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家公司接到“环保处罚通知”停产整顿
近一个月来,环保督查可以说是绝对的“热词”,频频见诸报端,这表明了中央对治理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的坚定决心,对众多行业来说环保高压又一次来袭。
医药行业作为环境污染的重灾区,近来更是当作典型频频曝光。从湖南、宁夏、贵州,到广东、山东、江苏,一场力度超前的、席卷全国医药企业的环保核查风暴正在袭来。
5月28日,神奇制药公告,接到子公司贵州神奇药业有限公司通知,其下属生产基地之一(龙里分厂)收到了《龙里县保局行政处罚决定书》(龙环罚字【2018】10号)、《龙里县环保局责令停产整治决定书》(龙环责停【2018】2号)。
6月6日,永宁县政府对宁夏泰瑞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下发停止试运行通知书,责令企业继续实施停产整治。
6月6日,永宁县政府对宁夏启元药业有限公司下发停止试运行通知书,要求企业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认真履行企业主体责任,做好异味污染管控,切实达到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要求。
6月10日,在接到关于汇仁药业环保问题的通报后,江西当地即对企业进行停产整顿,要求不整改到位不得开工。
6月11日,九洲药业发布停产补充公告,称子公司江苏瑞科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已于6月7日开始全面停止投料,并将逐步完成全线停产。
不管从哪方面来看,国家在打的这场环保仗已经是动真格了。药企作为整治重点,大量停工的传言惹来不小的恐慌,此次环保督查“回头看”是否将再度掀起一股停产潮和涨价潮成为药企们和用药企业忧虑的重心。事实上目前许多原料药已经开始涨价,据中国兽药饲料交易中心监测的数据显示,半数以上的原料药已经开始涨价,其余的也处于联动状态,随时具有反弹的趋势。
“环保是否达标,将成为药企的一条生死线,在原料药行业,环保整治,将不断的促进行业整合,不达标企业或难以承受的小企业将淘汰出局”上述中国兽药饲料交易中心分析师表示“环保整治既是危机也是机遇,药企可以借此机会,做大做强,让环保成为优势,加快行业整合,推动中国原料药生产产业升级换代”
70%企业或将离场,谁能够继续生存?
生态环境部在官方网站表示,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将于近期陆续进驻河北、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江西、河南、广东、广西、云南、宁夏等10省(区),对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查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目的已经明确,即紧盯督查整改不力问题,并且三个“绝不允许”掷地有声:“绝不允许说一套、做一套;绝不允许得过且过、敷衍应对;绝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从当前的政策态势来看,让制药企业感到头痛的,一是持续紧张的高压环保督查态势。这一点,从近期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回头看”的架势就可以看得出来。第二点就是环保税的开征。
2018年4月1日,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后的首个征税期正式到来。而环保税开征之后,受到最大影响的就是大气和水污染物排放企业。根据《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管理规定(试行)》,原料药制造和制药分别被纳入了水环境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和大气环境重点排污单位名录。
此前据业内人士分析,环保税法实施后,每年的征税规模可达500亿元,而高昂的环保设备投入成本,以及必须履行的环保税缴纳义务,则成为了诸多中小型制药企业的两大难关。不整治,就注定要因为环保问题而被限产甚至停产,而投入资金整治,动辄上千万的资金又是这些中小型企业所难以承担的,其被淘汰或是被大公司整合是一个必然。
以原料药企业为例,根据公开数据显示,中国原料药企业,小型企业占比为77.04%,但收入却仅占40%。而大型企业以4.17%的数量规模,却占整个原料药总收入的33%。那么可以预期的是,因为环保压力而出现的行业整合之下,最先出场的,一定是占比超过70%的小型企业。
哪些企业能够继续生存?自然是有足够资本力量在环保方面进行投入的制药企业。而近年来,为了攻克环保这一难题,国内不少制药企业确实在投入真金白银。
例如科伦。2018年3月,科伦伊犁川宁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万吨抗生素中间体建设项目升级改造工程顺利通过环境保护验收竣工,这也成为了科伦在2018年开局中最为重要的一件事。这意味着,抗生素、原料药生产企业最为困扰的环保因素,在科伦这里已经得到解决。而在如今环保高压政策持续推进的大环境下,谁率先解决了环保问题,谁就赢得了市场的先机。
在环保问题上,科伦曾是典型的深受影响的企业。此前川宁项目受环保督查,便直接影响了其业界表现。此前近两年时间,科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均呈下滑,2017年扣非净利润为1.39亿元,同比下降为74.09%。
但随着在环保方面的重金投入,环保问题俨然已经成为了科伦在抗生素领域的新竞争力。到目前为止,科伦药业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已经超过了20多亿,而川宁项目通过环保验收,其产能释放也直接带来了科伦2018年第一季度的爆发增长。
总而言之,当下的环保高压态势之下,制药企业的局面已经非常明确:行业集中度是注定要提升的。小型企业逐渐立场,或是被市场淘汰,或是被大企业兼并整合;但大企业想要生存下去,也必须做出实实在在的投入。尤其是在“回头看”的压力之下,摆样子、做秀式的整治已经无法再“忽悠”下去,要么升级,要么淘汰,这是当下中国制药企业必须做出的选择。