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是由细菌、病毒、支原体、环境应激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的总称,往往是入侵的或正常携带的病原体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危害断奶后的保育猪及早期生长的育肥猪,病猪的主要特征为咳嗽、呼吸急促、眼鼻分泌物增多、发热、厌食,猪只体重迅速下降。
呼吸道综合症对养猪业的主要危害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秋末、冬季和春季发病率最高,通常在30-70%,病死率在10-30%,主要发生于保育后期和生长育肥期,特别是在13-15周龄和18-20周龄。发病率30-50%,而死亡率较低。由于发病猪体温升高,所以采食量下降,生长速度缓慢,导致出栏时间延长10-25天。
病原体
1、病毒性病原体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Ⅱ型圆环病毒、猪流感病毒、猪巨大细胞病毒、包涵体鼻炎病毒等。
2、细菌性病原体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霍乱沙门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猪链球菌、化脓棒状杆菌、克雷伯氏杆菌等。
3、寄生虫性病原体
附红细胞体、弓形体、蛔虫、后圆线虫、猪球虫等。
4、其它病原体
霉形体(猪肺炎霉形体、滑膜霉形体等);霉菌与霉菌毒素(T-2毒素、F-2毒素等)。以上病原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是最主要的原发性病原,其次是猪肺炎霉形体、猪Ⅱ型圆环病毒等感染。
发病特点
该病多发生于13-20周龄的生长育肥,5-12周龄的保育也可发生,发病率为25%-60%,病死率为5%-10%,日龄越小的病死率越高。该病多散发,有时呈地方流行,并且寒冷季节多发。猪群饲养密度过大,不同日龄仔混群饲养,猪舍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温度和湿度过高或过低,有害气体浓度过大,仔猪转群、运输以及其他可能引起应激反应的因素等,均可促使该病的发生与流行。
临床症状
(1)多发生于6-10周龄的保育仔猪,有时1-3周龄的哺乳仔猪,最普遍的是10-20周龄育肥猪;
(2)体温升高,食欲下降或废绝;
(3)呼吸困难、喘气、咳嗽,呈腹式呼吸;
(4)眼结膜发炎,眼睛内分泌物增多,流泪,有时眼眶水肿;
(5)有的出现腹泻,喜堆卧在一起,生长缓慢、消瘦,死亡率升高。
防控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
①实行“全进全出”饲养模式;
②饲养密度合理,避免不同来源的猪群混养;
③猪舍要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消毒;
④防热降温,防寒采暖,防潮排水,通风换气;
⑤为猪提供适宜的温度与湿度,降低氨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浓度;
⑥定期对猪进行血清学监测,淘汰阳性母猪和公猪,减少垂直传播的机会;
⑦把好引种关,对引进种猪必须严格隔离检疫,确认无病,方可混群。提高营养水平,增强猪的抗病能力。
猪是通过摄取饲料中的营养物质来维持机体代谢和生长发育,当营养物质缺乏时,由于可造成机体抵抗力不同程度的下降,影响抗体的产生和吞噬细胞功能,容易招致疾病。通过提高猪群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水平,提高饲料的质量,提高断奶猪的采食量,每天供给猪足够的饮用水,以提高猪群对其它病原体的抵抗力,从而降低继发感染的发生率。
疫苗应用于健康猪,可产生免疫保护作用,但是必须是在良好的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才能发挥疫苗的最佳免疫保护效果,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接种相关疫苗,尽可能免疫母猪,通过母猪抗体来使仔猪获得保护。
猪场应检查和改进原有的免疫程序,注意加强猪伪狂犬病、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免疫接种,两种病毒性弱毒疫苗接种间隔时间应不少于7天,以避免产生免疫干扰作用。对于猪传染性胸膜性肺炎、猪气喘病、猪传染萎缩性鼻炎等的免疫接种问题,应根据各猪场的实际情况,选择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