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伴随一场春雨飘然而至,杨柳抽芽、青草泛绿、小河淙淙……处处涌动着浓浓的春日气息。
行走在大兴安岭地区十八站林业局十八站森林资源管护区“65”综合种养基地里,更是让人耳目一新。吊袋黑木耳、跳跃的冷水鱼、绿色生态牛羊……产业发展如同春天一样带给我们勃勃生机。
满园春色的景象,源自“强企富民”理念,深入人心,根植沃土。“壮大现有产业、培育新兴产业、谋划接续产业”的思路,助推着产业的发展和延伸。
管护区175名职工中,创业达105人,管护区经济年实现产值420万元,利润80万元,职工人均年增收达到1.2万元。
创业,管护区扑火队长王志明可谓第一人。那是2010年,他与扑火队11名成员萌生了饲养生态猪的念头,从考察、学习、平场地、建厂房,历经8个月的努力,硬是在一个坑洼不平的裸露山地上建起了养猪舍,当年养猪收入3万多元。尝到了甜头,先后几次扩大养殖规模,成立了“富康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打出了自己的招牌。有了名头,自然销路更广。纯粮喂养,自然受到人们的青睐。低廉价格,更是拓宽市场的一剂良方。现如今,年出栏生猪2500余头。经营辐射周边两县一局,生猪销售年创产值220万元,年利润35万余元。
养猪效益可观,有机猪粪肥料也成了种植户的抢手货。
管护区借机建起两栋400平方米的节能地热温室大棚。翠绿的黄瓜、油亮的菠菜、鲜嫩的芹菜……有机肥的滋润,10余种小菜鲜嫩欲滴,三四月份就登上职工的餐桌,局址的职工群众也尝到了新鲜。
管护区人创业有股子韧劲,不会就学,敢闯敢试。学技术走出去、请进来,他们养殖的黑木耳质优价高,远近闻名,200平方米的大棚竟然建起34栋,今年养殖木耳达60多万袋。有的职工一人就照看3栋吊袋大棚。也因此,管护区建起了菌包厂,年制菌包300万袋。成立了车队搞运输,集体经济日趋活跃。
管护区副主任戚克祥欣慰地说:“现在职工对创新创业积极性非常高,管护区不仅给大家提供场地和部分基础设施,还联系销售渠道,让职工更加安心发展经济。”
今年,他们与黑龙江天锦食用菌有限公司合作,职工养殖的木耳实现托底收购,利用天锦公司的品牌效应,拓宽了产品销售渠道。
畜牧养殖,风生水起。以集资入股、委托经营、保底收益等方式,注册成立“丰益养殖专业合作社”,现养牛200头、马500匹,羊达1100多只,并着手肉制品精深加工。
时下,5个管护站各个有产业,正着手开发构建以自驾游宿营、生态观光采摘、休闲度假、呼玛河漂流为一体的持续健康发展的管护区经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