成。此外,PCR技术可鉴别出鸡败血霉形体疫苗株与野毒株。目前法规制定者中意见还不一致,不太允许使用Mg/疫苗来免疫禽群。
九 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
自从1970年代使用DE7疫苗后,马立克氏病发生率大大降低,尽管控制%A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后数十年里,又出现了马立克氏病病毒致病力更强的强毒株,后来,研制使用1型(Type-1)疫苗,包含Rispen′s变异株)以控制MD。后来,研制出Type-2(SB-1)疫苗(二价苗),用Type-2疫苗强化的Type-3疫苗(HVT),不过,即使应用了Type-3疫苗,仍然不能控制MD的发生,除非严格采取生物安全措施,否则,不大可能控制住MD。生产上,必须将后备禽群隔离饲养至少四周,以获得有效的单价或多价马立克氏疫苗免疫程序的保护作用。
在美国,马立克氏疫苗通常作为常规免疫,给1.6亿只肉鸡近85%的后备肉苗鸡在一周龄内卵内注射(in ovo),马立克氏病作为一种免疫抑制病,其重要性还远未被完全认识。一些国家允许销售有MD表皮损伤的肉鸡,这种临床上表现的表皮损伤(cutaneous lesion)其实是羽毛囊泡中的淋巴细胞(lymphocyle)增生(proliferation)的表现。在美国和别的一些国家,肉鸡胴体显示有皮肤损伤或败血病或者肺泡炎症,表明可能是MD引起,对这些肉鸡应予淘汰。在肉鸡孵化场所,应进行预防性疫苗免疫以有效控制MD。
近年来,马立克氏病病毒毒力增强,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上世纪60年代以前,多以中等毒力为主,70年代后,由于火鸡疱疹病毒疫苗(MD-3)的使用,MD病毒株逐渐演变为强毒株vMDV。1983年,美国使用二价苗SB1+HVT,临床发病株变为超强毒株vvMDV,使用常规疫苗没有效果。目前,液氮保存的MD-1型疫苗CV1988(即Rispen’s疫苗株)仍然是最有效的疫苗。
--------------------------------------------------------------------------------
据焦新安、潘志明报道,基因工程疫苗(genetically engineering vaccine)是MD疫苗研究的重要方向和趋势,糖蛋白B(gB)和其它糖蛋白的基因正在禽痘病毒、HVT和致弱的MDV的病毒载体中得到了表达,这些载体疫苗可以诱导产生对MD的保护性免疫,但至今还没有一种可商业化使用。缺失突变苗是可供选择的一种策略,但由于没有足够的%AE基因组的操作技术和至尽仍未鉴定出与病毒毒力直接相关的基因,故进展缓慢。不过,人们现在掌握了创造突变毒株的新技术,将会对研究制造新疫苗带来促进作用。
十 球虫病(Coccidiosis)
球虫病目前仍然是影响禽场禽只存活(livability)与禽场效益(profitability)的主要限制因素。球虫病病原主要侵害的是机体的消化道。
饲料中添加抗球虫药(anticoccidials)有助于抑制球虫病发生,但是必须正确实行穿梭用药方案(shuttle program),并且持续不断地监测机体损伤是否出现以及在预防性用药过程中要不断地变换药物(或药物成分),才能有助于畜禽机体健康生长并发挥最佳生产性能(performance)。在美国,许多大型养殖公司里面同时也包含有一些化学合成抗球虫药车间(或厂),生产饲养过程中所用的抗球虫药和结束期用的离子载体类抗球虫药,全程贯穿用药,以有效控制球虫病发生。一旦某种抗球虫药产生了耐药性,比如迪卡拉杜里(diclazuri),在用了一个周期后,会消除当前流行虫株,但下个周期虫株可能会对此种药物产生抗性,因而应注意适时换药。
对禽群采用卵母细胞(oocyst)免疫技术,即从生命起源处进行免疫,以后在生长过程中加入离子载体,就会使目前所用的抗球虫药发挥有效作用,之后再回到传统的穿梭用药方案,以恢复生产性能。这种免疫方案和用药方案结合使用,对家禽疾病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
评价抗球虫药方案是否有效,依据的是个体存活率 、色素沉着(pigmentation)、饲料转化(feed conversion)、产量,最重要的是成本节约和效益提高指标等。尽管传统的卵囊免疫疫苗对种禽有作用,肉鸡行业采用这种疫苗还仅仅限制于在不使用药物(drug free)的方案情况下。否则,哪怕很微小的但可以测得到的品质降级,就必须得靠大量的销量才能弥补因品质降低而造成的损失。
球虫病目前仍是危害养禽业比较严重的疾病之一,由于许多以前对球虫很有效果的抗球虫药物被禁用,一些新型的离子载体类制剂和其它一些抗球虫制剂添加于饲料中,从而对球虫病的发生起到了很大程度的控制作用。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豫ICP备10211513号
兽药直销网|兽药行业网络直销的首选网站-兽药直销网版权所有 © 2008-2017
兽药直销网|兽药行业网络直销的首选网站-兽药直销网只提供交易平台,对具体交易过程不参与也不承担任何责任。望供求双方谨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